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智能控制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15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大棚本体四周设置雨水收集器,在雨水收集器的下方土壤中设置蓄水池,蓄水池通过灌溉水泵与水塔相通,水塔与向大棚中作物灌溉的滴管网络连接;蓄水池中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液体流出管与热交换泵连接,热交换泵的液体流出管与设置在大棚本体顶部的出液管连接,大棚棚顶采用双层中空管薄膜,大棚棚顶两侧设置进液管,进液管与热交换器的液体流进管连接,大棚棚顶双层中空管薄膜中的中空管两端分别与出液管、进液管连通;大棚中设置吸热装置,吸热装置通过热水循环泵与蓄水池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节能、节水和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用大棚。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节能节水与环保已经成为主流。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做到,能源的浪费到处可见,充分利用 能源已经成为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第三能源的充分利用,也早就被提 上了章程,目前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还是较低。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 的辐射能量,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 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得到了一定 的发展,但传统温室大棚并没有对太阳光进行充分利用,当晚上大棚内 的温度太低时,人们只能通过电加热设备给温室大棚增温,以达到恒温 效果,这就是一种能源的浪费;同时,绝大多数的温室大棚都没有储水 功能,当雨季到来时,水资源只能白白流掉,而旱季到来时只能再用地 下水或从水源取水来灌溉,这就造成了水资源的双重浪费。目前的大棚 很少有高科技投入进来,只是通过人工来控制大棚的环境,这样并不能 使大棚内的作物处在一个最佳的生长环境,而且浪费了人力资源,生产 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节能、节水和节省人力的智能控制大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智能控制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其特征是大棚本体四周设置 雨水收集器,在雨水收集器的下方土壤中设置蓄水池,蓄水池通过灌溉 水泵与水塔相通,水塔与向大棚中作物灌溉的滴管网络连接;蓄水池中 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液体流出管与热交换泵连接,热交换泵与设 置在大棚本体顶部的出液管连接,大棚棚顶采用双层中空管薄膜,大棚 棚顶两侧设置进液管,进液管与热交换器的液体流进管连接,大棚棚顶 双层中空管薄膜中的中空管两端分别与出液管、进液管连通;大棚中设 置吸热装置,吸热装置通过热水循环泵与蓄水池相通。蓄水池与明渠相通。水塔与滴管网络之间设置控制滴管水流速的电子阀。 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节能、节水和节省人力。本专利技术热交换系统 负责收集太阳能,并将太阳能储存在比热大的水中,以保证大棚恒 温和供大棚管理人员使用。其工作原理是先由泵从热交换器中将特 殊流体(指吸收热能较好的颜色液体)抽取到大棚顶部的取热单元 中,取热单元为具有透明毛细管的熟料薄膜,经过采集热能后,载 着热能的流体通过管道重新回到热交换器中,热交换器放在密封水 池中,达到最大效率的热能转换,这样周而复始,水池中的液体温 度便得到一定的提高,也就把能量保存起来。灌溉网络是由若干水收集器、储水池、水塔和滴管组成。我国 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比较干旱,年降水量在500-800毫米,而且降水集中在7、 8月份,且多暴雨,此时河水暴涨,河流易泛滥成灾;而每 年的春、冬两季少雨,常有干旱。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大棚地下 储水池,以实现节水目的;其工作原理夏季水源充足的时,通过 雨水收集器收集露天雨水存入水池(或明渠补给),在干旱天气时利 用储存的水资源来维持大棚运作。在灌溉时,我们采用先将水通过 泵机输送到水塔上,然后水经过管道到达大棚中的滴管,进行作物 灌溉。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泵机强负荷的工作,提高寿命并大大 减少能源损耗,灌溉网络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系统控制网络由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多个监测传感器组成,传感器收集大棚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和光强)、水池及水塔的水 位信息,然后将这些数据数字化,传给处理器,最后经过分析处理, 处理器给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例如当水塔水位不足时,处理器并及 时通知水泵进行补水操作。整个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基本上可以无人值守。系统不但可以 减少人力的开销,还大大节省了能源、水源的消耗,最重要的是它 具有相当强的抗干旱能力,可以在我国干旱地区大规模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灌溉系统体系结构图。图2是储能系统体系结构图。图3是热水循环系统体系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智能控制大棚,包括大棚本体l,大棚本体四周设置雨水收集器2,在雨水收集器的下方土壤中设置蓄水池3,蓄水池通过灌溉水泵4 与水塔5相通,水塔与向大棚中作物灌溉的滴管网络6连接;蓄水池中 设置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的液体流出管8与热交换泵9连接,热交换 泵与设置在大棚本体顶部的出液管11连接,大棚棚顶12采用双层中空 管薄膜,大棚棚顶两侧设置进液管13,进液管与热交换器的液体流进管 14连接,大棚棚顶双层中空管薄膜中的中空管18两端分别与出液管11 、 进液管13连通;大棚中设置吸热装置15,吸热装置通过热水循环泵16 与蓄水池3相通。蓄水池与明渠相通,当水量不足时可以通过明渠来补 充水。水塔与滴管网络之间设置控制滴管水流速的电子阀10。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控制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其特征是大棚本体四周设置雨水收集器,在雨水收集器的下方土壤中设置蓄水池,蓄水池通过灌溉水泵与水塔相通,水塔与向大棚中作物灌溉的滴管网络连接;蓄水池中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液体流出管与热交换泵连接,热交换泵与设置在大棚本体顶部的出液管连接,大棚棚顶采用双层中空管薄膜,大棚棚顶两侧设置进液管,进液管与热交换器的液体流进管连接,大棚棚顶双层中空管薄膜中的中空管两端分别与出液管、进液管连通;大棚中设置吸热装置,吸热装置通过热水循环泵与蓄水池相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大棚,其特征是蓄水池与明 渠相通。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控制大棚,其特征是水塔与 滴管网络之间设置控制滴管水流速的电子阀。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大棚本体四周设置雨水收集器,在雨水收集器的下方土壤中设置蓄水池,蓄水池通过灌溉水泵与水塔相通,水塔与向大棚中作物灌溉的滴管网络连接;蓄水池中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液体流出管与热交换泵连接,热交换泵的液体流出管与设置在大棚本体顶部的出液管连接,大棚棚顶采用双层中空管薄膜,大棚棚顶两侧设置进液管,进液管与热交换器的液体流进管连接,大棚棚顶双层中空管薄膜中的中空管两端分别与出液管、进液管连通;大棚中设置吸热装置,吸热装置通过热水循环泵与蓄水池相通。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节能、节水和节省人力。文档编号A01G9/14GK101518197SQ20091002618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日专利技术者军 冯, 姚俊俊, 宋方方, 杨永杰, 秦志林, 章国安 申请人:南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控制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其特征是:大棚本体四周设置雨水收集器,在雨水收集器的下方土壤中设置蓄水池,蓄水池通过灌溉水泵与水塔相通,水塔与向大棚中作物灌溉的滴管网络连接;蓄水池中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液体流出管与热交换泵连接,热交换泵与设置在大棚本体顶部的出液管连接,大棚棚顶采用双层中空管薄膜,大棚棚顶两侧设置进液管,进液管与热交换器的液体流进管连接,大棚棚顶双层中空管薄膜中的中空管两端分别与出液管、进液管连通;大棚中设置吸热装置,吸热装置通过热水循环泵与蓄水池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杰宋方方姚俊俊冯军秦志林章国安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