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新型泥水混合液气提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84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淀池新型泥水混合液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沉淀池、泥水混合液回流管、气提管以及用于供气的鼓风机,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沉淀池污泥斗,气提管的外端与鼓风机相连,所述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和气提管并排设置,气提管的底端通过U型弯道与泥水混合液回流管的底端相连,泥水混合液回流管的底端位于沉淀池污泥斗内,所述气提管上设有空气流量计和气提管阀门;其运行稳定可靠,不易堵塞。不易堵塞。不易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池新型泥水混合液气提回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沉淀池新型泥水混合液气提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中沉淀池污泥回流多采用潜污泵,众所周知,水下设备故障率高,优势菌胶团在水泵叶轮高速运转中被打散,影响污泥活性,不利于降解污染物和后续沉淀,污水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少许泥沙,泥沙的存在造成水泵的磨损,减少设备使用寿命,同时潜水泵高能耗,还需增加配套的电气控制系统;不利于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而现在代替方案多采用气提回流装置,从目前的应用中发现,常规气提回流存在流量不稳定,污泥易堆积在沉淀池污泥斗,堵塞回流管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淀池新型泥水混合液气提回流装置,以达到运行稳定可靠,不易堵塞的目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该沉淀池新型泥水混合液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沉淀池、泥水混合液回流管、气提管以及用于供气的鼓风机,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沉淀池污泥斗,气提管的外端与鼓风机相连,所述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和气提管并排设置,气提管的底端通过U型弯道与泥水混合液回流管的底端相连,泥水混合液回流管的底端位于沉淀池污泥斗内,所述气提管上设有空气流量计和气提管阀门。
[0006]进一步的:
[0007]泥水混合液回流管进水端的底端为喇叭口。
[0008]所述气提管的底端与U型弯道底部之间高度距离为20cm~30cm。
[0009]所述泥水混合液回流管上设有泥水混合液回流管阀门。
[0010]所述气提管上连有反冲洗管,反冲洗管上设有反冲洗管阀门,反冲洗管的一端接入泥水混合液回流管的上部中。
[0011]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对应沉淀池污泥斗设有排泥管,排泥管上设有排泥管阀门。
[0012]所述沉淀池的顶部一侧连有泥水混合液进水管,沉淀池的顶部另一侧设有堰出水槽,堰出水槽连有清水出水管,沉淀池中对应泥水混合液进水管的管口设有导流墙。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1、增加空气流量计,精准控制空气气量,通过实时参数有效控制泥水混合液回流比;
[0015]2、设置反冲洗管及阀门,搅动沉淀池污泥斗污泥,并疏通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大口径喇叭口及整个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免去了排空污泥池人工清理污泥斗污泥的繁琐过程;
[0016]3、精确气提管的输出端的出口与U型弯道之间的高度距离20cm

30cm,并在理论计
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延申高度,利于形成密度差,避免气泡短流或从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大口径喇叭口处流出,使泥水混合液回流更稳定;
[0017]4、设置大口径喇叭口,通过增加过水面积,降低大口径喇叭口处水力负荷,保证泥水混合液水流稳定,实现对泥水混合液流量相对稳定的控制;
[0018]5、避免了优势菌胶团在水泵叶轮高速运转中被打散,影响污泥活性,不利于降解污染物和后续沉淀;
[0019]6、实现无需水泵,节省能耗、零故障、运行管理简便,免去了排空污泥池人工清理污泥斗污泥的繁琐过程;
[0020]7、更好的集成于农村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可利用生化池风机余量风量代替潜水回流泵,简化工艺。
附图说明
[0021]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沉淀池、2.沉淀池污泥斗、3.导流墙、4.堰出水槽、5.鼓风机、6.空气流量计、7.空气主管、8.反冲洗管阀门、9.反冲洗管、10.气提管阀门、11.气提管、12.喇叭口、13.泥水混合液回流管、14.泥水混合液回流管阀门、15.泥水混合液进水管、16.清水出水管、17.排泥管阀门、18.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如图1所示,该沉淀池新型泥水混合液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沉淀池1、泥水混合液回流管13、气提管11以及用于供气的鼓风机5,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沉淀池污泥斗2,气提管的外端通过空气主管7与外部设置的鼓风机相连,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和气提管并排设置,气提管的底端通过U型弯道与泥水混合液回流管的底端相连,泥水混合液回流管的底端位于沉淀池污泥斗内,气提管或空气主管上设有空气流量计6和气提管阀门10,增设空气流量计,实现风量的精确控制。
[0027]泥水混合液回流管进水端的底端为喇叭口12;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底部设置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大口径喇叭口,通过增加过水面积,降低大口径喇叭口处水力负荷,保证泥水混合液水流稳定,实现对泥水混合液流量相对稳定的控制。
[0028]气提管11从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底部进入然后由内部往上延申,气提管的输出端的出口与U型弯道之间的高度距离为20cm~30cm,并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延申高度,避免气泡短流或从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大口径喇叭口处流出。
[0029]泥水混合液回流管13上设有泥水混合液回流管阀门14;沉淀池的顶部一侧连有泥水混合液进水管15,沉淀池的顶部另一侧设有堰出水槽4,堰出水槽连有清水出水管16,沉淀池中对应泥水混合液进水管的管口设有导流墙3。沉淀池的底部对应沉淀池污泥斗设有排泥管18,排泥管上设有排泥管阀门17。
[0030]沉淀池增设导流墙,稳定泥水混合液进水管水流,强化污泥沉淀效果,避免对沉淀池上升水流的扰动,保证出水水质;沉淀池采用三角堰出水槽出水,出水堰最大负荷≤1.7L/(m
·
s),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在0.6~1.0m3/(m2·
h)之间,通过堰前流速均匀分布,降低水流扰动的情况,保证出水水质;沉淀池污泥斗斜壁和水平面的倾角,若采用方斗宜为60
°
,若采用园斗宜为55
°
,可根据施工、加工难度自行选择污泥斗方式;沉淀池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具体管径根据处理量核算,重力排泥可适当增加管径,避免管径小污泥堵塞管道情况的发生。
[0031]气提管上连有反冲洗管9,反冲洗管上设有反冲洗管阀门8,反冲洗管的一端接入泥水混合液回流管的上部中。设置反冲管和反冲洗阀门,在沉淀池底部污泥长时间滞留出现污泥堆积,甚至板结的情况下,关闭泥水混合液回流管阀门、气提管阀门,打开反冲洗阀门,通过反冲洗的气流冲击的作用,搅动沉淀池污泥斗污泥,疏通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大口径喇叭口及整个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免去了排空污泥池人工清理污泥斗污泥的繁琐过程。
[0032]空气通过气提管进入泥水混合液回流管,使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内液体密度比管外小,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内的水压比气提管外小,管内外水压差的作用下,将沉淀池内的污泥压入泥水混合液回流管中,再经过泥水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池新型泥水混合液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沉淀池、泥水混合液回流管、气提管以及用于供气的鼓风机,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沉淀池污泥斗,气提管的外端与鼓风机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混合液回流管和气提管并排设置,气提管的底端通过U型弯道与泥水混合液回流管的底端相连,泥水混合液回流管的底端位于沉淀池污泥斗内,所述气提管上设有空气流量计和气提管阀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池新型泥水混合液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混合液回流管进水端的底端为喇叭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池新型泥水混合液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管的底端与U型弯道底部之间高度距离为20cm~30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亚鹏张小立郭仕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安智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