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聚釜搅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31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缩聚釜搅拌结构,包括釜体,釜体的端口固定有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减速机,减速机驱动伸入釜体内的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包括动力段、主轴段和叶片段,动力段自釜体的端口外侧延伸至端口内侧,主轴段与动力段通过法兰同轴固定并向釜体的底部延伸,且主轴段的侧表面上径向伸出有枝状接头,叶片段与枝状接头通过法兰连接,叶片段向釜体的侧壁延伸并形成随形框架,随形框架与釜体的内壁留有转动间隙。上述缩聚釜搅拌结构采用充盈釜内空间的形式搭建搅拌叶片,从而保证了充分搅拌的混合效果,提高了缩聚反应效率,且分段式结构便于定制搅拌部件从釜体端口处进出以及釜内搭建,提高了对不同釜体的适配性。釜体的适配性。釜体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缩聚釜搅拌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缩聚釜搅拌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聚酯聚合过程中,物料在进行酯化工序后还要进行缩聚工序,而在缩聚工序中,一般采用缩聚釜进行缩聚反应。在缩聚反应的过程中,需要添加各种添加剂,添加时,由于各种添加剂不同密度、相溶性等特性,难以将添加剂均匀地加入缩聚釜内与反应原料进行混合,从而影响缩聚反应的效率,因此搅拌器是缩聚釜中十分常见且有效的部件。然而,现有缩聚釜中的搅拌器为了方便从搅拌口伸入及取出,只能将搅拌叶设置为与搅拌口口径差不多的尺寸,导致靠近釜壁的区域无法被有效搅动,影响混合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设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聚釜搅拌结构,提高搅拌效果,保证釜内物料充分混合,提高缩聚反应效率。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缩聚釜搅拌结构,其包括釜体,釜体的端口固定有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减速机,减速机驱动伸入釜体内的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包括动力段、主轴段和叶片段,动力段自釜体的端口外侧延伸至端口内侧,主轴段与动力段通过法兰同轴固定并向釜体的底部延伸,且主轴段的侧表面上径向伸出有若干个枝状接头,叶片段与枝状接头通过法兰连接,叶片段向釜体的侧壁延伸并形成随形框架,随形框架与釜体的内壁留有转动间隙。
[0006]特别地,叶片段包括若干个上横梁和下横梁,各个上横梁与下横梁分别以主轴段为中心呈圆周均布,且每个上横梁与下横梁一一对应并通过竖臂连接,随形框架通过螺栓固定于上横梁和下横梁的端部。
[0007]特别地,下横梁上设置有向釜体底部延伸的加强搅拌臂。
[0008]特别地,叶片段上对应釜体内的加热圈设置有缺口,形成避让。
[0009]特别地,主轴段的端部设置有螺旋搅拌头,螺旋搅拌头与釜体的底部随形设计,且螺旋搅拌头与釜体的底面留有转动间隙。
[0010]特别地,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联动轴,联动轴与动力段固定连接,且联动轴与动力段之间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结构。
[0011]特别地,减速机与联动轴之间还设置有扭矩传感器,扭矩传感器的两端设置有联轴器。
[0012]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缩聚釜搅拌结构采用尽可能充盈釜内空间的形式搭建搅拌叶片,从而保证了充分搅拌的混合效果,提高了缩聚反应效率,且分段式结构便于定制搅拌部件从釜体端口处进出以及釜内搭建,提高了对不同釜体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缩聚釜搅拌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中:
[0015]1‑
釜体;11

加热圈;2

机架;3

减速机;4

搅拌轴;41

动力段;42

主轴段;421

枝状接头;422

螺旋搅拌头;43

叶片段;431

上横梁;432

下横梁;433

竖臂;434

加强搅拌臂;435

随形框架;5

联动轴;6

双端面机械密封;7

扭矩传感器;8

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请参阅图1所示,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缩聚釜搅拌结构,包括釜体1,釜体1的端口固定有机架2,机架2上设置有减速机3,减速机3驱动伸入釜体1内的搅拌轴4转动。
[0020]其中,搅拌轴4包括动力段41、主轴段42和叶片段43,动力段41自釜体1的端口外侧延伸至端口内侧,主轴段42与动力段41通过法兰同轴固定并向釜体1的底部延伸,且主轴段42的侧表面上径向伸出有若干个枝状接头421,叶片段43与枝状接头421通过法兰连接,叶片段43向釜体1的侧壁延伸并形成随形框架435,随形框架435与釜体1的内壁留有转动间隙。由此,使搅拌体尽可能充盈釜内空间,提高搅拌能力,避免存在死角区域。
[0021]此处的叶片段43包括若干个上横梁431和下横梁432,各个上横梁431与下横梁432分别以主轴段42为中心呈圆周均布,且每个上横梁431与下横梁432一一对应并通过竖臂433连接,随形框架435通过螺栓固定于上横梁431和下横梁432的端部,由此形成结构稳定的框式搅拌体。
[0022]进一步地,主轴段42的端部设置有螺旋搅拌头422,螺旋搅拌头422与釜体1的底部随形设计,且螺旋搅拌头422与釜体1的底面留有转动间隙;下横梁432上设置有向釜体1底部延伸的加强搅拌臂434,充分加强釜底区域的搅拌。另外,对于釜体1底部存在加热圈11的情况,叶片段43上设置有缺口,形成避让,提高了适用性。
[0023]减速机3的输出端连接联动轴5,联动轴5与动力段41固定连接,且联动轴5与动力段41之间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6结构,所谓双端面机械密封6,其原理是工作时由流体压力和弹性元件的弹力等引起的合力作用下,在密封环的端面上产生一个适当的压紧力,使两个接触端面相互紧密贴合,并在两端面间极小的间隙中维持一层极薄的液膜,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此为现有技术,不再进一步描述。
[0024]此外,减速机3与联动轴5之间还设置有扭矩传感器7,扭矩传感器7的两端设置有联轴器8,以便监控釜内搅拌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025]综上,上述缩聚釜搅拌结构采用尽可能充盈釜内空间的形式搭建搅拌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缩聚釜搅拌结构,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端口固定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驱动伸入釜体内的搅拌轴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包括动力段、主轴段和叶片段,所述动力段自釜体的端口外侧延伸至端口内侧,所述主轴段与动力段通过法兰同轴固定并向釜体的底部延伸,且所述主轴段的侧表面上径向伸出有若干个枝状接头,所述叶片段与所述枝状接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叶片段向釜体的侧壁延伸并形成随形框架,所述随形框架与釜体的内壁留有转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聚釜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段包括若干个上横梁和下横梁,各个上横梁与下横梁分别以所述主轴段为中心呈圆周均布,且每个上横梁与下横梁一一对应并通过竖臂连接,所述随形框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西塘核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