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977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使用更高效能的方式支援更新一代的硬件结构以传递高频讯号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主要借由在上下堆栈设置的任一端子槽内部设置成对且未被完全阻隔的差分讯号端子与设置两个接地端子,于上述成对差分讯号端子的两侧并使接地端子与差分讯号端子未被完全阻隔的硬件设计,使得成对的差分讯号端子可以有效且快速地传递高频讯号,并透过侧壁所形成的凸肋,再加上有效加宽导电端子的宽度与缩短导电端子的长度,可直接降低导电端子暴露在空气中的阻抗,确实达到降低高频讯号传递时的能量耗损、提升频宽以及提高高频讯号传递的质量等主要优势。量等主要优势。量等主要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结构


[0001]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尤其是指一种使用更高效能的方式支援更新一代的硬件结构以传递高频讯号的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电连接器结构设计做为电子讯号与电源的连接元件及其附属配件使用,其主要功能提供各种电子装置或设备之间的电性连接,以确保讯号可以被准确地传输,现行的电连接器结构除了朝向微小化设计之外,对于传输速度与频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形之下,高频讯号传输所产生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随着电连接器结构的微小化与传输效能的大幅提升,其端子组的数目与分布也更为增多和密集;然而,若相邻端子组间的距离过于接近,将容易造成高频讯号传输时的电磁波与串音干扰,而在未来电连接器结构的微小化还会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这将使得电连接器结构本身的讯号干扰问题更加严重;此外,对于高频连接器而言,在讯号完整性的问题中,尤其以串音干扰的问题最为严重,传统的高频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安装于该绝缘本体内的上下排端子以及用以串接上下排端子中复数个接地端子的接地片,惟该接地片的结构复杂,且必须先与由绝缘材质所制成的卡合件进行组装,才能透过卡合件进一步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内部,且同时将该接地片的弹臂分别抵触于该接地端子以进行连接而形成共同接地。
[0003]在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编号第M565427号的“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揭露了上述的特征;然而,此专利揭露的复数个导电端子具有开放空间位于彼此之间,各该复数导电端子所传输的讯号将容易产生干扰;因此,本专利技术人于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编号第M574353号的“连结器结构”解决上述的问题,此专利主要揭露一种用以传递高频讯号的连结器结构,第M574353号专利的连接器结构至少包括有一绝缘座体、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以及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第M574353号专利的的连结器结构主要借由两两相邻且成对的差分讯号端子与第二差分讯号端子两者之间未被完全阻隔的硬件设计,有效使高频讯号能被直接传递,以确实达到降低高频讯号传递时的能量耗损,以及提高高频讯号传递的质量等主要优势;第M574353号专利主要将传统用以传递讯号的成对的导电端子(差分讯号端子)之间的塑胶隔墙切除,以增加其所支援的总线(PCI Express,简称PCIe)所传递的高频讯号的效率,达到降低能量损耗的目的,但是差分讯号端子与相邻的接地端子之间仍存在着隔墙;然而,现行市场上已有更高效能的新一代总线(PCIe)的硬件结构推陈出新,已经从PCIe第四代提升为PCIe第五代,以致于传统电连接器结构的传输效能已无法支援硬件的高频讯号的传递速率要求;因此,为了达到降低高频讯号传递时的能量耗损,提高高频讯号传递的质量、速率与提升整体电连接器结构的频宽的至少一者,提供一种创新的硬件相关设计的电连接器结构仍是相关产业的开发业者与相关研究人员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尤其是指一种使用
更高效能的方式支援更新一代的硬件结构以传递高频讯号的电连接器结构,主要借由在上下堆栈设置的任一端子槽内部设置成对且未被完全阻隔的差分讯号端子与设置两个接地端子,于上述成对差分讯号端子的两侧并使接地端子与差分讯号端子未被完全阻隔的硬件设计,使得成对的差分讯号端子可以有效且快速地传递高频讯号,再加上有效加宽导电端子的宽度与缩短导电端子的长度,可直接降低导电端子暴露在空气中的阻抗,确实达到降低高频讯号传递时的能量耗损、提升整体电连接器结构的频宽以及提高高频讯号传递的质量等主要优势。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给出一种电连接器结构,至少包括有一绝缘座体,以及复数个导电端子;绝缘座体包括有一第一端子槽,第一端子槽包括有复数个第一截断区、复数个第一隔墙,以及复数个第一隔片,其中相邻两个第一截断区之间借由第一隔墙完全隔绝,且第一隔片设置于第一截断区的一内侧部,绝缘座体更包含一第一侧壁,第一侧壁设置于第一截断区的内侧部的同一侧;复数个导电端子包括插设于第一截断区的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各第一导电端子为差分讯号端子或接地端子,其中相邻设置的二个差分讯号端子与两个接地端子插设于第一截断区,其中于第一截断区中,两个接地端子分别设置于二个差分讯号端子的相对两侧,且相邻的二个第一导电端子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片,每二第一隔片形成一第一端子容置槽,导电端子更包含一主体部与一连接主体部一端的接触部,主体部设置于第一端子容置槽内,而接触部远离第一端子容置槽的壁面,且第一端子容置槽的壁面与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间形成一第一凸肋。
