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06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7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其包括:多个电芯、集流排和隔离板,每个电芯包括电池顶盖,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本体、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第一极柱与顶盖本体连接,第一极柱远离顶盖本体的一面为集流排连接面,集流排连接面为平面;第二极柱与顶盖本体连接,第二极柱远离顶盖本体的一面也为集流排连接面,该集流排连接面为平面;集流排通过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与多个电芯电连接;隔离板设置于顶盖本体上表面,沿顶盖本体长度延伸方向,隔离板顶面两端均开设有用于安装集流排的安装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集流排连接面上取消了焊接定位孔,可以降低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的厚度,节约顶盖本体的制作的成本,同时降低单个电池的重量。同时降低单个电池的重量。同时降低单个电池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大众欢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主要是电池驱动电机,由电芯通过串并联组合的方式组装成模组。
[0003]目前的二次电池模组使用激光焊接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和集流排,为了焊接的一致性,在集流排和电芯的正负极柱上设计有定位孔,因为正负极柱上定位孔的存在,导致电芯正负极柱高度增加,这不利于模组空间利用率的提升,并且会造成单个电池重量增加、成本增加,同时由于正负极柱上定位孔,在焊接集流排时,有焊穿极柱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池的正负极柱上设计有定位孔,导致电芯正负极柱高度增加、焊接集流排时有焊穿极柱的风险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电芯、集流排和隔离板,每个所述电芯包括电池顶盖,所述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本体、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与顶盖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极柱远离顶盖本体的一面为集流排连接面,所述集流排连接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极柱与顶盖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极柱远离顶盖本体的一面也为集流排连接面,该集流排连接面为平面;所述集流排通过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与多个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隔离板设置于顶盖本体上表面,沿顶盖本体长度延伸方向,所述隔离板顶面两端均开设有用于安装集流排的安装位。
[000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安装位的周沿,用于分隔所述集流排。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本体包括顶盖板和下塑胶,顶盖板设置于下塑胶的上方,且顶盖板下表面与下塑胶上表面贴合,沿顶盖板长度延伸方向,顶盖板的顶面两端开设卡槽,卡槽内设有极柱引出孔;所述第一极柱包括第一端子压板,所述第二极柱包括第二端子复合压板,所述第一端子压板和第二端子复合压板分别放置在两个卡槽内。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压板与第二端子复合压板在垂直于顶盖板上表面方向上的投影高度一致。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压板上与集流排连接面相对的面为第一端子极柱连接面,所述第一端子压板设置于顶盖板上方,所述第一端子压板下表面与顶盖板上表面贴合,所述第一端子极柱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穿设顶盖板上的其中一个极柱引出孔;所述第一极柱还包括第一端子极柱和绝缘件,所述第一端子极柱与第一端子极柱连接面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端子压板镶嵌于绝缘件内部;沿下塑胶长度延伸方向,下塑胶的顶面两端也设有极柱引出孔,所述第一端子极柱设置于下塑胶的下方,所述第一端子极柱上表面与下塑胶下表面贴合,所述第一端子极柱靠近第一端子压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二
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穿设下塑胶上的其中一个极柱引出孔;所述绝缘件镶嵌于其中一个卡槽内。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凸台卡接;所述第一极柱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第一端子压板与第一端子极柱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顶盖板和下塑胶之间,且所述第一密封圈套接于第二凸台外周表面。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复合压板上与集流排连接面相对的面为第二端子极柱连接面,所述第二端子复合压板设置于顶盖板上方,所述第二端子复合压板下表面与顶盖板上表面贴合;所述第二极柱还包括第二端子极柱和导电件,所述第二端子极柱与第二端子极柱连接面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端子复合压板镶嵌于导电件内部;所述第二端子极柱设置于下塑胶的下方,所述第二端子极柱上表面与下塑胶下表面贴合;所述导电件镶嵌于其中另一个卡槽内。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复合压板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其中一个面为集流排连接面;所述第二压板其中一个面为第一压板连接面,且与第一压板连接,所述第二压板上与第一压板连接面相对的面为第二端子极柱连接面。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上与集流排连接面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一压板连接面上设置有与凸部卡接的凹部;所述第二端子极柱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二端子极柱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第四凸台,所述第四凸台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三凸台卡接。
