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辅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075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辅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所述电辅加热装置包括:铸造壳体,所述铸造壳体内部设置换热管与加热件;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设置于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底部,所述出水口上设置出水接头,连接所述出水口的部分换热管从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侧壁伸出,所述出水口的端部连接所述出水接头。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能够增大热负荷上限、减小热负荷下限,具有寿命长、漏电风险小、加热效率高等优点。率高等优点。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辅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辅加热装置和具有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燃气热水器,仅依靠燃烧器对水进行加热。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难以保证足够的出水温度,若增加燃烧器火排数量,会导致体积增大,所需的燃气流量增大。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夏季,即使燃烧器以最小功率加热,出水温度依然较烫。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辅加热装置,该电辅加热装置能够增大热负荷上限、减小热负荷下限,具有寿命长、漏电风险小、加热效率高等优点。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燃气热水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辅加热装置,所述电辅加热装置包括:铸造壳体,所述铸造壳体内部设置换热管与加热件;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设置于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底部,所述出水口上设置出水接头,连接所述出水口的部分换热管从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侧壁伸出,所述出水口的端部连接所述出水接头。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能够增大热负荷上限、减小热负荷下限,具有寿命长、漏电风险小、加热效率高等优点。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和所述加热件至少一个形成螺旋盘管且所述换热管和所述加热件内外嵌套设置。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水口的第一换热管以及连接于所述出水口的第二换热管。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管为螺旋盘管状且围绕在所述加热件外,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相连。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件为螺旋盘管状且围绕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为直管且设置于所述加热件的内侧。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设在所述进口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周面且邻近所述出口端。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形成为螺旋盘管状且围绕在所述加热件外,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顶部出口从所述铸造壳体的侧壁伸出,向外延伸部分形成所
述第二换热管连接至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出口。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件为U型设置在所述换热管内侧,所述第二换热管为直管延伸至所述铸造壳体的下部与所述出水接头连接。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件包括:外套管;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穿设在所述外套管内;绝缘导热层,所述绝缘导热层填充在所述加热丝和所述外套管之间。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绝缘导热层为氧化镁粉层,所述外套管为不锈钢管,所述加热丝的两端设有绝缘体。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铸造壳体为铸铝件,所述铸铝件至少填充在所述换热管和所述加热件之间。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铸造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限温器安装部,所述限温器固定安装在所述限温器安装部上。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温器设置于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侧壁上靠近所述换热管下游出水位置。
[0020]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燃气热水器,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电辅加热装置,所述电辅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燃气热水器内部,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燃气热水器的进水管连接。
[00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电辅加热装置,具有热负荷上限高、下限低,寿命长、漏电风险小、加热效率高等优点。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流量调节阀,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流量调节阀的进口相连;水泵,所述水泵的进口与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出口相连;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进口与所述水泵的出口相连。
[002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5]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的第二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的第一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的铸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的进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的出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辅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0037]附图标记:燃气热水器1、电辅加热装置10、第一换热管100、进口端110、第一换热管的进口111、出口端120、第一换热管的出口121、加热件200、加热部201、外套管210、加热丝220、绝缘体221、绝缘导热层230、第二换热管300、第二换热管的进口310、第二换热管的出口320、铸造壳体400、限温器座410、限温器411、进水接头500、出水接头600、绝缘壳700、可控硅控制器800、冷却面810、换热管900、换热部910、进水段920、出水段9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0039]相关技术中的燃气热水器,仅依靠燃烧器对水进行加热。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难以保证足够的出水温度,若增加燃烧器火排数量,会导致体积增大,所需的燃气流量增大。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夏季,即使燃烧器以最小功率加热,出水温度依然较烫。
[0040]具体而言,燃烧器火排的负荷允许范围存在上限及下限,这就限制了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辅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用于燃气热水器,所述电辅加热装置包括:铸造壳体,所述铸造壳体内部设置换热管与加热件;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设置于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底部,所述出水口上设置出水接头,连接所述出水口的部分换热管从所述电辅加热装置的侧壁伸出,所述出水口的端部连接所述出水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辅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和所述加热件至少一个形成螺旋盘管且所述换热管和所述加热件内外嵌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辅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水口的第一换热管以及连接于所述出水口的第二换热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辅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为螺旋盘管状且围绕在所述加热件外,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辅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螺旋盘管状且围绕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为直管且设置于所述加热件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辅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设在所述进口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出口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周面且邻近所述出口端。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辅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形成为螺旋盘管状且围绕在所述加热件外,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顶部出口从所述铸造壳体的侧壁伸出,向外延伸部分形成所述第二换热管连接至所述电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杨田建均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