[0006]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绝缘座体更包括一设置于第一端子槽的一侧部的第二端子槽,以及一板卡插槽,第二端子槽包括有复数个第二截断区、复数个第二隔墙,以及复数个第二隔片,其中相邻的二个第二截断区之间借由第二隔墙完全隔绝,而第二隔片相对于第一隔片而连接设置于第二截断区的内侧部,绝缘座体更包含一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设置于第二截断区的内侧部的同一侧,第二截断区的内侧部相对于第一截断区的内侧部,板卡插槽开设于第一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之间,而复数个导电端子包括插设于第二截断区的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各第二导电端子为差分讯号端子或接地端子,相邻设置的二个差分讯号端子与两个接地端子插设于第二截断区,其中于第二截断区中,两个接地端子分别设置于二个差分讯号端子的相对两侧,且相邻的二个第二导电端子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片,每二第二隔片形成一第二端子容置槽,导电端子的主体部设置于第二端子容置槽内,而接触部远离第二端子容置槽的壁面,且第二端子容置槽的壁面与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间形成一第二凸肋。
[0007]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有接触部以及与接触部相互连接的焊接部,接触部具有第一宽度,焊接部具有第二宽度,第一宽度介于0.66毫米至0.82毫米之间,而第二宽度介于0.52毫米至0.68毫米之间。
[0008]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第一隔片的高度小于第一隔墙的高度,且第二隔片的高度小于第二隔墙的高度。
[0009]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第一隔片或第二隔片或其两者被至少局部去除。
[0010]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第一隔片或第二隔片其邻近卡片插槽的插设口的部分被去除。
[0011]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第一端子槽可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第一插槽,第
一插槽相邻于第一截断区,且第一插槽与第一截断区之间借由第一隔墙完全隔绝,以及复数个导电端子之一可进一步设置于第一插槽。
[0012]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第二端子槽包括至少一第二插槽,第二插槽相邻于第二截断区,且第二插槽与第二截断区之间借由第二隔墙完全隔绝,以及复数个导电端子之一可进一步设置于第二插槽。
[0013]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中第一端子槽与板卡插槽之间更包括至少一第一承板与至少一第二承板,第一承板设置于第一端子槽与板卡插槽之间,第二承板设置于第二端子槽与该板卡插槽之间。
[0014]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一绝缘座体(10),包括有一第一端子槽(11),该第一端子槽(11)包括有复数个第一截断区(111)、复数个第一隔墙(112),以及复数个第一隔片(113),其中相邻该两个第一截断区(111)之间借由该第一隔墙(112)完全隔绝,且该些第一隔片(113)设置于该第一截断区(111)的一内侧部,该绝缘座体(10)更包含一第一侧壁(116),该第一侧壁(116)设置于该第一截断区(111)的该内侧部的同一侧;以及复数个导电端子(20),包括插设于该第一截断区(111)的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201),各该第一导电端子(201)为差分讯号端子(21)或接地端子(22),其中相邻设置的该二个差分讯号端子(21)与该两个接地端子(22)插设于该第一截断区(111),其中于该第一截断区(111)中,该两个接地端子(22)分别设置于该二个差分讯号端子(21)的相对两侧,且相邻的该二个第一导电端子(201)之间设置有该第一隔片(113),每二该第一隔片(113)形成一第一端子容置槽(118),该导电端子(20)更包含一主体部(26)与一连接该主体部(26)一端的接触部(23),该主体部(26)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容置槽(118)内,而该接触部(23)远离该第一端子容置槽(118)的壁面,且该第一端子容置槽(118)的壁面与该第一导电端子(201)的该接触部(23)间形成一第一凸肋(11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座体(10)更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端子槽(11)的一侧部的第二端子槽(12)以及一板卡插槽(13),该第二端子槽(12)包括有复数个第二截断区(121)、复数个第二隔墙(122),以及复数个第二隔片(123),其中相邻的该二个第二截断区(121)之间借由该第二隔墙(122)完全隔绝,而该些第二隔片(123)相对于该些第一隔片(113)而连接设置于该第二截断区(121)的一内侧部,该绝缘座体(10)更包含一第二侧壁(126),该第二侧壁(126)设置于该第二截断区(121)的该内侧部的同一侧,该第二截断区(121)的该内侧部相对于该第一截断区(111)的该内侧部,该板卡插槽(13)开设于该第一端子槽(11)与该第二端子槽(12)之间,而该等导电端子(20)包括插设于该第二截断区(121)的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202)各该第二导电端子(202)为差分讯号端子(21)或接地端子(22),相邻设置的该二个差分讯号端子(21)与该两个接地端子(22)插设于该第二截断区(121),其中于该第二截断区(121)中,该两个接地端子(22)分别设置于该二个差分讯号端子(21)的相对两侧,且相邻的该二个第二导电端子(202)之间设置有该第二隔片(123),每二该第二隔片(123)形成一第二端子容置槽(128),而该导电端子(20)的该主体部(26)设置于该第二端子容置槽(128)内,而该接触部(23)远离该第二端子容置槽(128)的壁面,且该第二端子容置槽(128)的壁面与第二导电端子(202)的该接触部(23)间形成一第二凸肋(12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导电端子(20)包括有一与该接触部(23)另一端相互连接的一焊接部(24),该接触部(23)具有一第一宽度(W1),该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至国
申请(专利权)人:启贸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