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动力总成装配的工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87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动力总成装配的工装组件,其包括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其中,第一工装包括第一杆体、第一止转部和第一定位部,第一止转部与飞轮上的第一止转配合部插接配合时,第一工装转动,第一定位部能够与第一定位配合部抵接,而限定飞轮相对于发动机壳体的转动位置,第二工装包括第二杆体、第二止转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二止转部与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止转配合部插接配合时,第二工装转动,第二定位部能够与第二定位配合部抵接,而限定变速器输入轴相对于变速器壳体的转动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于动力总成装配的工装组件,能够提高动力总成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装配效率,并利于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动力总成装配的工装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总成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动力总成装配的工装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动力总成,是指车辆上产生动力并将动力传递到路面的一系列零部件组件。广义上,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变速箱、驱动轴、差速器和离合器等等,但通常情况下,动力总成一般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以及集成到变速器上面的其余零件,如离合器、前差速器等。
[0003]现有结构中,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一般安装有飞轮,飞轮的中心设有内花键,而变速器内一般设有可转动的变速器输入轴,变速器输入轴上设有外花键。在发动机与变速器装配时,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外花键需要与飞轮中心的内花键插接配合。
[0004]然而,由于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外花键以及飞轮中心的内花键的限制,发动机与变速器对位较为困难,通常需要人工缓慢转动变速器或发动机、不断的调整装配位置,使得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外花键与飞轮中心的内花键位置对正,才能使得发动机与变速器顺利的装配于一起,浪费装配时间,并且发动机和变速器的重量均较重,工人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便于动力总成装配的工装组件,以利于提高发动机与变速器的装配效率。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便于动力总成装配的工装组件,包括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
[0008]所述第一工装包括第一杆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上的第一止转部;所述第一杆体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止转部与飞轮上的第一止转配合部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一工装转动,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与发动机壳体上的第一定位配合部抵接,而限定所述飞轮相对于所述发动机壳体的转动位置;
[0009]所述第二工装包括第二杆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杆体上的第二止转部;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止转部与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止转配合部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二工装转动,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与变速器壳体上的第二定位配合部抵接,而限定所述变速器输入轴相对于所述变速器壳体的转动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的靠近自身一端的部位设有凸柱,所述凸柱向所述第一杆体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一止转部为设于所述凸柱上的定位外花键,所述第一止转配合部为设于所述飞轮中心的内花键。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所述凸柱位于所述第一杆体的同一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上设有第一减重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重槽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减重槽于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
方向间隔布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向所述第二杆体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二止转部为设于所述套筒内的定位内花键,所述第二止转配合部为设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外花键。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杆体上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与所述套筒向所述第二杆体的同一侧凸出。
[0016]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的设有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第二减重槽。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重槽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减重槽于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0]本技术的便于动力总成装配的工装组件,第一工装能够将飞轮定位于发动机壳体上,第二工装能够将变速器输入轴定位于变速器壳体上,从而便于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装配,其可提高动力总成的装配效率,并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0021]此外,设置凸柱,并将第一止转部设为定位外花键,方便与飞轮的内花键配合,且定位精度较高,利于保证发动机和变速器快速装配于一起。将第一定位部设为第一定位杆,并使得第一定位杆与凸柱位于第一杆体的同一侧,结构简单,定位方便。在第一杆体上设置第一减重槽,可减轻第一工装的重量,而便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0022]另外,设置套筒,并将第二止转部设为定位内花键,方便与变速器输入轴的外花键配合,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便于发动机和变速器快速装配于一起。将第二定位部设为第二定位杆,并使得第二定位杆与套筒向第二杆体的同一侧凸出,结构简单,定位方便。设置第三杆体,并将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之间的夹角α设为钝角,可方便工人操作。在第二杆体上设置第二减重槽,可减轻第二工装的重量,而便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壳体、飞轮和第一工装的装配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壳体、飞轮和第一工装装配于一起的剖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壳体、变速器输入轴和第二工装的装配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图6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壳体、变速器输入轴和第二工装装配于一起的剖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第一工装;2、第二工装;3、飞轮;4、发动机壳体;5、变速器输入轴;6、变速器壳体;
[0034]101、第一杆体;1011、第一减重槽;102、凸柱;1021、第一止转部;103、第一定位部;
[0035]301、第一止转配合部;401、第一定位配合部;
[0036]201、第二杆体;202、套筒;2021、第二止转部;203、第二定位部;204、第三杆体;
[0037]501、第二止转配合部;601、第二定位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动力总成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装(1)和第二工装(2);所述第一工装(1)包括第一杆体(10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杆体(101)上的第一止转部(1021);所述第一杆体(101)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03),所述第一止转部(1021)与飞轮(3)上的第一止转配合部(301)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一工装(1)转动,所述第一定位部(103)能够与发动机壳体(4)上的第一定位配合部(401)抵接,而限定所述飞轮(3)相对于所述发动机壳体(4)的转动位置;所述第二工装(2)包括第二杆体(20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杆体(201)上的第二止转部(2021);所述第二杆体(201)上设有第二定位部(203),所述第二止转部(2021)与变速器输入轴(5)上的第二止转配合部(501)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二工装(2)转动,所述第二定位部(203)能够与变速器壳体(6)上的第二定位配合部(601)抵接,而限定所述变速器输入轴(5)相对于所述变速器壳体(6)的转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动力总成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01)的靠近自身一端的部位设有凸柱(102),所述凸柱(102)向所述第一杆体(101)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一止转部(1021)为设于所述凸柱(102)上的定位外花键,所述第一止转配合部(301)为设于所述飞轮(3)中心的内花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动力总成装配的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03)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体(101)连接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所述凸柱(102)位于所述第一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博朝李浩任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