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减压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91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俯卧位通气减压垫。它包括内部充气的气垫主体,所述气垫主体包括依次相连的头部垫、胸部垫和髋腿联合垫,所述髋腿联合垫由左腿部与右腿部组成,所述左腿部与右腿部之间设有“U”形间隙空槽,所述左腿部的两侧、右腿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所述头部垫的上表面为尾端低于头端的支撑斜面,所述支撑斜面上设有头部凹槽,所述头部凹槽的两侧设有横向贯穿所述头部凹槽中下部的管路限位凹槽,所述头部凹槽的上下边缘分别设有水囊条;所述胸部垫靠近所述头部垫处设有左右两个肩部水囊,所述左腿部上与右腿部上靠近所述胸部垫处分别设有髋部水囊。分别设有髋部水囊。分别设有髋部水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俯卧位通气减压垫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减压垫,特别是公开一种俯卧位通气减压垫。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难治性低氧血症等重症肺炎患者时,需要通过俯卧位促进塌陷肺泡复张,改善肺内通气血流比,利用重力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及促进肺内深部痰液引流。俯卧位通气可促进肺泡复张、改善氧合,从而降低肺血管阻力,降低右心室后负荷。另外,俯卧位时腹腔压力升高,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及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因此,俯卧位通气可增加有心脏前负荷储备功能患者的心输出量。但这类患者常常伴有经口/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而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时间一般在16小时以上,在此期间,患者始终保持俯卧的姿势,时间较长,容易出现颜面部水肿,眼部、额部、脸颊、鼻翼、肩膀、髋部、双膝、足尖等下垂部位皮肤压力性损伤等症状。为了缓解这些症状,一般采用硅酮泡沫辅料或软枕减压,但由于俯卧位通气治疗时间较长,临床目前减压措施效果较差,经常出现患者颜面部及骨隆突处或导管受压处皮肤问题,且硅酮泡沫辅料成本较高,无形中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0003]由于患者直接俯卧平躺在病床床面,头部软枕由于支撑力不够,无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有效抬离床面,对于长时间俯卧位通气的患者无法起到有效的减压效果,患者俯卧位通气时眼部、脸颊部及额部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或压力性损伤;同时,患者通常留置多种管道,由于普通病床的床面与患者的身体接触紧密,对于头颈部僵硬患者,俯卧位通气时呼吸机管路容易受到患者身体的压迫、扭曲,增加了俯卧位通气的操作难度,不能保证俯卧位通气时长。
[0004]为了缓解对患者身体部位的压迫,申请号为:202122076560.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名为气管切开患者俯卧位通气减压垫,其主要包括减压床垫,所述减压床垫的上表面后侧粘贴固定有通气减压垫本体,所述通气减压垫本体包括粘贴固定于减压床垫上表面的粘胶层,所述粘胶层上表面粘贴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表面前侧向下倾斜,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装配有乳胶垫,所述减压床垫上开设有身体部位容纳槽组。通过所述乳胶垫来缓解身体各个部位的压力,其中通过乳胶交垫主体上表面前侧开设“U”形槽来容纳患者面部,避免对患者通气造成阻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患者需要留置多种管道,管道通常从患者面部横向越过减压床垫与通气设备等医疗设备进行连接,由于减压床垫的表面整体呈平面,因此,患者的多种管道经常会因为外力,在于减压床垫的表面发生前后移动或拉扯,甚至因为移动过大而造成管道的扭曲和压迫,影响俯卧位通气时长。
[0005]另外,由于身体的每个部位产生的压迫程度和耐受程度都不同,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如果采用单一的通气减压垫、每个患者受力压迫部位都采用乳胶垫,那么在使用中,耐受度差的部位如眼部、脸颊部等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或压力性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头部受压情况、确保患者留置管道通畅、分区对患者各部位进行减压的俯卧位通气减压垫。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减压垫,包括内部充气的气垫主体,所述气垫主体包括依次相连的头部垫、胸部垫和髋腿联合垫,所述髋腿联合垫由左腿部与右腿部组成,所述左腿部与右腿部之间设有“U”形间隙空槽,所述左腿部的两侧、右腿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
