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83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包括导水壳体,导水壳体包括导流板,导流板上设有导流槽,导流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起,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导水槽,导水槽内还设有第一毛细槽;导流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导流顶板和导流竖板,导流顶板抵接在光伏组件的顶面,导流竖板抵接在光伏组件的侧面。能够应对光伏组件不同积水量时排水需求,同时将泥沙浮尘清理干净,充分利用毛细效应及虹吸原理,综合两者优势,导排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导水排泥性能优异。导水排泥性能优异。导水排泥性能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清洁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对现有光伏发电组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底部积水问题,积水蒸发过程中,会造成光伏组件底部出现彩虹条及耀斑现象,严重影响光伏组件正常发电。每次积水蒸发后留下一定量灰尘附着于光伏组件表面,降低组件发电效率,此类现象,普遍出现在厂房屋顶光伏电站中。目前,常用一些导水扣的结构,利用虹吸原理排走积水,能够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然而,传统的导水扣结构单一,仅设置同一口径的排水通道,排水效果弱,特别是当积水排得差不多之后,虹吸效应的效果很弱甚至没有,从而导致目前使用的导水扣结构无法实现完全排水的效果,光伏组件上仍存在积水和泥沙的残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能够应对光伏组件不同积水量时排水需求,同时将泥沙浮尘清理干净,充分利用毛细效应及虹吸原理,综合两者优势,导排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导水排泥性能优异。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包括导水壳体,所述导水壳体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起,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内还设有第一毛细槽;所述导流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导流顶板和导流竖板,所述导流顶板抵接在光伏组件的顶面,所述导流竖板抵接在所述光伏组件的侧面。
[0006]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内还设有第二毛细槽。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所述第一毛细槽、所述第二毛细槽均延伸至所述导流顶板的边缘,并在所述导流顶板边缘形成引流口。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设置在所述导水槽的中部,所述第一毛细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毛细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导流槽的两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包括横槽和竖槽,所述横槽设置在所述导流顶板上,所述竖槽设置在所述导流竖板上,所述竖槽为通槽。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的两端边缘与两侧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扩散导水口。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顶板包括平板和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与所述平板连接,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边缘设有引水槽。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亲水纳米涂层。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水壳体还包括连接板和固定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
与所述导流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抵接在所述光伏组件的底面。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和所述导水槽延伸均至所述连接板上。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通过设置导流槽和导水槽,通过虹吸效应,能够有效实现光伏组件上积水和泥沙排除,实现光伏组件的自清洁。此外,在导水槽内还设有第一毛细槽,通过毛细效应,进一步地提高积水和泥沙的导排能力。当本装置中导流槽的虹吸效应效果减弱时,能够通过第一毛细槽产生毛细效应,将残留在光伏组件上的积水和泥沙从第一毛细槽内吸入并排出。在实际操作中,第一毛细槽的槽口尺寸设置在2mm

4mm之间,从而,能够有效持续保持毛细效应的作用,有利于彻底将光伏组件上的积水和泥沙排除干净,避免积水和泥沙的残留,达到高效的自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毛细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0、导水壳体;110、导流板;111、导流顶板;1111、平板;1112、弧形板;1113、引水槽;112、导流竖板;120、导流槽;121、横槽;122、竖槽;123、引流口;130、凸起;140、导水槽;150、第一毛细槽;160、第二毛细槽;170、扩散导水口;180、连接板;190、固定板;200、光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
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紧贴”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包括导水壳体100,导水壳体100包括导流板110,导流板110上设有导流槽120,导流板110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起130,两个凸起130之间形成导水槽140,导水槽140内还设有第一毛细槽150;导流板11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流顶板111和导流竖板112,导流顶板111抵接在光伏组件200的顶面,导流竖板112抵接在光伏组件200的侧面。
[00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流槽120和导水槽140,通过虹吸效应,能够有效实现光伏组件200上积水和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水壳体(100),所述导水壳体(100)包括导流板(110),所述导流板(110)上设有导流槽(120),所述导流板(110)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起(130),两个所述凸起(130)之间形成导水槽(140),所述导水槽(140)内还设有第一毛细槽(150);所述导流板(11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流顶板(111)和导流竖板(112),所述导流顶板(111)抵接在光伏组件(200)的顶面,所述导流竖板(112)抵接在所述光伏组件(200)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120)内还设有第二毛细槽(1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120)、所述第一毛细槽(150)、所述第二毛细槽(160)均延伸至所述导流顶板(111)的边缘,并在所述导流顶板(111)边缘形成引流口(12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120)设置在所述导水槽(140)的中部,所述第一毛细槽(15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毛细槽(150)对称设置在所述导流槽(120)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创立郭宇波张维仁
申请(专利权)人:广纳界面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