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上风电项目的海缆穿山登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99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海上风电项目的海缆穿山登陆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针对海缆登陆后为山体的特殊环境情况,在满足海缆生产功能、运行环境以及环境保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一种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海缆登陆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结构包括依次衔接的近海登陆段、穿山段以及内陆段;近海登陆段埋设在山体外海侧的海底泥层内,包括用于穿缆的铸铁保护管,以及铺设在铸铁保护管上侧的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穿山段包括从山体外海侧定向贯穿到内陆侧的穿山孔,以及穿插在该穿山孔中、用于穿缆的镀锌钢管;内陆段包括设置山体内陆侧、用于固定铸铁保护管内陆端的定向钻固定墩。的定向钻固定墩。的定向钻固定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上风电项目的海缆穿山登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工程
,尤其是一种用于海上风电项目的海缆穿山登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上风电项目开发由风场工程和送出工程组成,其中送出工程一般由海上升压站、海缆和陆上集控中心构成。海上升压站将各个风机所产生的电能汇聚升压后整体经由海缆送至陆上集控中心,再由陆上集控中心统一调控后送至电网。海缆作为连接海上升压站与陆上集控中心电能通道,在整个风场电能的输送承担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是海上风电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003]连接海上升压站与陆上集控中心的海缆主要有三部分:海域段、登陆段和陆域段。其中海缆登陆段作为电缆从海水环境到陆上环境的一个变化阶段,布置于海陆交界地段,常面临腐蚀、潮湿、海水浸泡、船只锚害、渔业养殖等复杂多变的环境,是海上风电项目的设计难点。目前,传统海上风电项目登陆段的设计为海缆出水段就近设置海陆缆转换井,通过转换接头将海缆转化成陆缆,后将陆缆埋至或者走电缆沟的形式进入陆上集控中心。这种设计方案要求海缆登陆处地势较为平坦,方便布置海陆缆转换井,同时也方便之后陆缆的铺设。随着近些年我国海上风电项目的急剧扩张,海岸较好的登陆点已被开发将尽,同时政府对于海岸生态红线的保护也越来越严格,从而导致目前海上风电海缆登陆点的选址也越来越困难,现在以及未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海缆登陆后为山体的情况,在此情形下,海缆登陆后需绕过山体,长度加大,近距离将不存在布置转换井的合适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针对海缆登陆后为山体的特殊环境情况,在满足海缆生产功能、运行环境以及环境保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一种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海缆登陆方案。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海上风电项目的海缆穿山登陆结构,包括依次衔接的近海登陆段、穿山段以及内陆段;所述近海登陆段埋设在山体外海侧的海底泥层内,包括用于穿缆的铸铁保护管,以及铺设在铸铁保护管上侧的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所述穿山段包括从山体外海侧定向贯穿到内陆侧的穿山孔,以及穿插在该穿山孔中、用于穿缆的镀锌钢管;所述内陆段包括设置山体内陆侧、用于固定铸铁保护管内陆端的定向钻固定墩。
[0007]作为优选,所述定向钻固定墩埋设在山体内陆侧的土层内,由钢筋混凝支座和及其底部的混凝土垫层构成,钢筋混凝支座上开设有用于固定铸铁保护管内陆端的固定孔。
[0008]作为优选,所述铸铁保护管内陆端的内壁与海缆外壁之间设有止水结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止水结构包括沿铸铁保护管轴向排列的SXM砂浆层、SR塑性止水材料层和麻丝木楔层。
[0010]作为优选,所述穿山孔在内陆侧出口的高程高于海平面。
[0011]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海缆登陆后,所处环境为坚硬裸露的山体,设置海陆缆转换井及海缆固定较困难,同时国家政策规定严令禁止破坏生态红线,综合导致在山体处海域登陆极为困难,采用本申请的穿山登陆结构可以极大的规避上述技术难题,且整体均布置于山体内部以及地面、泥面之下,对于原始的生态红线破坏性极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既满足工程需求,同时又满足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要求。
[0013](2)穿山段中采用镀锌钢管包裹的方式进行海缆保护,且镀锌钢管的管径大于海缆外径,使得海缆与镀锌钢管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满足海缆运行时的载流量及散热要求,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海缆直接受到山体的垂向荷载。并且钢管的表面镀锌层可以有效防止海水的腐蚀作用,为海缆的长时间运行提供充足的保障。海缆登陆中的近海登陆段采用铸铁保护管和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的联合保护法保护海缆,使得来往船只的抛瞄作业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对海缆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上述措施均位于山体内部以及地面、海面之下,也可在最大程度减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0014](3)穿山孔在内陆侧出口设置定向钻固定墩,且高程高于高程高于外海侧的海平面。这种既可用定向钻固定墩固定镀锌钢管一端,同时存在的高程差可有效的减小海水倒灌的风险。并在铸铁保护管内陆端的内壁与海缆外壁之间设有止水结构,可以进一步防止海水倒灌的危险情况的发生,同时也可增强镀锌钢管与海缆之间的固定强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施例的定向钻固定墩穿管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施例的定向钻固定墩的立面图。
[0018]图中标注:山体1、登陆基岩面2、海缆3、镀锌钢管4、铸铁保护管5、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6、海底泥层7、定向钻固定墩8、海平面9、内陆侧原始地面10、钢筋混凝支座11、混凝土垫层12、SXM砂浆层13、SR塑性止水材料层14、麻丝木楔层15、固定孔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0021]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用于海上风电项目的海缆穿山登陆结构,该结构中,山体1和登陆基岩面2将登陆段整体划分为内陆侧和外海侧。其中外海侧的近海登陆段2埋设在海底泥层7之下,包括铸铁保护管5以及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6。海缆3外圈用铸铁保护管5进行保护,同时考虑到海缆3的散热性能,铸铁保护管5的内孔孔径大于海缆3外径,且两者中间需预留合适的空间。铸铁保护管5上部铺设一定厚度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6,且铺设范围超出铸铁保护管5两侧若干米,且海缆3距离海底泥面以及海平面9的埋深需满足电气要求。
[0023]山体1和登陆基岩面2内布置穿山段,穿山段在定向钻完成山体钻孔后,在穿山孔内穿入镀锌钢管4,镀锌钢管4内部设置海缆3,同时考虑海缆散热要求,镀锌钢管4的内壁与海缆3的外壁之间需预留合适的间隙。
[0024]内陆侧设有内陆段,该内陆段包括设置在穿山孔内陆出土侧的定向钻固定墩8,用以固定海缆3和镀锌钢管4,并方便设置止水结构。
[0025]本实施例中,定向钻固定墩8由钢筋混凝支座11和及其底部的混凝土垫层12构成。如图2、图3所示,钢筋混凝土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上风电项目的海缆(3)穿山登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衔接的近海登陆段、穿山段以及内陆段;所述近海登陆段埋设在山体(1)外海侧的海底泥层(7)内,包括用于穿缆的铸铁保护管(5),以及铺设在铸铁保护管(5)上侧的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6);所述穿山段包括从山体(1)外海侧定向贯穿到内陆侧的穿山孔,以及穿插在该穿山孔中、用于穿缆的镀锌钢管(4);所述内陆段包括设置山体(1)内陆侧、用于固定铸铁保护管(5)内陆端的定向钻固定墩(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风电项目的海缆(3)穿山登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钻固定墩(8)埋设在山体(1)内陆侧的土层内,由钢筋混凝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卫江王定仕朱斌陈涛王新峰俞华锋周兴华徐小龙郝俊飞吉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