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属于水源循环利用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抽水机构和循环过滤机构,所述抽水机构栓接在循环过滤机构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抽水机构包括输水组件和入水组件,所述输水组件连通在过滤机构的顶部,通过设置抽水机构和循环过滤机构,入水组件可以将水抽入循环过滤机构内,供循环过滤机构进行过滤,输水组件可以在外界储水设备后,将过滤后的水输送到储水设备内,循环组件可以对抽入的水进行循环流动,便于过滤组件进行过滤,限位组件可以对过滤组件进行固定和限位,便于过滤组件分别将不同的杂质进行区分快速过滤,过滤组件可以分别对不同的杂质进行过滤。同的杂质进行过滤。同的杂质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源循环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园林景观是由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融合制造而成的,可供欣赏的景区,园林景观中部分会含有水源,水源往往以溪流、瀑布、湖泊等形式出现,对于水源的利用,则需要针对环境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循环利用方式。
[0003]在对园林景观水源进行循环利用时,就会使用到水源循环利用装置,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就是其中一种,但是现有的水源循环利用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水源进行节约能源的循环过滤,因此降低了水源循环利用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水源循环利用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水源进行节约能源的循环过滤,因此降低了水源循环利用的质量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抽水机构和循环过滤机构,所述抽水机构栓接在循环过滤机构的顶部和底部;
[0006]所述抽水机构包括输水组件和入水组件,所述输水组件连通在过滤机构的顶部,所述入水组件连通在过滤机构的底部,所述循环过滤机构包括循环组件、限位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分别连通在输水组件的底部和入水组件的顶部,所述限位组件栓接在循环组件的内壁,所述过滤组件栓接在限位组件的内壁。
[0007]为了对过滤后水输送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输水组件包括连接管、输水管和连接头,所述连接管连通在循环过滤机构的顶部,所述输水管连通在连接管的顶部,所述连接头连通在输水管的顶部。
[0008]为了抽入未过滤水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入水组件包括抽水泵、入水管和入水头,所述抽水泵连通在循环过滤机构的底部,所述入水管连通在抽水泵的底部,所述入水头连通在入水管的底部。
[0009]为了将杂质进行储存和未过滤水循环输送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储存外盒、入水口、出水口和储存槽,所述入水口开设在储存外盒的底部,所述出水口开设在储存外盒的顶部,所述入水口的底部与抽水泵的顶部连通,所述出水口的顶部与连接管的顶部连通,所述储存槽开设在储存外盒的内壁。
[0010]为了将过滤后杂质输送到循环组件内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过滤盒、入口、出口和出液口,所述过滤盒栓接在储存外盒的内壁,所述入口开设在过滤盒的底部,所述出口开设在过滤盒的两侧,所述
出液口开设在过滤盒的顶部。
[0011]为了过滤未过滤水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分隔板、阻隔网板、筛粒网板和滤尘网板,分隔板栓接在过滤盒的内壁,所述阻隔网板栓接在分隔板底部的两侧,所述阻隔网板的两侧与出口连通,所述筛粒网板栓接在分隔板的两侧,所述筛粒网板的两侧与出口连通,所述滤尘网板栓接在分隔板顶部的两侧,所述滤尘网板的两侧与出口连通。
[0012]为了增加连接头外接储水设备稳定性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连接头的顶部栓接有连接环扣,所述连接环扣的内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连接环扣与连接头配合使用。
[0013]为了对输水管和入水管进行保护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优选的,所述输水管的表面和入水管的表面均套设有防护管套,所述防护管套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防护管套与输水管和入水管配合使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该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通过设置抽水机构和循环过滤机构,入水组件可以将水抽入循环过滤机构内,供循环过滤机构进行过滤,输水组件可以在外界储水设备后,将过滤后的水输送到储水设备内,循环组件可以对抽入的水进行循环流动,便于过滤组件进行过滤,限位组件可以对过滤组件进行固定和限位,便于过滤组件分别将不同的杂质进行区分快速过滤,过滤组件可以分别对不同的杂质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输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入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抽水机构;101、输水组件;1011、连接管;1012、输水管;1013、连接头;102、入水组件;1021、抽水泵;1022、入水管;1023、入水头;2、循环过滤机构;201、循环组件;2011、储存外盒;2012、入水口;2013、出水口;2014、储存槽;202、限位组件;2021、过滤盒;2022、入口;2023、出口;2024、出液口;203、过滤组件;2031、分隔板;2032、阻隔网板;2033、筛粒网板;2034、滤尘网板;3、连接环扣;4、螺纹槽;5、防护管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
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请参阅图1
‑
6,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抽水机构1和循环过滤机构2,抽水机构1栓接在循环过滤机构2的顶部和底部;
[0026]抽水机构1包括输水组件101和入水组件102,输水组件101连通在过滤机构2的顶部,入水组件102连通在过滤机构2的底部,循环过滤机构2包括循环组件201、限位组件202和过滤组件203,循环组件201分别连通在输水组件101的底部和入水组件102的顶部,限位组件202栓接在循环组件201的内壁,过滤组件203栓接在限位组件202的内壁。
[00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抽水机构1和循环过滤机构2,入水组件102可以将水抽入循环过滤机构2内,供循环过滤机构2进行过滤,输水组件101可以在外界储水设备后,将过滤后的水输送到储水设备内,循环组件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抽水机构(1)和循环过滤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机构(1)栓接在循环过滤机构(2)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抽水机构(1)包括输水组件(101)和入水组件(102),所述输水组件(101)连通在过滤机构(2)的顶部,所述入水组件(102)连通在过滤机构(2)的底部,所述循环过滤机构(2)包括循环组件(201)、限位组件(202)和过滤组件(203),所述循环组件(201)分别连通在输水组件(101)的底部和入水组件(102)的顶部,所述限位组件(202)栓接在循环组件(201)的内壁,所述过滤组件(203)栓接在限位组件(202)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组件(101)包括连接管(1011)、输水管(1012)和连接头(1013),所述连接管(1011)连通在循环过滤机构(2)的顶部,所述输水管(1012)连通在连接管(1011)的顶部,所述连接头(1013)连通在输水管(1012)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组件(102)包括抽水泵(1021)、入水管(1022)和入水头(1023),所述抽水泵(1021)连通在循环过滤机构(2)的底部,所述入水管(1022)连通在抽水泵(1021)的底部,所述入水头(1023)连通在入水管(1022)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园林景观用水源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201)包括储存外盒(2011)、入水口(2012)、出水口(2013)和储存槽(2014),所述入水口(2012)开设在储存外盒(2011)的底部,所述出水口(2013)开设在储存外盒(2011)的顶部,所述入水口(2012)的底部与抽水泵(10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梅,
申请(专利权)人:孙世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