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转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45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湿转轮,属于转轮除湿机领域。该除湿转轮包括外壳、轴心和位于壳体内的转轮除湿模块,其中外壳和转轮除湿模块通过传动带机械驱动绕轴心旋转,转轮除湿模块侧面由壳体包覆,转轮除湿模块包括前除湿层、中间换热器和后除湿层,三者依次沿轴心轴向串联。该除湿转轮通过两级转轮与换热器的集成可同步吸附、脱附和冷却,满足连续稳定含湿量送风,实现稳定除湿,一个设备同时实现高除湿量、低露点除湿,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对工况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安全。操作简单安全。操作简单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湿转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轮除湿机,尤其涉及一种除湿转轮。

技术介绍

[0002]转轮除湿机是实现低于7℃露点连续稳定送风的工业设备,其核心部件为除湿转轮。除湿转轮为涂覆除湿吸附材料的蜂窝转轮,转轮分为处理区和再生区,除湿及再生周而复始保证转轮持续稳定的除湿状态,满足表冷或压缩除湿普通除湿方法无法达到除湿深度的需求,可用于常规除湿,也可用于低露点除湿。
[0003]在较低露点(低于

20℃)的送风需求下,通常选用两级转轮,转轮除湿伴随气体升温,高温不利于水汽吸附,导致二级转轮无法正常除湿。现有技术多采用两级转轮之间增加表冷设备的方法,用于降低二级转轮入口温度,提高二级转轮的除湿能力。增加表冷器后的除湿设备过于庞大,另外两级转轮需分别设置脱附热风和引风风机,脱附能耗增大且设备复杂,吸附区与脱附区易串风导致除湿效率降低。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转轮,通过两级转轮与换热器的集成可同步吸附、脱附、冷却,满足连续稳定含湿量送风,实现稳定除湿,一个设备同时实现高除湿量、低露点除湿,结构紧凑,不易串风,占地面积小,对工况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安全。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除湿转轮,包括外壳、轴心和位于壳体内的转轮除湿模块,所述外壳和所述转轮除湿模块通过传动带机械驱动绕所述轴心旋转,所述转轮除湿模块侧面由壳体包覆,所述转轮除湿模块包括前除湿层、中间换热器和后除湿层,所述前除湿层、中间换热器和后除湿层依次沿轴心轴向串联。通过两级转轮与换热器的集成可同步吸附、脱附、冷却,满足连续稳定含湿量送风,结构紧凑,使用灵活,相同除湿量,占地面积少。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除湿层和所述后除湿层为蜂窝瓦楞型除湿转轮,可以节省材料,浪费少。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除湿层和后除湿层的转轮均分为由密封条隔开的吸附区和脱附再生区。无需增加冷却区,后转轮可较快冷却恢复除湿性能,提高了后转轮有效利用率。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换热器包括翅片式换热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包括多个扇形的换热翅片,所述多个换热翅片在端面接触位置紧密拼接。采用扇形换热翅片可以增加换热器换热面和冷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侧冷水的流动速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翅片材质为波纹型铝片或不锈钢片,方便清洗与更换,还可以增加翅片的强度和寿命。
[0013]进一步地,贯穿所述前除湿层、中间换热器和后除湿层的中心处由所述后除湿层
至前除湿层的方向设有冷水管。
[0014]更进一步地,位于所述中间换热器内部的所述冷水管“弓形”穿插布置在所述换热翅片中,每个所述换热翅片中的“弓形”穿插布置的冷水管上均设有单独的开闭开关或阀门,用以控制该所述换热翅片中的冷水进入。冷水管采用“弓形”的布置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0015]进一步地,位于所述中间换热器内部的所述冷水管上设置有分水器和集水器,所述分水器接近所述后除湿层,所述集水器接近所述前除湿层;所述分水器和集水器分别连通所述“弓形”穿插布置在所述换热翅片中的冷水管。
[0016]进一步地,所述前除湿层和所述后除湿层的转轮为硅胶型+硅胶型或硅胶型+分子筛型中的一种。采用这两种材质的转轮可清洗,且使用寿命长,耐酸碱、耐腐蚀,不会燃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8](1)通过两级转轮与换热器的集成可同步吸附、脱附、冷却,满足连续稳定含湿量送风,结构紧凑,使用灵活;在相同除湿量下,占地面积减少近一半;后除湿层脱附后热风无需单独引风即可对前除湿层进行脱附,减少脱附能耗;
[0019](2)本除湿转轮利用除湿材料除湿性能与温度的关系,可解决前除湿转轮除湿放热后气体温升导致后转轮除湿难度增大的问题,使除湿材料充分发挥除湿性能;
[0020](3)脱附完成后直接进入吸附区,无需增加冷却区,后除湿层可较快冷却恢复除湿性能,减少了转轮高温脱附后进入吸附区的冷却时长,提高了后转轮有效利用率;
[0021](4)根据除湿量和除湿深度,可灵活调节转速、脱附温度、表冷温度和水量,可实现稳定低露点送风。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转轮的运行工艺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除湿转轮外观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除湿转轮主视剖面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除湿转轮中的中间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7]图5(a)为本技术的扇形的翅片式换热器翅片主视剖面结构图,图5(b)为本技术的扇形的翅片式换热器翅片侧视剖面结构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前除湿层;2、中间换热器;3、后除湿层;4、脱附出口气体;5、换热后冷水;6、需要除湿气体;7、再生加热器;8、冷水机组;9、空气;10、除湿后气体;11、高温脱附气体;12、冷水;13、冷水管;14、转轮轴承;15、换热翅片;16、弓形冷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除湿转轮,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轴心和位于壳体内的转轮除湿模块,外壳和转轮除湿模块通过传动带机械驱动绕所述轴心旋转,转轮除湿模块侧面由外壳的壳体包覆。转轮除湿模块包括前除湿层1、中间换热器2和后除湿层3,前除湿层1、中间换热器2和后除湿层3从前到后依次沿轴心轴向串联。如图4、图5(a)和图5(b)所示,中间换热器2由扇形的翅片换热器组成。转轮除湿模块通过转轮轴承14固定,如图3所示。
[0033]本实施例中,前除湿层1和后除湿层3均为蜂窝瓦楞型除湿转轮。前除湿层1和后除湿层3的转轮均分为由密封条隔开的吸附区和脱附再生区。所述脱附再生区连接有再生加热器7,如图1所示。
[0034]本实施例中,中间换热器2包括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包括多个扇形的换热翅片15,所述多个换热翅片15在端面接触位置紧密拼接。换热翅片15的材质为波纹型铝片或不锈钢片。
[0035]其中,贯穿前除湿层1、中间换热器2和后除湿层3的中心处由后除湿层3至前除湿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转轮,包括外壳、轴心和位于壳体内的转轮除湿模块,所述外壳和所述转轮除湿模块通过传动带机械驱动绕所述轴心旋转,所述转轮除湿模块侧面由壳体包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除湿模块包括前除湿层、中间换热器和后除湿层,所述前除湿层、中间换热器和后除湿层依次沿轴心轴向串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除湿层和所述后除湿层为蜂窝瓦楞型除湿转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除湿层和后除湿层的转轮均分为由密封条隔开的吸附区和脱附再生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器包括翅片式换热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包括多个扇形的换热翅片,所述多个换热翅片在端面接触位置紧密拼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材质为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青梁鹏侯鸿杰李治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