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纺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127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静电纺丝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静电纺丝装置,包括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开口,所述方形槽的内部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安装开口延伸至方形槽的外部,所述中心管的外部之间开设有毛细小孔,所述毛细小孔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毛细小孔沿中心管的外壁圆周方向呈阵列设置,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套设有螺旋电极;通过封堵块与安装开口之间的相互卡合实现对空心轴承的固定,进而达到对中心管和螺旋电极进行固定的作用效果,而该卡合安装的方式使得对电极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对中心管和螺旋电极的拆卸较为便捷,便于电极维护,增加装置实用性。置实用性。置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电纺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静电纺丝
,具体是一种静电纺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静电纺丝就是纺丝液静电雾化的特殊形式,此时雾化分裂出的物质不是微小液滴,而是聚合物微小射流,可以运行相当长的距离,最终固化成纤维,对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的过程需要静电纺丝装置的参与,静电纺丝装置大致可分为有针式和无针式。
[0003]现有技术中无针式的静电纺丝装置主要由线型钢丝电极或螺旋片状电极和储液箱组成,钢丝电极通过类似墨斗的储液单元地来回运动来实现纺丝液在钢丝电极上的涂覆。螺旋片状电极则多采用浸入开放式自由面辅助旋转运动来完成纺丝液在电极上的涂覆。
[0004]但现有技术中,钢丝电极或螺旋片电极与储液箱之间需要往复运动使得他们之间的安装方式较为繁琐,进而可能导致对电极进行维护的过程较为麻烦,且电极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高分子液体于电极上的涂覆效果不够均匀,进而导致纺丝质量被降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静电纺丝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电极与储液箱之间需要往复运动使得他们之间的安装方式较为繁琐和电极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高分子液体于电极上的涂覆效果不够均匀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静电纺丝装置。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静电纺丝装置,包括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开口,所述方形槽的内部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安装开口延伸至方形槽的外部,所述中心管的外部之间开设有毛细小孔,所述毛细小孔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毛细小孔沿中心管的外壁圆周方向呈阵列设置,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套设有螺旋电极,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靠近两端边缘处均套设有空心轴承,两个所述空心轴承的外壁分别与两个安装开口的内壁之间相互卡合,两个所述安装开口的上方均卡合安装有封堵块,两个所述封堵块的底部圆弧分别与两个空心轴承的外壁之间相互卡合,所述封堵块的一侧靠近前部和后部边缘处均开设有卡合小孔。
[0007]优选的,所述方形槽的两端均设置有卡合组件,所述卡合组件包括U型卡合板,所述U型卡合板的一侧两端均固定有卡合短杆,两个所述卡合短杆的外壁分别与两个卡合小孔的内壁之间相互卡合,所述U型卡合板的前部和后部中心处均安装有中位固定块。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中位固定块的一侧均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内壁之间均滑动安装有固定导杆,两个所述固定导杆的外壁之间均固定有安装框架,两个所述安装框架的侧壁分别与方形槽的前壁和后壁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导杆的外壁滑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侧与安装框架远离
方形槽的一侧内壁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中位固定块的一侧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均安装有旋转接头,两个所述旋转接头的两侧均通过管道安装有流量泵,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靠近一端边缘处固定套设有环形齿轮。
[0011]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流量泵的一侧安装有小型电机,所述小型电机的输出轴外壁固定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和环形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0012]优选的,所述中心管为绝缘管。
[0013]优选的,所述方形槽为绝缘框。
[00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5]本技术纺丝液从毛细小孔均匀稳定的输出至螺旋电极上,且纺丝液由内而外,以渗透的方式涂覆到外层缠绕的电极上,大大简化了涂覆部分的装置又因为纺丝液由内而外输出,属于全封闭式涂覆,减少了纺丝液内溶剂的挥发,中心管通过空心轴承与方形槽上的安装开口相互卡合,在空心轴承的旋转特性下使得中心管和螺旋电极于方形槽之间的相对旋转不会发生阻碍,通过封堵块与安装开口之间的相互卡合实现对空心轴承的固定,进而达到对中心管和螺旋电极进行固定的作用效果,而该卡合安装的方式使得对电极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对中心管和螺旋电极的拆卸较为便捷,便于电极维护,增加装置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中心管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方形槽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卡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方形槽;11、安装开口;2、中心管;21、毛细小孔;3、螺旋电极;4、空心轴承;5、封堵块;51、卡合小孔;6、卡合组件;61、U型卡合板;611、卡合短杆;612、中位固定块;613、贯通孔;62、固定导杆;63、弹簧;64、安装框架;7、旋转接头;8、流量泵;12、环形齿轮;9、小型电机;91、输出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图5所示,一种静电纺丝装置,包括方形槽1,所述方形槽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开口11,所述方形槽1的内部设置有中心管2,所述中心管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安装开口11延伸至方形槽1的外部,所述中心管2的外部之间开设有毛细小孔21,所述毛
细小孔21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毛细小孔21沿中心管2的外壁圆周方向呈阵列设置,所述中心管2的外壁套设有螺旋电极3,所述中心管2的外壁靠近两端边缘处均套设有空心轴承4,两个所述空心轴承4的外壁分别与两个安装开口11的内壁之间相互卡合,两个所述安装开口11的上方均卡合安装有封堵块5,两个所述封堵块5的底部圆弧分别与两个空心轴承4的外壁之间相互卡合,所述封堵块5的一侧靠近前部和后部边缘处均开设有卡合小孔51;
[0025]工作时,方形槽1通过安装开口11对中心管2进行安装,装置中通过中心管2对纺丝液进行输出转移,中心管2又通过毛细小孔21实现从中心管2内部输出纺丝液,而螺旋电极3被套设在中心管2的外部通过中心管2和螺旋电极3之间的相对旋转,使得在中心管2和螺旋电极3之间相对旋转的过程中,纺丝液从毛细小孔21均匀稳定的输出至螺旋电极3上,中心管2通过空心轴承4与方形槽1上的安装开口11相互卡合,在空心轴承4的旋转特性下使得中心管2和螺旋电极3与方形槽1之间的相对旋转不会发生阻碍,通过封堵块5与安装开口11之间的相互卡合实现对空心轴承4的固定,进而达到对中心管2和螺旋电极3进行固定的作用效果,而该卡合安装的方式使得对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纺丝装置,包括方形槽(1),所述方形槽(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开口(11),所述方形槽(1)的内部设置有中心管(2),所述中心管(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安装开口(11)延伸至方形槽(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2)的外部之间开设有毛细小孔(21),所述毛细小孔(21)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毛细小孔(21)沿中心管(2)的外壁圆周方向呈阵列设置,所述中心管(2)的外壁套设有螺旋电极(3),所述中心管(2)的外壁靠近两端边缘处均套设有空心轴承(4),两个所述空心轴承(4)的外壁分别与两个安装开口(11)的内壁之间相互卡合,两个所述安装开口(11)的上方均卡合安装有封堵块(5),两个所述封堵块(5)的底部圆弧分别与两个空心轴承(4)的外壁之间相互卡合,所述封堵块(5)的一侧靠近前部和后部边缘处均开设有卡合小孔(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槽(1)的两端均设置有卡合组件(6),所述卡合组件(6)包括U型卡合板(61),所述U型卡合板(61)的一侧两端均固定有卡合短杆(611),两个所述卡合短杆(611)的外壁分别与两个卡合小孔(51)的内壁之间相互卡合,所述U型卡合板(61)的前部和后部中心处均安装有中位固定块(6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林涛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克劳丝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