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培真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94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人工呼吸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包括呼吸器主体,所述气囊的右侧设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的右侧设置有储气阀,所述储气阀的右侧设有储氧袋,所述气囊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的管壁顶部设有压力安全阀,所述第一输氧管的左端设置有的单向阀,所述连接管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二输氧管的顶部设有一次性输氧罩,所述第二输氧管的底部设置有面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在不拆卸面罩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气囊和储氧袋对患者进行输氧,也可以通过一次性输氧罩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不仅能够节省抢救患者的时间,还可以避免医护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触而发生交叉感染。触而发生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


[0001]本技术属于人工呼吸器
,具体涉及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

技术介绍

[0002]人工呼吸器是抢救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是用机械的方法维持和辅助病人呼吸的一种装置,临床使用人工呼吸器比较普遍,常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及麻醉期间呼吸管理。现有的输氧装置主要是由面罩和氧气管组成,当在进行输氧的患者或者急症患者突然无法自主呼吸或者呼吸停止时,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之前往往是先需要将正在使用的输氧装置拆去,然后通过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在拆除输氧装置和面罩的过程中需要耗费时间,可能对耽误患者的抢救时间,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容易传播疾病,危及医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解决医护人员对正在输氧的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拆除正在使用的输氧装置而耽误患者的抢救时间以及在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时发生疾病交叉感染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包括呼吸器主体,所述呼吸器主体包括面罩、气囊、第一输氧管和储氧袋,所述气囊的右侧设置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的右侧设置有储气阀,所述储气阀的右侧设置有储氧袋,所述气囊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的管壁顶部设置有压力安全阀,所述第一输氧管的左端设置有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二输氧管的顶部且位于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一次性输氧罩,所述第二输氧管的底部设置有面罩,所述面罩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尾端均设置有挂耳扣。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在连接管、一次性输氧罩、面罩和第一输氧管,将第一输氧管带着一次性输氧罩插入连接管的内部,同时使第一输氧管与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不仅可以使用气囊和储氧袋对患者进行输氧,当在进行输氧的患者或者急症患者突然无法自主呼吸或者呼吸停止时,直接将连接管从第一输氧管上拧下,通过一次性输氧罩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不仅能够节省抢救患者的时间,还可以避免医护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
[0006]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挤压气囊: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的顶壁和底壁对称设置有与气囊外壁轮廓相适配的插袋,所述插袋的前侧开设有插口。
[000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插袋,且在插袋的前侧均开设插口,在在患者输氧时,将手插入到插口内,能够便于挤压气囊。
[0009]为了防止在挤压气囊的过程中出现气囊从手中滑脱的情况: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袋的内壁设置有与插袋内壁尺寸相适配的橡胶片。
[001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在插袋的内壁设置橡胶片,能够增加插袋内部的摩擦力,以免在挤压气囊时,出现气囊从手中滑脱的情况,以免影响患者的输氧进程。
[0012]为了增加面罩的气密性,避免在输氧的过程中发生氧气侧漏的现象: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罩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贴合面部的密封圈。
[001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面罩的底部设置密封圈,能够增加面罩的密封性,防止在输氧的过程中发生氧气侧漏的现象。
[0015]为了节省抢救患者的时间,同时避免医护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次性输氧罩顶部开口的直径与第二输氧管的直径相同。
[0017]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在安装连接管、第一输氧管和一次性输氧罩时,一次性输氧罩、面罩和第一输氧管为一个整体,将第一输氧管带着一次性输氧罩插入连接管的内部,同时使第一输氧管与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当需要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输氧时,直接将连接管从第一输氧管上拧下,通过一次性输氧罩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即可,不仅能够节省抢救患者的时间,还可以避免医护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
[0018]为了增加患者在吸氧过程中的舒适感: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带和所述挂耳扣均设置成扁平状。
[0020]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将弹性带和挂耳扣均设置成扁平状,能够增加患者佩戴面罩时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呼吸器主体;2、面罩;3、气囊;4、第一输氧管;5、储氧袋;6、进气阀;7、储气阀;8、密封圈;9、插口;10、压力安全阀;11、单向阀;12、连接管;13、第二输氧管;14、一次性输氧罩;15、弹性带;16、挂耳扣;17、插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

4所示,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包括呼吸器主体1,所述呼吸器主体1包括面罩2、气囊3、第一输氧管4和储氧袋5,所述气囊3的右侧设置有进气阀6,所述进气
阀6的右侧设置有储气阀7,所述储气阀7的右侧设置有储氧袋5,所述气囊3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输氧管4,所述第一输氧管4的管壁顶部设置有压力安全阀10,所述第一输氧管4的左端设置有的单向阀11,所述单向阀1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输氧管13,所述第二输氧管13的顶部且位于连接管12的内部设置有一次性输氧罩14,所述第二输氧管13的底部设置有面罩2,所述面罩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带15,所述弹性带15的尾端均设置有挂耳扣16。
[0029]实施例2:
[0030]如图1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包括呼吸器主体1,所述呼吸器主体1包括面罩2、气囊3、第一输氧管4和储氧袋5,所述气囊3的右侧设置有进气阀6,所述进气阀6的右侧设置有储气阀7,所述储气阀7的右侧设置有储氧袋5,所述气囊3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输氧管4,所述第一输氧管4的管壁顶部设置有压力安全阀10,所述第一输氧管4的左端设置有的单向阀11,所述单向阀1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输氧管13,所述第二输氧管13的顶部且位于连接管12的内部设置有一次性输氧罩14,所述第二输氧管13的底部设置有面罩2,所述面罩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带15,所述弹性带15的尾端均设置有挂耳扣16。所述气囊3的顶壁和底壁对称设置有与气囊3外壁轮廓相适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器主体(1),所述呼吸器主体(1)包括面罩(2)、气囊(3)、第一输氧管(4)和储氧袋(5),所述气囊(3)的右侧设置有进气阀(6),所述进气阀(6)的右侧设置有储气阀(7),所述储气阀(7)的右侧设置有储氧袋(5),所述气囊(3)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输氧管(4),所述第一输氧管(4)的管壁顶部设置有压力安全阀(10),所述第一输氧管(4)的左端设置有单向阀(11),所述单向阀(1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输氧管(13),所述第二输氧管(13)的顶部且位于连接管(12)的内部设置有一次性输氧罩(14),所述第二输氧管(13)的底部设置有面罩(2),所述面罩(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带(15),所述弹性带(15)的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真韩晓燕林京涛
申请(专利权)人:王培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