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87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5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属于钢绞线测试领域,其包括与测试架相连接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钢绞线本体相连接,控制组件靠近测试架的一侧设有支撑座,支撑座通过调节组件与测试架相连接。调节组件方便对控制组件与钢绞线本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以便控制组件较为稳定地控制钢绞线本体移动,同时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减少了操作人员更换不同行程范围的控制组件的步骤,提高了操作人员检测钢绞线本体的效率。作人员检测钢绞线本体的效率。作人员检测钢绞线本体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钢绞线测试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绞线是由多根钢丝绞合构成的钢铁制品,碳钢表面可根据需要增加镀锌层、锌铝合金层、包铝层、镀铜层、涂环氧树脂等。钢绞线通常用于承力索、拉线、加强芯等。
[0003]相关技术中,操作人员将钢绞线应用于光伏支架,以连接相邻的两块光伏板。在操作人员使用钢绞线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将钢绞线放置在强度测试工装上进行测试。强度测试工装主要包括测试架、用于固定钢绞线两端的锚具以及用于顶升钢绞线的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测试架上,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夹板与钢绞线相固定。操作人员使用锚具将钢绞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测试架上,再将光伏板固定在钢绞线上,再使用螺栓将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测试架上,再使用夹板将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钢绞线相固定。操作人员启动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带动钢绞线和光伏板上下移动,以模拟光伏板和钢绞线的工作状态,从而对钢绞线的结构强度进行判断。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操作人员在对不同尺寸的钢绞线进行测试时,操作人员需要提前对钢绞线与测试架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再挑选不同行程范围的直线驱动机构,再使用螺栓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测试架上,操作较为繁琐,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包括与测试架相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钢绞线本体相连接,所述控制组件靠近测试架的一侧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调节组件与测试架相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控制组件固定在支撑座上,再将使用调节组件调节控制组件与钢绞线本体之间的距离,在调节完成后,操作人员再将控制组件与钢绞线本体相固定,以便控制组件较为稳定地控制钢绞线本体移动,同时,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为操作人员调节控制组件与钢绞线本体之间的距离提供了便利。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若干根调节杆,所述支撑座的四角处均对应设置一根调节杆,所述测试架上设有若干调节孔,各个所述调节孔中均对应滑动一个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通过螺母与支撑座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测试架相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控制组件与钢绞线本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时,操作人员控制支撑座移动,支撑座移动并调动各个调节杆移动,调节完成后,操作人员再使用螺母将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座和测试架相固定,此时完成控制组件与钢绞线本体之间的距离的调节,以便控制组件后续较为稳定地对钢绞线本体进行控制,同时减少了
操作人员更换控制组件的步骤,提高了操作人员检测钢绞线本体的便利性。
[0011]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组件与钢绞线本体相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支撑座上,再使用调节组件调节直线驱动机构与钢绞线本体之间的距离,再使用连接组件与钢绞线本体相固定,此时操作人员即可使用直线驱动机构控制钢绞线本体上下移动,为操作人员模拟钢绞线本体的工作情况提供了便利。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板远离直线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钢绞线本体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与钢绞线本体相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相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第一连接板固定在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使得第一连接板与钢绞线本体相抵接,操作人员再将第二连接板放置在钢绞线本体上,再使用螺栓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固定,此时完成钢绞线本体与直线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从而为操作人员测试钢绞线本体的质量提供了便利。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相配合并形成夹持空间,所述钢绞线本体设置在夹持空间中。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固定后,钢绞线本体处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形成的夹持空间中,此时在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作用下,增加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钢绞线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对钢绞线本体的限位能力,以便直线驱动机构较为稳定地对钢绞线本体进行测量。
[0017]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座和若干根调节柱,所述调节座通过支撑架设置在测试架上,所述调节座设置在支撑座靠近测试架的一侧,所述调节座靠近测试架一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调节槽,各个所述调节槽中均对应滑动一根调节柱,各个所述调节柱远离调节座的一侧均与支撑座相连接,所述调节座中设有用于控制各根调节柱同步移动的调节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直线驱动结构与钢绞线本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时,操作人员启动调节件,调节件带动各根调节柱同步移动,以控制直线驱动机构靠近或远离钢绞线本体移动,此时在调节件的作用下,实现了各根调节柱同步移动的功能,一方面提高了操作人员调节直线驱动机构与钢绞线本体之间距离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操作人员检测钢绞线本体的准确度。
[0019]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控制杆和主动齿轮,所述调节座与测试架之间存有调节空间,所述调节座靠近测试架的一侧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控制槽中,所述控制杆转动连接在控制槽中,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设置在控制杆上,各个所述调节槽中均转动连接有一根连接柱,各个所述调节柱上均开设有一个让位槽,各个所述连接柱均螺纹连接在对应的让位槽中,各个所述连接柱均延伸至控制槽中并同轴设有一个从动齿轮,各个所述从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相啮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直线驱动机构与钢绞线本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时,操作转动控制杆,控制杆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各个从动齿轮转动,各个从动齿轮再带动对应的连接柱转动,此时在调节槽的作用下,各个连接柱带动对应的调节柱移动,此时在主动齿轮和各个从动齿轮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各个调节柱的同步移动,提高了操作人员调节直线驱动机构位置时的稳定性,降低了各根调节柱移动距离不同而造成直线驱动机构与钢绞线本体之间的位置发生偏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检测钢绞线本体时的精准度。
[0021]优选的,所述控制槽中滑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控制杆转动连接在调节板靠近测试架的一侧,所述调节板通过固定组件与调节座相连接,各个所述连接柱均延伸出调节座并同轴设有一个转动盘。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测试架(1)相连接的控制组件(2),所述控制组件(2)与钢绞线本体(6)相连接,所述控制组件(2)靠近测试架(1)的一侧设有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通过调节组件(4)与测试架(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若干根调节杆(41),所述支撑座(3)的四角处均对应设置一根调节杆(41),所述测试架(1)上设有若干调节孔(11),各个所述调节孔(11)中均对应滑动一个调节杆(41),所述调节杆(41)的一端通过螺母与支撑座(3)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测试架(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2)包括直线驱动机构(21),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支撑座(3)上,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1)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组件(5)与钢绞线本体(6)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所述第一连接板(51)设置在直线驱动机构(21)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连接板(52)设置在第一连接板(51)远离直线驱动机构(21)的一侧,所述钢绞线本体(6)设置在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均与钢绞线本体(6)相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通过螺栓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绞线测试工装用顶升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1)靠近第二连接板(5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槽(511),所述第二连接板(52)靠近第一连接板(5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连接槽(521),所述第一连接槽(511)和第二连接槽(521)相配合并形成夹持空间(53),所述钢绞线本体(6)设置在夹持空间(53)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文刘鹏雷超成汉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强兴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