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盛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031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盛饭装置,包括箱体、盛饭桶、操作面板、打散传输机构和传动机构,箱体上半部分设有盛饭桶,箱体下半部分和后侧设有传动机构,盛饭桶正面外侧设有操作面板,盛饭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底部榫卯插入于下壳体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盛饭桶部分通过榫卯进行相连,使得盛饭桶可以进行单独拆卸,便于日常清洗,且通过控制模块内部的单片机和驱动板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使得步进电机通过第一带轮、皮带和第二带轮带动打散传输机构进行运行,其采用单片机和驱动板可以对步进电机控制更加精确、稳定,使得其带动的打散传输机构传输出来的饭量更加精确。输机构传输出来的饭量更加精确。输机构传输出来的饭量更加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盛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机械
,具体为一种自动盛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水稻种植和食用的大国,几乎餐餐离不开米饭。作为食堂的消费主体,我们可以看到,打饭几乎是每个窗口都需要完成的一项工作,并且米饭的需求量极大,一个打饭的窗口在短短半小时内可以售卖出几百份米饭。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体力消耗大,且很可能因为速度跟不上而供不应求。然而将打饭这一工作机械化、智能化,即可解放双手,实现打饭自助,加快分装速度。现有的盛饭装置大都存在以下缺点:1、米饭输出装置控制性较差,导致输出的米饭重量不均,精确性不佳;2、米饭的打散和传输不能同时进行,自动化不佳;3、装置盛饭部位基本采用螺栓固定,拆卸不便,清洗较为困难,功能性不佳。
[0003]所以,如何设计一种自动盛饭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盛饭装置,解决了装置控制米饭输出量不均和装置不能对米饭进行打散的同时进行传输及其盛饭装置难以拆卸清洗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盛饭装置,包括箱体、盛饭桶、操作面板、打散传输机构和传动机构,箱体上半部分设有盛饭桶,箱体下半部分和后侧设有传动机构,盛饭桶正面外侧设有操作面板,盛饭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底部榫卯插入于下壳体顶部,盛饭桶内部设有打散传输机构。
[0006]进一步的,打散传输机构包括螺栓、螺旋扇叶、短轴和转轴,转轴设于盛饭桶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处,且在连接处配套有轴承,转轴表面固定有若干个螺旋扇叶,其中部分螺旋扇叶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短轴。
[0007]进一步的,传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皮带,箱体下半部分的内部设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一侧穿透箱体后侧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通过皮带和第二带轮相连;第二带轮和打散传输机构连接,具体为转轴一端穿透箱体后侧连接第二带轮。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进饭口、出饭口和挡板,进饭口设于盛饭桶顶部,且顶部设有可开合的盖板,出饭口设于盛饭桶底部,且出饭口为圆锥形,挡板贯穿插入盛饭桶靠近操作面板的一侧,且挡板插入盛饭桶内部的高度高于螺旋扇叶的最高高度。
[0009]进一步的,短轴三根为一组,共设有四组,每一组内的三根短轴互不共面,且互成120
°
角度,从转轴靠近第二带轮的一端开始分布排列第一组到第四组短轴,且第四组的短轴的最右侧和挡板最左侧之间有间隙,即四组短轴的排列长度加上挡板长度小于盛饭桶的长度。
[0010]进一步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的表面及其皮带上均设有渐开线齿廓。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内部设有单片机和驱动板,操作面板上设
有按钮,且按钮背面设有电路,按钮的电路电连接控制模块内部的单片机,控制模块的单片机电连接驱动板,驱动板电连接步进电机,且控制模块设置在出饭口下端。
[0012]进一步的,盛饭桶采用双层隔热结构以及保温材料,中间内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主控板、变送器、加热器和继电器,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位于盛饭桶内壁上,变送器与主控板位于控制模块内,且温度传感器背面设有电路,和控制模块内部的变送器电连接,变送器电连接主控板,主控板电连接继电器,继电器电连接加热器。
[0013]进一步的,单片机为STMF单片机,驱动板为ULN2003驱动板,步进电机采用86BYG250H型号。
[0014]进一步的,加热器为PTC加热器,温度传感器为PT100温度传感器,主控板、变送器和继电器均为常规型号。
