冲击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46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其抑制冲击工具的大型化。冲击工具具备:马达;主轴,其配置成比马达更靠前方,且利用马达进行旋转;锤子,其被支撑于主轴;滚珠,其配置于主轴与锤子之间;以及砧座,其插入于自主轴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延伸的支撑孔,且通过锤子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砧座的后端部配置成:比滚珠更靠后方。比滚珠更靠后方。比滚珠更靠后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工具


[0001]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与冲击工具相关的
中,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电动工具。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529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提高使用冲击工具的作业性,要求有种抑制冲击工具大型化的技术。
[0007]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冲击工具的大型化。
[0008]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冲击工具。冲击工具可以具备:马达;主轴,该主轴配置成比马达更靠前方,且利用马达进行旋转;锤子,该锤子被支撑于主轴;滚珠,该滚珠配置于主轴与锤子之间;以及砧座,该砧座插入于自主轴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延伸的支撑孔,且通过锤子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砧座的后端部可以配置成:比滚珠更靠后方。
[0009]专利技术效果
[0010]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冲击工具的大型化得以抑制。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从前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立体图。
[0012]图2是表示从后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立体图。
[0013]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侧视图。
[0014]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纵向截面图。
[0015]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侧视图。
[0016]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主视图。
[0017]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纵向截面图,相当于图6的L-L线截面箭头视图。
[0018]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横向截面图,相当于图6的T-T线截面箭头视图。
[0019]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截面图,相当于图7的A-A线截面箭头视图。
[0020]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截面图,相当于图7的B-B线截面箭头视图。
[0021]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截面图,相当于图7的C-C线截面箭头视图。
[0022]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截面图,相当于图7的D-D线截面箭头视图。
[0023]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截面图,相当于图7的E-E截面箭头视图。
[0024]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截面图,相当于图7的G-G线截面箭头视图。
[0025]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截面图,相当于图6的F-F线截面箭头视图。
[0026]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具保持机构的动作的图。
[0028]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纵向截面图。
[0029]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横向截面图。
[0030]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分解立体图。
[0031]图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纵向截面图。
[0032]图2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横向截面图。
[0033]图2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分解立体图。
[0034]图2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纵向截面图。
[0035]图2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横向截面图。
[0036]图26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纵向截面图。
[0037]图2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横向截面图。
[0038]图2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纵向截面图。
[0039]图2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横向截面图。
[0040]图30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纵向截面图。
[0041]图3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横向截面图。
[0042]图32是表示从前方观察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配体的立体图。
[0043]符号说明
[0044]1…
电动工具、2

外壳、2A

马达收纳部、2B

握持部、2C

蓄电池保持部、2L

左侧外壳、2R

右侧外壳、2S

螺钉、3

后盖、3S

螺钉、4A

主体装配体、4B

主体装配体、4C

主体装配体、4D

主体装配体、4E

主体装配体、4F

主体装配体、4G

主体装配体、5

蓄电池装配部、6

马达、7

风扇、7A

进气口、7B

排气口、7C

衬套、8

控制器、8A

电路基板、8B

壳体、9

触发开关、9A

触发杆、9B

开关主体、10

正反转切换杆、11

锤子壳体、11A

小外径面、11B

台阶面、11C

大外径面、11D

小内径面、11E

台阶面、11F

大内径面、11G

凸部、11H

凸台部、11J

螺孔、11K

导向孔、11L

凹部、11M

凹部、11S

筒部、11T

前板部、12

齿轮箱、12A

环部、12B

后板部、12C

凸部、12D

凹部、13

前盖、13A

通孔、14

减速机构、15

主轴、15A

主轴转轴部、15B

凸缘部、15C

销支撑部、15D

轴承保持部、15E

连结部、15F

支撑孔、15G

支撑孔、15H

主轴沟、15J

支撑孔、16

打击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工具具备:马达;主轴,该主轴配置成比所述马达更靠前方,且利用所述马达进行旋转;锤子,该锤子被支撑于所述主轴;滚珠,该滚珠配置于所述主轴与所述锤子之间;以及砧座,该砧座插入于自所述主轴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延伸的支撑孔,且通过所述锤子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所述砧座的后端部配置成:比所述滚珠更靠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砧座具有:自所述砧座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延伸、且供末端工具插入的插入孔,所述插入孔的后端部配置成:比所述滚珠更靠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砧座具有砧座转轴部和砧座突起部,该砧座突起部自所述砧座转轴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通过所述锤子而在旋转方向上被打击,表示比所述砧座突起部更靠后方的所述砧座转轴部的后侧转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山友郎神谷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