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034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包括:透水板、中间板和防水层;所述透水板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透水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所述中间板夹在所述透水板和所述防水层之间;其中,所述水流通道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的两个所述水流通道相互连通。实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满足装配式施工的要求,简化施工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并缩短了施工周期,并且,满足绿色建材设计以及双碳达标的要求。达标的要求。达标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板材
,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目前,在楼房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理念如何得以实施落地,是广大设计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8179766 A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设计的车库顶板防水结构,在车库顶板上设置有防水保护层C、排水设施层B和透水路面结构层A。其中,防水保护层C有水泥砂浆层、防水涂层、高分子防水卷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组成,而为了满足排水的要求,还需要在排水设施层B中配置土工布和透水疏水板,以通过透水疏水板将下雨收集的雨水输送至排水渠。上述结构形式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分别施工防水保护层C和排水设施层B,导致施工过程繁琐且施工周期较长。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简化现场施工过程以提高施工效率并缩短施工周期的技术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及海绵城市防水系统,实现简化施工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并缩短了施工周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包括:透水板、中间板和防水层;所述透水板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透水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所述中间板夹在所述透水板和所述防水层之间;其中,所述水流通道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的两个所述水流通道相互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板的外表面还覆盖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遮盖住所述透水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的边缘还具有延伸翻折部,所述延伸翻折部布置在所述中间板的外侧并贴靠在所述中间板的侧壁;所述延伸翻折部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延伸翻折部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重叠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重叠部配置成在两侧所述防水层收缩时所述重叠部的根部可拉扯分开。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板为可形变的板材。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板或所述中间板的两侧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透水板或所述中间板的剩余两侧部设置有连接配合部;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所述连接部与相对布置的所述连接配合部连接在一起。
[0011]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翻折部完全或部分遮盖住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配合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重叠部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配合部之间还形成弯折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插接凸起,所述连接配合部为插接凹槽。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搭接部,所述连接配合部为搭接配合部。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防水系统,包括建筑物,所述建筑物上形成待保护面,还包括多块上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多块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设置在所述待保护面并拼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中相对的两个水流通道相互连通。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防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在建筑物的待保护面上铺设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防水层粘结在待保护面上;将相邻的两个海绵城市防水板材中相对布置的水流通道连通,并将防水卷材边缘的延伸翻折部相对贴靠连接在一起。
[001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中间板的外侧分别设置透水板和防水层,透水板作为最外侧的防护层一方面能够在外侧保护中间板以起到增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透水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透水孔,相对应的,在透水板中设置有多条水流通道与透水孔配合以实现海绵城市排水的要求,并且,中间板的内侧还设置有防水层,利用防水层来满足对建筑物上待保护面起到防水的作用,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仅需要在建筑物的待保护面逐一铺设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既可以完成建筑物对防水的施工要求,又可以满足海绵城市对雨水收集输送水的要求,进而有效的简化施工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并缩短了施工周期。
[0018]另外,对于防水层而言,其能够对建筑物的表面起到防水的作用,并且,防水层在中间板的外侧所形成延伸翻折部,在实际施工时,两个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布置的延伸翻折部能够密封贴靠在一起以形成重叠部,利用重叠部来密封住两个板材之间形成的缝隙,而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外界温度降低导致防水层收缩时,由于重叠部整体布置在中间板的侧部,防水层收缩产生的拉力能够传递到重叠部,以利用重叠部的根部发生分离并产生适量的形变来满足防水层收缩所需要的形变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水卷材搭接而造成在搭接连接处发生断裂而造成防水层破损,实现延长了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防水使用寿命并提高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2为本技术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3为图1中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2]图4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一;
[0023]图5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二;
[0024]图6为本技术海绵城市防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透水板1、中间板2、防水层3、过滤层4、水流通道11、透水孔12、连接部21、连接配合部22、延伸翻折部31、重叠部300、建筑物10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一,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包括:透水板1、中间板2和防水层3,透水板1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11,透水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透
水孔12,透水孔12与水流通道11连通,中间板2夹在透水板1和防水层3之间;其中,水流通道11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的两个水流通道11相互连通。
[0028]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海绵城市防水板材采用多层板结构,其中最外层的透水板11可以采用材质较硬的材料加工而成,例如:塑料板等,在此不做限制,透水板1能够有效的提高海绵城市防水板材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透水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透水孔12,并在透水板1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11。
[0029]透水板1上的透水孔12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将雨水经由透水孔12流入到水流通道11中,进而通过水流通道11将雨水输送至排水渠中,以满足海绵城市对雨水收集输送的要求。
[0030]另外,中间板2的一表面通过透水板1进行保护,而为了满足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对防水性能的要求,在中间板2的另一表面设置有防水层3,防水层3可以采用常规的防水卷材等材料制成,其可以粘结或直接形成在中间板2上。
[0031]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多块海绵城市防水板材铺设在建筑物的待保护面上,其中,防水层3贴靠在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板、中间板和防水层;所述透水板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透水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所述中间板夹在所述透水板和所述防水层之间;其中,所述水流通道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的两个所述水流通道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板的外表面还覆盖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遮盖住所述透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的边缘还具有延伸翻折部,所述延伸翻折部布置在所述中间板的外侧并贴靠在所述中间板的侧壁;所述延伸翻折部配置成在两个所述海绵城市防水板材拼接在一起后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延伸翻折部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重叠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部配置成在两侧所述防水层收缩时所述重叠部的根部可拉扯分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为可形变的板材。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柏墉乔向前张涛华海燕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锐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