[0008]所述头部垫的上表面为尾端低于头端的支撑斜面,所述支撑斜面上设有头部凹槽,所述头部凹槽的两侧设有横向贯穿所述头部凹槽中下部的管路限位凹槽,所述头部凹槽的上下边缘分别设有水囊条;
[0009]所述胸部垫靠近所述头部垫处设有左右两个肩部水囊,所述左腿部上与右腿部上靠近所述胸部垫处分别设有髋部水囊。
[0010]所述头部垫、胸部垫、左腿部和右腿部分别为独立的充气囊体。
[0011]所述支撑斜面所在平面与所述胸部垫顶面的夹角为165~175度。
[0012]所述头部垫的内部中间通过第一隔断将所述头部垫分为左侧头部垫和右侧头部垫,所述左侧头部垫和右侧头部垫的外侧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充气接口。
[0013]所述胸部垫的内部中间通过第二隔断将所述胸部垫分为左胸部和右胸部,所述左胸部和右胸部的外侧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充气接口。
[0014]所述水囊条的第一注水口位于所述头部垫的前侧侧壁上。
[0015]所述气垫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拉手。
[0016]所述气垫主体的底部设有支撑垫或防滑垫。
[0017]所述肩部水囊的第二注水口、髋部水囊的第三注水口分别位于所述气垫主体的两侧侧壁上。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充气式气垫主体和水囊的组合,针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减压;所述气垫主体的头部垫、胸部垫、左髋腿联合垫和右腿部分别为独立的充气囊体,使得每个充气囊体能够独立冲放气体,从而单独控制各个充气囊体的大小,根据减压自由调节软硬和高低程度;通过所述头部凹槽给气切患者预留足够的空间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所述水囊条对患者面部进行减压,通过支撑斜面对于患者的头部进行抬高,通过所述头部凹槽两侧的管路限位凹槽容纳机械通气患者的多种管道,防止管道位移、被压迫。患者胸部主要通过充气的胸部垫进行减压,但在患者的两侧肩部通过肩部水囊进行减压,水囊的流动性可保证骨隆突处所受压力持续变化,进而减压效果优于气垫和软枕。患者髋部通过所述髋部水囊进行减压,减轻患者两侧髂前上棘处受压,通过所述“U”形间隙空槽使得患者腹部悬空,防止患者腹部受压,通过所述固定带便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腹部及腿部导管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头部垫;2、胸部垫;3、髋腿联合垫;4、左腿部;5、右腿部;6、“U”形间隙空
槽;7、固定带;8、支撑斜面;9、头部凹槽;10、管路限位凹槽;11、水囊条;12、第一注水口;13、肩部水囊;14、髋部水囊;15、第二注水口;16、第三注水口;17、第一隔断;18、第一充气接口;19、第二隔断;20、第二充气接口;21、拉手;22、支撑垫。
实施方式
[0022]根据附图1、图2,本技术一种俯卧位通气减压垫,包括内部充气的气垫主体,所述气垫主体包括依次相连的头部垫1、胸部垫2和髋腿联合垫3。所述头部垫1、胸部垫2、左腿部4和右腿部5分别为独立的充气囊体。所述气垫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拉手21。所述气垫主体的底部设有支撑垫22或防滑垫。
[0023]所述髋腿联合垫3由左腿部4与右腿部5组成,所述左腿部4与右腿部5之间设有“U”形间隙空槽6,患者俯卧在气垫主体上时,患者腹部位于所述“U”形间隙空槽6内。所述左腿部4上与右腿部5上靠近所述胸部垫2处分别设有髋部水囊14。所述左腿部4的两侧、右腿部5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7,所述固定带7优选通过魔术贴或插扣相互固定,通过所述固定带7便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腹部及腿部导管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卧位通气减压垫,包括内部充气的气垫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主体包括依次相连的头部垫、胸部垫和髋腿联合垫,所述髋腿联合垫由左腿部与右腿部组成,所述左腿部与右腿部之间设有“U”形间隙空槽,所述左腿部的两侧、右腿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所述头部垫的上表面为尾端低于头端的支撑斜面,所述支撑斜面上设有头部凹槽,所述头部凹槽的两侧设有横向贯穿所述头部凹槽中下部的管路限位凹槽,所述头部凹槽的上下边缘分别设有水囊条;所述胸部垫靠近所述头部垫处设有左右两个肩部水囊,所述左腿部上与右腿部上靠近所述胸部垫处分别设有髋部水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通气减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垫、胸部垫、左腿部和右腿部分别为独立的充气囊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通气减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斜面所在平面与所述胸部垫顶面的夹角为165~17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丽吕剑虹曾英顾钦赟王飞飞吕兴平沈叶舟郭艳江毅琳徐佳王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