[0014]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0015]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在顶盖本体上设置了隔离板,通过在隔离板上设置的安装位,实现了对集流排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焊接设备可以根据设定的距离对集流排和第一极柱、第二极柱进行焊接,可以确保焊接的一致性;在确保焊接一致性的同时,将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上的集流排连接面设置为平面,即在集流排连接面上取消了焊接定位孔,可以降低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的厚度,节约顶盖本体的制作的成本,同时降低单个电池的重量,提高了模组空间利用率,还可以有效降低焊接时焊穿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顶盖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流排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顶盖爆炸示意图;
[00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二端子复合压板爆炸示意图;
[0023]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二端子复合压板爆炸示意图;
[0024]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二端子复合压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二端子复合压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子压板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板示意图。
[0028]图中:1、顶盖本体;10、顶盖板;100、卡槽;101、注液孔;11、下塑胶;12、防爆阀;13、保护贴片;14、极柱引出孔;
[0029]2、第一极柱;20、第一端子压板;200、第一凸台;21、第一端子极柱;210、第二凸台;211、第一凹槽;22、绝缘件;23、第一密封圈;
[0030]3、第二极柱;30、第二端子复合压板;300、第一压板;301、凸部;302、第二压板;303、凹部;304、第三凸台;31、第二端子极柱;310、第四凸台;311、第二凹槽;32、导电件;33、第二密封圈;
[0031]4、集流排;40、定位孔;
[0032]5、端板;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电芯,每个所述电芯包括电池顶盖,所述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本体(1)、第一极柱(2)和第二极柱(3),所述第一极柱(2)与顶盖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极柱(2)远离顶盖本体(1)的一面为集流排连接面,所述集流排连接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极柱(3)与顶盖本体(1)连接,所述第二极柱(3)远离顶盖本体(1)的一面也为集流排连接面,该集流排连接面为平面;集流排(4),所述集流排(4)通过所述第一极柱(2)和所述第二极柱(3)与多个所述电芯电连接;隔离板(6),所述隔离板(6)设置于顶盖本体(1)上表面,沿顶盖本体(1)长度延伸方向,所述隔离板(6)顶面两端均开设有用于安装集流排(4)的安装位(6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6)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板(60),所述固定板(60)位于所述安装位(62)的周沿,用于分隔所述集流排(4)。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本体(1)包括顶盖板(10)和下塑胶(11),顶盖板(10)设置于下塑胶(11)的上方,且顶盖板(10)下表面与下塑胶(11)上表面贴合,沿顶盖板(10)长度延伸方向,顶盖板(10)的顶面两端开设卡槽(100),卡槽(100)内设有极柱引出孔(14);所述第一极柱(2)包括第一端子压板(20),所述第二极柱(3)包括第二端子复合压板(30),所述第一端子压板(20)和第二端子复合压板(30)分别放置在两个卡槽(100)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压板(20)与第二端子复合压板(30)在垂直于顶盖板(10)上表面方向上的投影高度一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压板(20)上与集流排连接面相对的面为第一端子极柱连接面,所述第一端子压板(20)设置于顶盖板(10)上方,所述第一端子压板(20)下表面与顶盖板(10)上表面贴合,所述第一端子极柱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200),所述第一凸台(200)穿设顶盖板(10)上的其中一个极柱引出孔(14);所述第一极柱(2)还包括第一端子极柱(21)和绝缘件(22),所述第一端子极柱(21)与第一端子极柱连接面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端子压板(20)镶嵌于绝缘件(22)内部;沿下塑胶(11)长度延伸方向,下塑胶(11)的顶面两端也设有极柱引出孔(14),所述第一端子极柱(21)设置于下塑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宇喻先锋蔡云龙胡鹏刘微
申请(专利权)人: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