[00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控制模块内部的单片机和驱动板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使得步进电机通过第一带轮、皮带和第二带轮带动打散传输机构进行运行,其采用单片机和驱动板可以对步进电机控制更加精确、稳定,使得其带动的打散传输机构传输出来的饭量更加精确。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传动机构,使得传动动力由原本依靠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与皮带之间的摩擦产生变为由皮带与带轮之间的适当啮合以及两侧面之间产生摩擦产生,使得其传动精确性大大提高,且减少了摩擦产生的噪音。
[0018](3)、本技术各个零部件直接采用螺栓进行连接,且盛饭桶部分通过榫卯进行相连,使得盛饭桶可以进行单独拆卸,便于日常清洗。
[0019](4)、本技术通过加热装置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对米饭温度进行检测,通过控制模块内部的主控板和变送器控制继电器和加热器对米饭进行加温,使得米饭持续处于适宜的温度。
[0020](5)、本技术通过打散传动机构可以对米饭打散的同时进行传输,减少了米饭在装置内停留的时间,提高了米饭输出速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顶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的转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的转轴装置左视图;
[0029]图9为本技术的操作面板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的控制模块工作流程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的加热装置工作流程图。
[0032]图中:1、箱体;2、步进电机;3、第一带轮;4、第二带轮;5、皮带;6、螺栓;7、螺旋扇
叶;8、短轴;9、转轴;10、盛饭桶;11、挡板;12、出饭口;13、控制模块;14、加热装置;15、操作面板;16、上壳体;17、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请参阅图1

11,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盛饭装置,包括箱体1、盛饭桶10、操作面板15、打散传输机构和传动机构,箱体1上半部分设有盛饭桶10,箱体1下半部分和后侧设有传动机构,盛饭桶10正面外侧设有操作面板15,盛饭桶10包括上壳体16和下壳体17,上壳体16底部榫卯插入于下壳体17顶部,盛饭桶10内部设有打散传输机构,本技术通过客户按动操作面板15上的按钮,按钮背面的电路将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13,控制模块13控制传动机构带动打散传输机构对盛饭桶10内部的米饭打散的同时进行传输,使得装置出饭速度大大提高。
[0034]其中,打散传输机构包括螺栓6、螺旋扇叶7、短轴8和转轴9,转轴9设于盛饭桶10上壳体16和下壳体17连接处,且在连接处配套有轴承,转轴9表面固定有若干个螺旋扇叶7,其中部分螺旋扇叶7上通过螺栓6连接有短轴8。
[0035]其中,传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2、第一带轮3、第二带轮4和皮带5,箱体1下半部分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盛饭装置,包括箱体(1)、盛饭桶(10)、操作面板(15)、打散传输机构和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箱体(1)上半部分设有盛饭桶(10),箱体(1)下半部分和后侧设有传动机构,盛饭桶(10)正面外侧设有操作面板(15),盛饭桶(10)包括上壳体(16)和下壳体(17),上壳体(16)底部榫卯插入于下壳体(17)顶部,盛饭桶(10)内部设有打散传输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盛饭装置,其特征在于:打散传输机构包括螺栓(6)、螺旋扇叶(7)、短轴(8)和转轴(9),转轴(9)设于盛饭桶(10)上壳体(16)和下壳体(17)连接处,且在连接处配套有轴承,转轴(9)表面固定有若干个螺旋扇叶(7),其中部分螺旋扇叶(7)上通过螺栓(6)连接有短轴(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盛饭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2)、第一带轮(3)、第二带轮(4)和皮带(5),箱体(1)下半部分的内部设有步进电机(2),步进电机(2)一侧穿透箱体(1)后侧连接有第一带轮(3),第一带轮(3)通过皮带(5)和第二带轮(4)相连;第二带轮(4)和打散传输机构连接,具体为转轴(9)一端穿透箱体(1)后侧连接第二带轮(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盛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进饭口、出饭口(12)和挡板(11),进饭口设于盛饭桶(10)顶部,且顶部设有可开合的盖板,出饭口(12)设于盛饭桶(10)底部,且出饭口(12)为圆锥形,挡板(11)贯穿插入盛饭桶(10)靠近操作面板(15)的一侧,且挡板(11)插入盛饭桶(10)内部的高度高于螺旋扇叶(7)的最高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盛饭装置,其特征在于:短轴(8)三根为一组,共设有四组,每一组内的三根短轴(8)互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洁张来王慧勤叶凯源叶睿杰袁振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