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及超滤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774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及超滤系统,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切向流过滤设备不适用成本昂贵且处理量小的料液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壳体、回流储液罐、主循环泵机构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和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回流储液罐、主循环泵机构和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之间能通过可拆卸的第一软管连接以形成第一切向流循环回路,或者回流储液罐、主循环泵机构和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之间能通过可拆卸的第二软管连接以形成第二切向流循环回路,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内部体积大于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内部体积且第一软管的内径大于第二软管的内径。径大于第二软管的内径。径大于第二软管的内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及超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及超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制药是以微生物反应过程为基础,依赖于微生物机体在反应器内的生长繁殖及代谢过程来合成一定产物,通过分离纯化技术进行提取精制,并最终制剂成型来实现药物产品的生产需要对目标产物进行分离,在分离纯化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过滤装置。
[0003]一些生物制药的料液非常昂贵,每一毫升料液甚至都价值上万元,因此在生产或实验中希望尽可能地将料液全部利用上,不存在一点浪费。然而,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4]传统的切向流过滤设备通常都适用在大处理量的料液的生产及实验中,其管路较长,一般达到1.2m以上,管路越长,料液也就残留的越多,因此这种传统的切向流过滤设备如果用在一些容量小且价格昂贵的料液上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及超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切向流过滤设备不适用成本昂贵且处理量小的料液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回流储液罐、主循环泵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和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所述回流储液罐、所述主循环泵机构和所述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之间能通过可拆卸的第一软管连接以形成第一切向流循环回路,或者所述回流储液罐、所述主循环泵机构和所述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之间能通过可拆卸的第二软管连接以形成第二切向流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内部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内部体积且所述第一软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软管的内径。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软管包括第一进液管段和第一回流管段,所述第一进液管段的一端与所述回流储液罐上的出液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进液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主循环泵机构与所述第一切向向流过滤结构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回流端和所述回流储液罐上的进液口可拆卸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软管包括第二进液管段和第二回流管段,所述第二进液管段的一端与所述回流储液罐上的出液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进液管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主循环泵机构与所述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回流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回流端和所述回流储液罐上的进
液口可拆卸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夹管阀,所述夹管阀和所述主循环泵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正面且所述夹管阀靠近所述回流储液罐设置,所述夹管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回流管段或所述第二回流管段的压力。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包括第一支架和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切向流过滤膜,所述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包括第二支架和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切向流过滤膜,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背离所述回流储液罐的侧面,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正面。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切向流过滤膜的上表面所处的位置低于所述夹管阀的下表面且高于所述主循环泵机构的上表面。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进液管段的长度和第二回流管段的长度之和为所述第一进液管段的长度和第一回流管段的长度之和的一半。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超滤系统,包括所述的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滤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支撑台上设置有所述回流储液罐,所述第一支撑台与所述壳体为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滤系统还包括第二支撑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台上的透过液储存罐,所述第二支撑台和所述第一支撑台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台与所述壳体为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所述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的透过端或所述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的透过端能通过透过液管路与所述透过液储存罐的入液口相连通。
[0017]本技术提供的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设置有两个不同体积的切向流过滤结构,其中,回流储液罐、主循环泵机构和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之间能通过可拆卸的第一软管连接形成第一切向流循环回路,或者回流储液罐、主循环泵机构和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第二软管连接形成第二切向流循环回路,两条切向流循环回路分别用于不同处理量的料液,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内部体积较大,适用于大处理量的料液;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内部体积小,适用于小处理量的料液。并且将第二切向流循环回路中的第二软管的内径设置为小于第一切向流循环回路种的第一软管的内径,进一步减少了料液在整个切向流过滤装置内的残留,同时降低了实验成本。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中的第一切向流循环回路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中的第二切向流循环回路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壳体;2、回流储液罐;3、主循环泵机构;4、第一切向流过滤膜;5、第二切向流过滤膜;6、第一进液管段;7、第一支撑台;8、第一回流管段;9、第二进液管段;10、第二支架;11、第二回流管段;12、夹管阀;13、第二支撑台;14、透过液储存罐;15、第一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3]参见图1~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回流储液罐2、主循环泵机构3以及设置在壳体1上的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和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第一软管用于连接回流储液罐2、主循环泵机构3和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第二软管用于连接回流储液罐2、主循环泵机构3和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
[0024]具体的,第一软管包括第一进液管段6和第一回流管段8,第一进液管段6的一端与回流储液罐2上的出液口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第一进液管段6的另一端通过主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回流储液罐、主循环泵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和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所述回流储液罐、所述主循环泵机构和所述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之间能通过可拆卸的第一软管连接以形成第一切向流循环回路,或者所述回流储液罐、所述主循环泵机构和所述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之间能通过可拆卸的第二软管连接以形成第二切向流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内部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内部体积且所述第一软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软管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包括第一进液管段和第一回流管段,所述第一进液管段的一端与所述回流储液罐上的出液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进液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主循环泵机构与所述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回流端和所述回流储液罐上的进液口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管包括第二进液管段和第二回流管段,所述第二进液管段的一端与所述回流储液罐上的出液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进液管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主循环泵机构与所述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回流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切向流过滤结构的回流端和所述回流储液罐上的进液口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式切向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夹管阀,所述夹管阀和所述主循环泵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正面且所述夹管阀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俐淼李亚东方贤根
申请(专利权)人:成器智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