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及其静触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73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及其静触头组件,该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杆、隔弧罩、增磁组件以及静触点,静触杆弯折设置,形成有弯折空间,静触杆沿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为第一端,静触杆沿延伸方向的另一端设置为第二端,静触点设置于静触杆的第一端上,隔弧罩上形成有容置空间,静触杆的第一端穿设于容置空间中,增磁组件穿设于容置空间中,与静触杆的第一端相连,并且位于所述弯折空间内;该静触头组件结构简单,在静触点的下方设置增磁组件能够增强静触点周围的磁场分布强度,提高静触点周围电弧电动斥力的效果,从而提高断路器触头的分断能力。从而提高断路器触头的分断能力。从而提高断路器触头的分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及其静触头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电开关
,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及其静触头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断路器的U型触头采用U型固定式静触头,在静触点的上方设置一个绝缘防护罩,这种触头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分断能力不够理想。
[0003]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及其静触头组件,旨在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包括:
[0007]静触杆,所述静触杆弯折设置,形成有弯折空间,所述静触杆沿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为第一端,所述静触杆沿延伸方向的另一端设置为第二端;
[0008]静触点,所述静触点设置于所述静触杆的第一端上;
[0009]隔弧罩,所述隔弧罩上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静触杆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0010]增磁组件,所述增磁组件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与所述静触杆的第一端相连,并且位于所述弯折空间内。
[00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磁组件包括多块层叠设置的增磁片,多块所述增磁片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00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磁片包括第一增磁片和第二增磁片,所述第一增磁片至少设置有两块,所述第二增磁片至少设置有两块,至少两块所述第二增磁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增磁片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增磁片的层叠方向垂直于所述静触杆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
[0013]所述第一增磁片朝向所述静触杆的第二端的一侧向上延伸至凸出于静触杆的上表面。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静触杆的第一端弯折形成U型的弯折空间,所述隔弧罩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静触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所述静触杆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二开口穿入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且穿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静触点设置于所述静触杆的第一端的上表面。
[00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弧罩包括:
[0016]第一隔弧部,所述第一隔弧部设置于所述增磁组件的下方,位于所述弯折空间内,与所述静触杆相连,且所述第一隔弧部的第一端朝向所述静触杆的第二端延伸;
[0017]第二隔弧部,所述第二隔弧部与所述第一隔弧部的第二端相连,且延伸至所述静触点的上方,所述容置空间设置于所述第二隔弧部中。
[00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弧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三折弯部弯折连接,所述第一折弯部覆盖在所述静触杆的第二端上,且所述第一折弯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静触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连接,以将所述隔弧罩固定于所述静触杆上。
[001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弯部设置于所述增磁组件下方,所述第三折弯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的凸块,所述凸块凸出于所述静触杆的外侧,用于与灭弧组件连接。
[002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弧部设置有两块隔弧板,两块所述隔弧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两侧,两块所述隔弧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增磁组件的下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静触点的上方。
[002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弧部朝向所述静触杆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两块间隔分布的第一限位板,两块所述第一限位板分别沿朝向所述静触杆第二端的方向延伸,且两块所述限位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增磁组件的两侧。
[0022]所述第二隔弧部朝向所述静触杆第二端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每块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方设置至少一块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底部还与所述第一隔弧部相连。
[0023]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
[0024]触头系统:所述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组件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静触头组件,所述动触头组件的动触点与所述静触头组件的静触点相互配合;
[0025]灭弧系统,所述灭弧系统包括灭弧组件,所述灭弧组件连接于所述静触头组件的隔弧罩上形成灭弧室,所述动触头组件的动触点与所述静触头组件的静触点设置于所述灭弧室内。
[0026]有益效果:
[002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杆、静触点、隔弧罩以及增磁组件,静触点设置于静触杆的第一端上,通过在隔弧罩上形成容置空间,并且静触杆的第一端穿设于容置空间中,并且在静触杆形成的弯折空间内设置增磁组件,使得增磁组件位于静触点的下方,通过增磁组件能够增强静触点周围的磁场分布强度,提高静触点周围的电弧电动斥力的效果,并且隔弧罩能够对弯折空间朝向静触杆第二端的一侧产生引弧作用,使得电流能够加快地向静触杆的第二端方向运动,从而提高断路器触头的分断能力;所述静触头组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002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该断流器具有上述的静触头组件,含有上述静触头组件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静触杆与增磁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静触杆与增磁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静触杆与增磁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增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隔弧罩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隔弧罩的结构示意图。
[003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静触杆;11、弯折空间;12、第二连接孔;2、隔弧罩;21、容置空间;22、第一开口;23、第二开口;24、第一隔弧部;241、第一折弯部;2411、第一连接孔;242、第二折弯部;243、第三折弯部;2431、凸块;25、第二隔弧部;251、隔弧板;252、第一限位板;253、第二限位板;3、增磁组件;31、增磁片;311、第一增磁片;312、第二增磁片;32、连接件;4、静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申请提供一种断路器及其静触头组件,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4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杆,所述静触杆弯折设置,形成有弯折空间,所述静触杆沿延伸方向的一端设置为第一端,所述静触杆沿延伸方向的另一端设置为第二端;静触点,所述静触点设置于所述静触杆的第一端上;隔弧罩,所述隔弧罩上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静触杆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增磁组件,所述增磁组件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与所述静触杆的第一端相连,并且位于所述弯折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磁组件包括多块层叠设置的增磁片,多块所述增磁片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磁片包括第一增磁片和第二增磁片,所述第一增磁片至少设置有两块,所述第二增磁片至少设置有两块,至少两块所述第二增磁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增磁片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增磁片的层叠方向垂直于所述静触杆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增磁片朝向所述静触杆的第二端的一侧向上延伸至凸出于静触杆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罩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静触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所述静触杆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二开口穿入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且穿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静触点设置于所述静触杆的第一端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的静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罩包括:第一隔弧部,所述第一隔弧部设置于所述增磁组件的下方,位于所述弯折空间内,与所述静触杆相连,且所述第一隔弧部的第一端朝向所述静触杆的第二端延伸;第二隔弧部,所述第二隔弧部与所述第一隔弧部的第二端相连,且延伸至所述静触点的上方,所述容置空间设置于所述第二隔弧部中。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冰高林刘晓芝吴凯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