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309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反应釜。其包括内胆体和外套体,所述内胆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内胆体和外套体之间形成供第一换热媒介流动的第一换热腔室,所述外套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室连通的夹套进口接管和夹套出口接管;所述内胆体的外壁上盘设有半管状的外盘管,所述外盘管的管体与内胆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供第二换热媒介流动的第二换热腔室,所述外盘管的一端设置外盘管进口接管,所述外盘管的另一端设置外盘管出口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加热、冷却间歇操作,且结构简单可靠、传热效率高、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反应釜


[0001]本技术属于反应釜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加热、冷却间歇操作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在压力容器反应设备中属于常用设备。多数设备都需要外部加热或冷却,常见结构为外盘管与夹套。夹套反应釜,换热面积较大,但是换热效率比外盘管低一些;外盘管反应釜虽然换热面积比夹套形式小,但是由于管内介质流速快,综合考虑下来换热效率比夹套形式还要高。由于同一个腔体不方便经常切换冷媒和热媒,所以无论是夹套反应釜还是外盘管反应釜,都只能实现单一的加热或冷却功能,无法同时实现加热、冷却间歇操作。
[0003]对于需要先加热后冷却或者先冷却后加热这样工况的反应釜来说,目前常用结构是分两个腔体,分别是夹套和内盘管,内盘管放置在釜内。内盘管需要和釜内物料接触,材质要求较高、成本较高,而且内盘管会影响釜内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加热、冷却间歇操作且传热效率高、成本低的高效反应釜。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效反应釜,包括内胆体和外套体,所述内胆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内胆体和外套体之间形成供第一换热媒介流动的第一换热腔室,所述外套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室连通的夹套进口接管和夹套出口接管;所述内胆体的外壁上盘设有半管状的外盘管,所述外盘管的管体与内胆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供第二换热媒介流动的第二换热腔室,所述外盘管的一端设置外盘管进口接管,所述外盘管的另一端设置外盘管出口接管。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套体由外封环、外筒体和外封头组装焊接。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与外盘管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5mm之间。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胆体由内筒体和内封头组装焊接。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胆体的出料口处、所述外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套管。
[001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至少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所述内胆体和外套体之间形成供第一换热媒介流动的第一换热腔室,所述内胆体的外壁上盘设有半管状的外盘管,所述外盘管的管体与内胆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供第二换热媒介流动的第二换热腔室,这样两个腔室内截面尺寸较小,有固定流通通道,因此流体流速都非常快,传热效率高。两个腔体分别设置了独立的进口和出口,可以分别走冷媒和热媒,这样就实现了加热、冷却间歇操作;也可以同时走冷媒或热媒,其换热效率高于单独夹
套或外盘管结构。
[0012](2)外盘管为半管状结构,其与内胆体外壁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换热腔室,腔室内流体直接与内胆体进行传热,既不影响釜内反应效果,又保证传热效率。
[0013](3)外筒体的内壁与外盘管之间的距离越小,对第一换热腔室传热效率提升越有利。
附图说明
[0014]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A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高效反应釜,包括内胆体、外套体及上封头组件,其中,所述内胆体由内筒体1和内封头2组装焊接,内筒体1上端焊接法兰6,所述外套体由外封环3、外筒体4和外封头5组装焊接;所述内胆体1的底部设置出料口7,所述内胆体和外套体之间形成供第一换热媒介流动的第一换热腔室8,所述外套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室连通的夹套进口接管9和夹套出口接管10;所述内胆体的外壁上盘设有半管状的外盘管11,所述外盘管11的管体与内胆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供第二换热媒介流动的第二换热腔室12,所述外盘管11的一端设置外盘管进口接管13,所述外盘管11的另一端设置外盘管出口接管14。所述内胆体的出料口7处、所述外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套管15。
[0020]除了上封头组件17及搅拌系统18外,釜体主体组装顺序如下:如图1所示,将法兰6、内筒体1、内封头2、外封环3、出料口16按图示焊接组装,然后将外盘管11与内筒体1、内封头2按图示盘旋组装后焊接,再将外盘管进口接管13、外盘管出口接管14按图示焊接组装;将外筒体4、外封头5、夹套进口接管9和夹套出口接管10按图示焊接组装;再将外筒体4与外封环3组装焊接,控制外筒体4的内壁与外盘管11之间的距离H在1~5mm之间(参考图2),这个距离尽量小;然后组对安装各个套管15,最后安装耳座16到外筒体4上。
[0021]该反应釜传热腔体有两个:内胆体和外套体之间形成第一换热腔室,所述外盘管的管体与内胆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换热腔室,这样两个腔室内截面尺寸较小,有固定流通通道,因此流体流速都非常快,传热效率高。两个腔体分别设置了独立的进口和出口,可以分别走冷媒和热媒,这样就实现了加热、冷却间歇操作;也可以同时走冷媒或热媒,其换热效率高于单独夹套或外盘管结构。
[0022]外盘管为半管状结构,其与内胆体外壁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换热腔室,腔室内流体
直接与内胆体进行传热,既不影响釜内反应效果,又保证传热效率。外筒体的内壁与外盘管之间的距离越小,对第一换热腔室传热效率提升越有利。冷媒和热媒可以是气相或液相,允许发生相变,适用场合广。本设备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方便,可用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钛、锆、镍等常见材料,适用范围大。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任何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反应釜,包括内胆体和外套体,所述内胆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内胆体和外套体之间形成供第一换热媒介流动的第一换热腔室,所述外套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室连通的夹套进口接管和夹套出口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体的外壁上盘设有半管状的外盘管,所述外盘管的管体与内胆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供第二换热媒介流动的第二换热腔室,所述外盘管的一端设置外盘管进口接管,所述外盘管的另一端设置外盘管出口接管。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红吴北京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正源搪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