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52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包括多个周期排布的单元结构,单元结构由吸声层和约束阻尼层串联集成,其中,吸声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板、格栅和背板,格栅内填充有泡沫材料,面板上设置有与格栅通道相对应的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通孔四、通孔五、通孔六、面板区域七、面板区域八和面板区域九,通孔的编号与格栅通道的长度相对应,通孔的编号越大其对应的格栅通道的长度越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够实现吸声、抑振并兼顾隔声等功能,其不仅能够对低频宽带噪声进行吸收隔离,还能够抑制轿厢面板振动,多功能板整体厚度小,重量轻,能够满足电梯轿厢对低频宽带噪声治理的要求。声治理的要求。声治理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


[0001]本技术涉及振动与噪声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梯振动与噪声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重症病医院等,过大的噪声会引起病人不适或病情加重。并且,随着新的噪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对电梯轿厢的低噪音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超高速电梯,由于超高的速度及提升高度,控制电梯轿厢内的噪声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电梯轿厢内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房噪声、井道风噪以及轿厢壁本身产生的共振,然而,目前大多数公司采用加厚轿壁材质或是采用多层结构轿壁的方式来阻隔噪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一方面会增加轿厢自重,另一方面由于轿厢必须提供满足标准所要求的通风量,所以井道内的噪声及气流势必会跟随通风路径传播进入轿厢内部。
[0003]为了实现轿厢安静且不过度增加轿厢重量,因此,研发一种能够实现吸声和阻尼抑振等多功能轻质薄层板十分必要。而现在已有的技术是采用吸声降噪材料对轿厢进行降噪处理,但现有技术中的轿厢吸声降噪材料功能单一,吸声降噪原理多基于传统多孔材料和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其低频吸声降噪性能差。
[0004]多孔材料主要包括各种泡沫和纤维,其特点是材料内部有大量的、互相贯通的、向外敞开的微孔,即材料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是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时,引起孔隙中的空气振动。由于摩擦和空气的粘滞阻力,使一部分声能转变成热能。多孔材料对高频率声音吸声效果明显,即在高频区吸声系数较大,如果要增加低频吸声性能,则需要增加厚度,厚度每增加1倍,最大吸收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一个倍频程。材料厚度应大于λ/4为最佳,其中λ为最佳吸收频率下的波长,这导致低频吸声需要较大厚度和重量,一方面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轿厢空间的利用。
[0005]微穿孔/缝板吸声材料是在打孔/缝的薄板(孔或缝的尺寸一般小于1mm)后面设置一定深度的密闭空腔,组成穿孔/缝板吸声结构。当入射声波频率和微穿孔/缝板固有频率一致时,穿孔/缝部分的空气就激烈振动,空气与孔/缝产生摩擦且空气存在粘滞阻力,使一部分声能转变成热能,加强了吸收效应,导致吸收峰。由于微穿孔/缝板吸声材料的吸声频率与背腔的深度有密切关系,若要实现较低的吸声频率,则需要较大的背腔深度,因此,整个结构的整体厚度通常也较大,整体厚度约为共振频率处声波波长的1/4。传统泡沫材料和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这些不足,导致电梯轿厢的低频噪声控制是一个难题。此外,电梯在关门、停机中出现的冲击导致轿厢壁板振动噪声也需要同时考虑。
[0006]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低频降噪要求的吸声、抑振多功能薄层结构的多功能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够实现吸声、抑振并兼顾隔声等功能,其不仅能够对低频宽带噪声进行吸收隔离,还能够抑制轿厢面板振动,多功能板整体厚度小,重量轻,能够满足电梯轿厢对低频宽带噪声治理的要求。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包括多个周期排布的单元结构,单元结构由吸声层和约束阻尼层串联集成,其中,吸声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板、格栅和背板,格栅内填充有泡沫材料,面板上设置有与格栅通道相对应的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通孔四、通孔五、通孔六、面板区域七、面板区域八和面板区域九,通孔的编号与格栅通道的长度相对应,通孔的编号越大其对应的格栅通道的长度越长,背板黏贴在格栅的下侧,约束阻尼层黏贴在背板的下侧。
[0009]优选的,面板、格栅和背板的材质为工程塑料或铝板,多孔材料为聚氨酯泡沫或玻璃棉,约束阻尼层为均匀实心阻尼橡胶层或带结构的阻尼橡胶层。
[0010]优选的,约束阻尼层表面涂特种胶并用防粘纸贴敷封装。
[0011]优选的,多功能板产品尺寸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将单元结构周期排布,其中x方向可排布m个,y方向可排布n个,当m=n时,多功能板产品为长宽相等,多功能板产品为方形,当m≠n时,多功能板产品为长宽不相等,多功能板产品为长方形。
[0012]优选的,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通孔四、通孔五和通孔六的孔径范围均为0.5mm

2mm。
[0013]优选的,通孔一位于单元结构的中心位置,通孔二的位置为由通孔一向左偏置w+δ,通孔三由通孔一向右偏置w+δ,通孔四由通孔二向后偏置w+δ,通孔五由通孔四向左和向后分别偏置w+δ,通孔六由通孔三向右偏置w+δ,其中w为内部格栅通道宽度,δ为格栅壁厚。
[0014]优选的,通孔一到通孔六对应格栅通道的长度按照通孔一到通孔六对应格栅通道的长度按照l=nw+(n

1)δmm递增,其中l为格栅通道的长度,n为通孔的编号。
[0015]优选的,通孔一对应的格栅通道为正方形,通孔一对应的格栅通道长度为10mm,通孔六对应的格栅通道的长度为65mm。
[0016]优选的,通孔三和通孔六对应的格栅通道为弯折的L形结构。
[0017]优选的,面板区域七、面板区域八和面板区域九中心线上均布3

7个吸声孔。
[0018]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将吸声降噪和减振功能集成一体,在实现低频吸声性能的同时,在中高频也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抑振功能,多功能板整体厚度小,重量轻,能够满足电梯轿厢对低频宽带噪声治理的要求,为电梯轿厢降噪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技术途径。同时,本技术同样可用于电梯井道内的降噪,减少电梯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001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单元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单元结构的爆炸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单元结构面板的平面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单元结构格栅的平面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单元结构;2、吸声层;201、面板;202、格栅;203、背板;3、约束阻尼层;4、通孔一;5、通孔二;6、通孔三;7、通孔四;8、通孔五;9、通孔六;10、面板区域七;11、面板区域八;12、面板区域九;13、吸声孔;14、格栅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8]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周期排布的单元结构,单元结构由吸声层和约束阻尼层串联集成,其中,吸声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板、格栅和背板,格栅内填充有泡沫材料,面板上设置有与格栅通道相对应的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通孔四、通孔五、通孔六、面板区域七、面板区域八和面板区域九,通孔的编号与格栅通道的长度相对应,通孔的编号越大其对应的格栅通道的长度越长,背板黏贴在格栅的下侧,约束阻尼层黏贴在背板的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其特征在于:面板、格栅和背板的材质为工程塑料或铝板,多孔材料为聚氨酯泡沫或玻璃棉,约束阻尼层为均匀实心阻尼橡胶层或带结构的阻尼橡胶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其特征在于:约束阻尼层表面涂特种胶并用防粘纸贴敷封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其特征在于:多功能板产品尺寸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将单元结构周期排布,其中x方向可排布m个,y方向可排布n个,当m=n时,多功能板产品为长宽相等,多功能板产品为方形,当m≠n时,多功能板产品为长宽不相等,多功能板产品为长方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降噪抑振多功能板,其特征在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丽王庆云秦宇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