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辅热装置、空调器及温度补偿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121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辅热装置、空调器及温度补偿控制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风道辅热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电辅热件及辅热换热器,辅热换热器与电辅热件均被配置于安装在空调器的风道内,辅热换热器用于通过管路与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并联,以引流进入室内换热器之前的部分冷媒与空调器的出风换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辅热装置能够提升空调器制热过程中出风的换热量,并能够提升制冷过程中出风的换冷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辅热装置、空调器及温度补偿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辅热装置、空调器及温度补偿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器通常在风道内布置有电加热装置,在室外温度过低,冷负荷过大时,通过开启电加热装置,可以增加出风换热量。
[0003]但是,电加热装置功能有限,在制热过程中对出风的加热效果较差,即换热量较低,且无法提升制冷过程的出风换冷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空调器风道内布置的电加热装置换热量较低,且无法提升制冷过程中的换冷量。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辅热装置,其能够提升制热过程中出风的换热量,并能够提升制冷过程中出风的换冷量。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辅热装置,应用于空调器,所述风道辅热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电辅热件及辅热换热器,所述辅热换热器与所述电辅热件均被配置于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风道内,所述辅热换热器用于通过管路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并联,以引流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之前的部分冷媒与所述空调器的出风换热。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道辅热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辅热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并联,在空调器以制冷或制热模式运行时,冷媒在流入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之前,一部分流入辅热换热器,从而在风道内实现对出风的换热,起到补偿室内换热器的作用,且辅热换热器与电辅热件连接,起到对电辅热件的换热量提升的作用,增大换热面积,提升换热量与换冷量。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道辅热装置能够提升制热过程中出风的换热量,并能够提升制冷过程中出风的换冷量。
[000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热换热器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管层与第二管层,所述电辅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层与所述第二管层之间,所述第一管层与所述第二管层各自的一端连通,各自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连通。
[0009]电辅热件布置于第一管层与第二管层之间,第一管层与第二管层用于供冷媒流通以换热,实现对电辅热件的换热量增强作用,提升整体结构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对出风的换热量或换冷量。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热换热器还包括第一翅片层与所述第二翅片层,所述第一管层与所述第一翅片层、所述电辅热件、所述第二翅片层及所述第二管层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第一翅片层与所述第二翅片层均设置有多个翅片。
[0011]第一管层与第一翅片层、电辅热件、第二翅片层及第二管层依次堆叠设置,第一翅片层与第二翅片层起到增加电辅热件换热面积的作用,并且第一翅片层与第二翅片层还起
到增加第一管层与第二管层换热面积的作用,第一管层通过第一翅片层与电辅热件连接,第二管层通过第二翅片层与电辅热件连接,实现电辅热件与两个管层之间的相互温度补偿,提升换热换冷效果。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层包括进液集流管及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各自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液集流管连通,所述进液集流管用于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通;
[0013]所述第二管层包括出液集流管及多个第二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各自的一端均与所述出液集流管连通,多个所述第二换热器各自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各自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液集流管用于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集流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出液集流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均用于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电连接,以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辅热装置还包括蓄热换热器,所述蓄热换热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辅热换热器并联组成闭环流路,所述第二管路用于与所述空调器的室外蓄热模块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用于引流所述室外蓄热模块的相变介质与所述第一管路内的冷媒换热。
[0016]在制冷模式下,室外蓄热模块通过相变介质吸收热量,这部分热量可以来自于室外换热器换热后的高温气体、电控设备的散热热量以及室外空气热量等。蓄热换热器引入室外蓄热模块的高温相变介质对辅热换热器内的冷媒进行加热,从而起到对电辅热件与辅热换热器加热的作用,避免在制冷模式下电辅热件与辅热换热器受冷风直吹后温度过低,导致在停机后与室内空气温差过大而产生凝露。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第四控制阀均用于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电连接,以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
[0018]空调器的控制器根据多种工况条件协同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及第四控制阀,实现对换热换冷效果的提升,并防止风道内产生凝露。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换热器包括传热筒,所述第一管路螺旋缠绕在所述传热筒的外壁上,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穿过所述传热筒。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路在所述传热筒内呈螺旋状延伸。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主体、控制器、室内换热器、室外蓄热模块及风道辅热装置,所述风道辅热装置包括蓄热换热器及相互连接的电辅热件与辅热换热器,所述辅热换热器与所述电辅热件均设置于所述空调主体的风道内,所述辅热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层及翅片层,所述换热管层通过所述翅片层与所述电辅热件连接,所述换热管层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所述蓄热换热器包括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控制阀与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一管路通过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第四控制阀与所述辅热换热器并联,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室外蓄热模块连通,用于将所述室外蓄热模块的相变介质引流至与所述第一管路内的冷媒换热;
