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治疗火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34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用治疗火罐,其包括罐体和防滑颗粒,所述罐体包括罐底、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开口通过所述罐底密封,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以使得所述圆弧面形成握持部,所述圆弧面向内凹陷而成,所述罐体的外壁向外凸伸形成防滑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医用治疗火罐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握持操作和防滑的优点。防滑的优点。防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医用治疗火罐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用治疗火罐。

技术介绍

[0002]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抽吸和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而造成负压,拔罐疗法也是罐吸附体表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目前市场常见的罐类有竹罐、玻璃罐、铜罐和陶罐,还有我们日常生活常用的抽气罐、硅胶罐。但这些罐都是筒体结构的罐体,不容易操作,不能很好的抽吸和挤压,特别是在罐法例如留罐、闪罐、走罐和摇罐的使用中都会因为其规格和形状的原因而影响罐疗的功效。
[0003]因此,亟需要一种中医用治疗火罐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握持操作和防滑的中医用治疗火罐。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用治疗火罐,其包括罐体和防滑颗粒,所述罐体包括罐底、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开口通过所述罐底密封,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以使得所述圆弧面形成握持部,所述圆弧面向内凹陷而成,所述罐体的外壁向外凸伸形成防滑颗粒。
[0006]较佳地,所述防滑颗粒设置有多个,所有所述防滑颗粒呈等间隔开地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外壁。
[0007]具体地,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为圆柱状结构,所有所述防滑颗粒呈等间隔开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
[0008]具体地,所述第一筒体为球体结构,所有所述防滑颗粒呈等间隔开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
[0009]较佳地,所述罐体为东陵玉罐体。
[0010]较佳地,所述第一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的直径。
[0011]较佳地,所述第二筒体之背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增厚边缘。
[0012]较佳地,所述罐体的长度为10厘米至12厘米。
[0013]较佳地,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径为3厘米至4.8厘米,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径为4厘米至5.8厘米。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中医用治疗火罐通过将罐体和防滑颗粒等结合在一起,罐体包括罐底、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的一端开口通过罐底密封,第一筒体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以使得圆弧面形成握持部,圆弧面向内凹陷而成,握持部能够与手部的握持对应,从而便于使用者的握持操作,罐体的外壁向外凸伸形成防滑颗粒,不仅能够达到防滑的目的,而且起到按摩操作者手部的目的。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中医用治疗火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中医用治疗火罐在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中医用治疗火罐的另一型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9]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中医用治疗火罐包100括包括罐体1和防滑颗粒2,罐体1包括罐底11、第一筒体12和第二筒体13,第一筒体12的一端开口通过罐底11密封,第一筒体12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13通过圆弧面14过渡连接,以使得圆弧面14形成握持部,罐底11、第一筒体12和第二筒体13依次设置,圆弧面14向内凹陷而成,握持部能够与手部的握持对应,从而便于使用者的握持操作,起到更好的防滑手防摔的作用,罐体1的外壁向外凸伸形成防滑颗粒2,不仅能够达到防滑的目的,在闪罐和摇罐时起到防滑作用,而且起到按摩操作者手部的目的,较佳地,防滑颗粒2设置有多个,所有防滑颗粒2呈等间隔开地设置于罐体1的外壁,但不限于此,从而使得操作者的手部受力更加均匀。更为具体地,如下:
[0020]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中医用治疗火罐设置为两种形状,第一种形状:第一筒体12与第二筒体13为圆柱状结构,所有防滑颗粒2呈等间隔开地设置于第二筒体13的外壁,第二种形状:第一筒体12为球体结构,所有防滑颗粒2呈等间隔开地设置于第一筒体12的外壁,从而起到防止脱手的效果。
[0021]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罐体1为东陵玉罐体1,东陵玉,学名:砂金石,亦称海洋石或东陵石,在地质学上称含铬云母石英岩。第二筒体13之背离第一筒体12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增厚边缘131,从而减小火罐作用人体治疗部位时痛感。
[0022]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罐体1的长度为10厘米至12厘米。第二筒体13的内径为3厘米至4.8厘米,第二筒体13的外径为4厘米至5.8厘米。
[0023]本技术的中医用治疗火罐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4]将燃烧的酒精棉放入罐体1内使得罐体1升温,将罐体1的第二筒体13的开口盖于患处,然后操作人员握住圆弧面14所形成的握持部,并完成留罐、闪罐、走罐和摇罐等多个步骤。
[0025]通过将罐体1和防滑颗粒2等结合在一起,罐体1包括罐底11、第一筒体12和第二筒体13,第一筒体12的一端开口通过罐底11密封,第一筒体12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13通过圆弧面14过渡连接,以使得圆弧面14形成握持部,圆弧面14向内凹陷而成,握持部能够与手部的握持对应,从而便于使用者的握持操作,罐体1的外壁向外凸伸形成防滑颗粒2,不仅能够达到防滑的目的,而且起到按摩操作者手部的目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002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用治疗火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和防滑颗粒,所述罐体包括罐底、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开口通过所述罐底密封,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以使得所述圆弧面形成握持部,所述圆弧面向内凹陷而成,所述罐体的外壁向外凸伸形成防滑颗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用治疗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颗粒设置有多个,所有所述防滑颗粒呈等间隔开地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外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用治疗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为圆柱状结构,所有所述防滑颗粒呈等间隔开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用治疗火罐,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桂云王梓豪邓瑞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