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060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辅助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稳定性更高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撑杆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定位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定位机构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旋转轴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结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位机构用于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位机构用于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支架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铰接,上支撑板上铰接有支撑柱,下支撑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凹槽,支撑柱的另一端卡入凹槽中即可,需要调节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夹角角度时,先将支撑柱卡入凹槽的一端与凹槽分离,然后调节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待角度调整到位后,将支撑柱卡入对应的凹槽中使得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即可。
[0003]上述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支架在调整角度过程中,支撑杆与下支撑板之间需要分离,在上支撑板承载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下,在支撑杆卡入凹槽的过程中,在笔记本电脑的重量的作用下,支撑杆很容易与下支撑板之间打滑,使得支撑杆与凹槽错位分离,从而使得上支撑板得不到支撑而快速垮落,进而使得承载在上支撑板上的笔记本电脑从上支撑板上摔落,笔记本电脑支架在调节角度的过程中结构稳定性较差,可能会使得用户造成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支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支架调节角度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撑杆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定位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定位机构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旋转轴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结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分别与所述多个定位结构连接。
[000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结构连接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壳体滑动配合。
[000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件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定位件用于相对壳体升降滑动和平移滑动,以带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或者脱配,所述定位结构为卡孔或者卡槽。
[000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设有按动部,所述按动部与所述壳体滑动配合并凸出所述壳体,所述卡接部靠近所述旋转轴的一侧形成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有朝向所述卡接部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滑动配合,所述按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定位件向靠近所述旋转轴的方向运动。
[000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
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定位件之间。
[001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孔,相邻两个所述定位孔通过条形孔连通,所述定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条形孔的孔径,所述定位件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台阶部,所述定位件用于相对壳体升降滑动,以带动所述台阶部分别与所述定位孔和所述条形孔配合。
[00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沿所述定位件由中部到端部的方向,所述台阶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台阶部和滑动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定位孔适配,所述滑动部用于与所述条形孔滑动配合。
[001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台阶部包括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远离所述滑动部一侧,所述第二台阶部用于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台阶部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001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限位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
[0014]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按压帽,所述按压帽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所述按压帽与所述定位件抵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定位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定位机构用于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在需要调节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角度时,对定位机构施加外力,使得定位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从而推动支撑杆转动,进而推动第一支撑板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夹角角度发生改变,在定位机构滑动过程中,定位机构始终保持与第二支撑板的连接,不会与第二支撑板分离,在第一支撑板负重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第一支撑板不容易垮落,提高了支撑装置调节角度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沿A

A剖切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Ⅰ部的放大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图7沿B

B剖切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图8中Ⅱ部的放大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第一支撑板;200、第二支撑板;201、导向孔;202、卡孔;2021、定位孔;2022、条形孔;300、定位机构;301、壳体;302、定位件;3021、按动部;3022、卡接部;3023、第一斜面;3024、第一台阶部;3025、滑动部;3026、第二台阶部;303、第二斜面;304、第一弹性件;305、第二弹性件;306、按压帽;307、限位板;40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撑杆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定位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定位机构沿第一方向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旋转轴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结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时分别与所述多个定位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结构连接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壳体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定位件用于相对壳体升降滑动和平移滑动,以带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或者脱配,所述定位结构为卡孔或者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设有按动部,所述按动部与所述壳体滑动配合并凸出所述壳体,所述卡接部靠近所述旋转轴的一侧形成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有朝向所述卡接部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滑动配合,所述按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定位件向靠近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倍思奇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