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270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护理保健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包括扶手支架、扶手、感应传感器Ⅰ及总控制器,其中扶手支架前端设有两个扶手,各扶手上均设有感应传感器Ⅰ,总控制器设置于两个扶手之间,且与两个感应传感器Ⅰ连接;感应传感器Ⅰ用于感知用户的手是否紧贴扶手的信息且将该信息输出,总控制器用于接收感应传感器Ⅰ的输出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移动或停止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握把监测结构简化设备操作,扩大适用人群;在电动站立助行器使用过程中,通过监测用户的双手或双臂是否离开握把或扶手海绵,来判断是否触发设备停止移动,及时保证用户安全。及时保证用户安全。及时保证用户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护理保健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我国老龄化人口占比逐年升高,且依然处于高速增长的趋势,康复机器人市场空间也随之扩大。电动站立助行器作为易操作、效果好的康复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患者的辅助移位和辅助行走,并进入到了各大医疗康复机构当中。然而市场上已问世的康复助行器较少采取电动助行,而且这些采取电动助行的产品基本上都通过机械式按键实现对设备的操作,不适用于手部畸形等用户群,另外产品不具备握把监测功能,一旦发生意外,用户重心失去平衡,双手离开车把,无法形成对身体的支撑,此时设备如果继续前行,很容易对用户造成损伤,安全性难以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以解决现有电动站立助行器功能单一,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包括扶手支架、扶手、感应传感器Ⅰ及总控制器,其中扶手支架前端设有两个扶手,各扶手上均设有感应传感器Ⅰ,总控制器设置于两个扶手之间,且与两个感应传感器Ⅰ连接;感应传感器Ⅰ用于感知用户的手是否紧贴扶手的信息且将该信息输出,总控制器用于接收感应传感器Ⅰ的输出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移动或停止移动。
[0006]所述扶手包括扶手管套、扶手绝缘层及扶手基体,其中扶手基体的一端与所述扶手支架连接,扶手绝缘层套设于扶手基体上,所述感应传感器Ⅰ设置于扶手绝缘层上,且通过感应传感器导线与所述总控制器连接;扶手管套套装在扶手绝缘层的外侧。
[0007]当所述总控制器接收到两个所述感应传感器Ⅰ输出的用户双手紧贴所述扶手的信息后,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进行移动。
[0008]所述扶手支架的两侧设有感应传感器Ⅱ,感应传感器Ⅱ与所述总控制器连接;感应传感器Ⅱ用于感知用户手臂是否压靠在所述扶手支架上的信息,且将该信息发送给所述总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根据该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进行移动或停止移动。
[0009]所述扶手支架的两侧设有扶手海绵,两个所述感应传感器Ⅱ分别嵌设于两侧扶手海绵内。
[0010]当所述总控制器接收到两个所述感应传感器Ⅱ输出的用户双臂压靠在所述扶手海绵上的信息后,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进行移动。
[0011]当所述总控制器接收到一个所述感应传感器Ⅰ输出的用户双手紧贴所述扶手的信
息及一个所述感应传感器Ⅱ输出的用户双臂压靠在所述扶手海绵上的信息后,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进行移动。
[0012]所述总控制器包括控制盒及设置于控制盒内的触控芯片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接收感应传感器Ⅰ和所述感应传感器Ⅱ均与触控芯片电路连接;触控芯片电路与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控制盒的外侧设有急停按钮。
[0013]所述扶手支架可沿竖直方向滑动地设置于电动站立助行器本体上;电动站立助行器本体的上端设有升降电缸,升降电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扶手支架连接。
[0014]所述电动站立助行器本体包括底座和前侧支撑架,前侧支撑架的下端与底座铰接;底座上设有旋转电缸,旋转电缸的输出端与前侧支撑架铰接,用于调整前侧支撑架前后倾斜角度;
[0015]前侧支撑架上设有电缸控制器和电池总装;
[0016]底座的前端设有两个万向轮,后端设有两个轮毂电机,两个轮毂电机均与所述总控制器连接;
[0017]底座的后端两侧设有防倾倒摆尾组件。