[0022]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及所述第
四控制阀电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实际应用中,辅热换热器通过管路与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并联,在空调器以制冷或制热模式运行时,冷媒在流入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之前,一部分流入辅热换热器,从而在风道内实现对出风的换热,起到补偿室内换热器的作用,且辅热换热器与电辅热件连接,起到对电辅热件的换热量提升的作用,增大换热面积,提升换热量与换冷量。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道辅热装置能够提升制热过程中出风的换热量,并能够提升制冷过程中出风的换冷量。并且,蓄热换热器通过在制冷模式下选择性对电辅热件与辅热换热器的加热,避免电辅热件与辅热换热器温度过低,与室内空气温差过大而产生凝露。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温度补偿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主体、控制器、室内换热器、室外蓄热模块及风道辅热装置,所述风道辅热装置包括蓄热换热器及相互连接的电辅热件与辅热换热器,所述辅热换热器与所述电辅热件均设置于所述空调主体的风道内,所述辅热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层及翅片层,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辅热装置,应用于空调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辅热装置(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电辅热件(110)及辅热换热器(130),所述辅热换热器(130)与所述电辅热件(110)均被配置于安装在所述空调器(10)的风道内,所述辅热换热器(130)用于通过管路与所述空调器(10)的室内换热器(12)并联,以引流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12)之前的部分冷媒与所述空调器(10)的出风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辅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热换热器(130)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管层(131)与第二管层(133),所述电辅热件(110)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层(131)与所述第二管层(133)之间,所述第一管层(131)与所述第二管层(133)各自的一端连通,各自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2)的两端分别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辅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热换热器(130)还包括第一翅片层(135)与所述第二翅片层(137),所述第一管层(131)与所述第一翅片层(135)、所述电辅热件(110)、所述第二翅片层(137)及所述第二管层(133)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第一翅片层(135)与所述第二翅片层(137)均设置有多个翅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辅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层(131)包括进液集流管(1311)及多个第一换热管(1313),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1313)各自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液集流管(1311)连通,所述进液集流管(1311)用于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层(133)包括出液集流管(1331)及多个第二换热管(1333),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1333)各自的一端均与所述出液集流管(1331)连通,多个所述第二换热器各自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1313)各自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液集流管(1331)用于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2)的另一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辅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集流管(131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312),所述出液集流管(1331)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332),所述第一控制阀(1312)与所述第二控制阀(1332)均用于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11)电连接,以在所述控制器(11)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风道辅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辅热装置(100)还包括蓄热换热器(150),所述蓄热换热器(15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管路(153)及第二管路(155),所述第一管路(153)与所述辅热换热器(130)并联组成闭环流路,所述第二管路(155)用于与所述空调器的室外蓄热模块(13)连通,所述第二管路(155)用于引流所述室外蓄热模块(13)的相变介质与所述第一管路(153)内的冷媒换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辅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5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531),所述第一管路(15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控制阀(1532),所述第三控制阀(1531)与所述第四控制阀(1532)均用于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11)电连接,以在所述控制器(11)的控制下打开或关闭。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辅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换热器(150)包括传热筒(151),所述第一管路(153)螺旋缠绕在所述传热筒(151)的外壁上,所述第二管路(155)的一端穿过所述传热筒(15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辅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155)在所述传热筒(151)内呈螺旋状延伸。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主体、控制器(11)、室内换热器(12)、室外蓄热
模块(13)及风道辅热装置(100),所述风道辅热装置(100)包括蓄热换热器(150)及相互连接的电辅热件(110)与辅热换热器(130),所述辅热换热器(130)与所述电辅热件(110)均设置于所述空调主体的风道内,所述辅热换热器(130)包括换热管层及翅片层,所述换热管层通过所述翅片层与所述电辅热件(110)连接,所述换热管层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控制阀(1312)及第二控制阀(1332)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2)并联,所述蓄热换热器(150)包括第一管路(153)及第二管路(155),所述第一管路(15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531)与第四控制阀(1532),所述第一管路(153)通过所述第三控制阀(1531)与所述第四控制阀(1532)与所述辅热换热器(130)并联,所述第二管路(155)与所述室外蓄热模块(13)连通,用于将所述室外蓄热模块(13)的相变介质引流至与所述第一管路(153)内的冷媒换热;所述控制器(11)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阀(1312)、所述第二控制阀(1332)、所述第三控制阀(1531)及所述第四控制阀(1532)电连接。11.一种温度补偿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婷王伟李松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