[001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通过握把监测结构简化设备操作,扩大适用人群;在电动站立助行器使用过程中,通过监测用户的双手或双臂是否离开握把或扶手海绵,来判断是否触发设备停止移动,及时保证用户安全。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在电动站立助行器使用过程中,仅需要双手同时紧贴扶手或单手紧贴扶手就能控制助行器行走,一旦主动或因意外远离扶手时,助行器都会快速驻车有效支撑用户身体,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使得适用人群更加广泛,满足居家使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的轴测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扶手海绵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框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握把多点监测排列组合示意图;
[0026]图中:100为扶手,101为扶手管套,102为感应传感器Ⅰ,103为扶手绝缘层,104为螺钉,105为扶手基体,106为扶手支架,107为感应传感器导线,108为用户,109为扶手海绵,110为急停按钮,111为总控制器,112为升降电缸,113为电缸控制器,114为电池总装,115为万向轮,116为轮毂电机,117为防倾倒摆尾组件,118为旋转电缸,119为感应传感器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8]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包括扶手支架
106、扶手100、感应传感器Ⅰ102及总控制器111,其中扶手支架106前端设有两个扶手100,各扶手100上均设有感应传感器Ⅰ102,总控制器111设置于两个扶手100之间,且与两个感应传感器Ⅰ102连接;感应传感器Ⅰ102用于感知用户的手是否紧贴扶手100的信息且将该信息输出,总控制器111用于接收感应传感器Ⅰ102的输出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移动或停止移动。
[0029]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扶手100包括扶手管套101、扶手绝缘层103及扶手基体105,其中扶手基体105的一端通过螺钉104与扶手支架106连接,扶手绝缘层103套设于扶手基体105上,将感应传感器Ⅰ102设置于扶手绝缘层103上,且通过感应传感器导线107与总控制器111连接;扶手管套101套装在扶手绝缘层103的外侧。
[0030]当总控制器111接收到两个感应传感器Ⅰ102输出的用户双手紧贴扶手100的信息后,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进行移动。
[003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扶手支架106的两侧设有感应传感器Ⅱ119,感应传感器Ⅱ119与总控制器111连接;感应传感器Ⅱ119用于感知用户手臂是否压靠在扶手支架106上的信息,且将该信息发送给总控制器111,总控制器111根据该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进行移动或停止移动。
[0032]进一步地,扶手支架106的两侧设有扶手海绵109,两个感应传感器Ⅱ119分别嵌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支架(106)、扶手(100)、感应传感器Ⅰ(102)及总控制器(111),其中扶手支架(106)前端设有两个扶手(100),各扶手(100)上均设有感应传感器Ⅰ(102),总控制器(111)设置于两个扶手(100)之间,且与两个感应传感器Ⅰ(102)连接;感应传感器Ⅰ(102)用于感知用户的手是否紧贴扶手(100)的信息且将该信息输出,总控制器(111)用于接收感应传感器Ⅰ(102)的输出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移动或停止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100)包括扶手管套(101)、扶手绝缘层(103)及扶手基体(105),其中扶手基体(105)的一端与所述扶手支架(106)连接,扶手绝缘层(103)套设于扶手基体(105)上,所述感应传感器Ⅰ(102)设置于扶手绝缘层(103)上,且通过感应传感器导线(107)与所述总控制器(111)连接;扶手管套(101)套装在扶手绝缘层(103)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总控制器(111)接收到两个所述感应传感器Ⅰ(102)输出的用户双手紧贴所述扶手(100)的信息后,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进行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支架(106)的两侧设有感应传感器Ⅱ(119),感应传感器Ⅱ(119)与所述总控制器(111)连接;感应传感器Ⅱ(119)用于感知用户手臂是否压靠在所述扶手支架(106)上的信息,且将该信息发送给所述总控制器(111),所述总控制器(111)根据该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电动站立助行器进行移动或停止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握把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支架(106)的两侧设有扶手海绵(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洪旭吴丽华陈晖吴琦赵晓昱韩璐鄂罡熠杜振军唐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