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驱油菌及其菌剂与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8898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驱油菌及其菌剂与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微生物驱油菌的微生物保藏号是:CGMCC No.21180。所述微生物驱油菌剂,含有如下任一种或多种:1)所述微生物驱油菌;2)所述微生物驱油菌的发酵液;3)所述微生物驱油菌的代谢产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开发的是一种耐温、耐高压、耐矿化度,并且耐受杀菌剂和缓蚀剂的菌种,不仅提高了驱油菌种油藏环境适应性,而且在不改变油田现场生产制度的情况下,降低因停加杀菌剂等带来的腐蚀和硫化氢风险,同时改变现场注入方式,使驱油菌种经过地面扩培后持续注入地层,延长有效注入时间,降低实施成本,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驱油菌及其菌剂与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采油
,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驱油菌及其菌剂与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采油技术(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是指将地面分离培养的微生物菌液和营养液注入油层,或单纯注入营养液激活油层内微生物,使其在油层内生长繁殖,产生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的代谢产物或直接作用于原油改善原油物性,以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采油方法。该技术相较物理、化学等三次采油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美国、俄罗斯、我国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已经成功开展了现场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现场应用逐渐进入区块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阶段。
[0003]菌种是微生物技术在油田应用的重要前提。一般认为分离、筛选自油田采出水或油泥中的采油功能菌对油藏地质环境的适应性更强,能够更好地发挥驱油作用。目前筛选到的采油菌种评价指标各异,并且大多没有经过高温、高压、高盐、杀菌剂和缓蚀剂等模拟油田地质和开发条件的驯化筛选,现场应用效果和适用范围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微生物驱油技术在现场实施普遍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后,将发酵液通过泵注方式挤入地层,受发酵成本和施工费用限制,单井组注入量0.001~0.003PV或者更少,且注入时间较短,微生物驱油效果难以体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采油功能菌种油藏环境适应性不足、注入方式单一、综合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耐温、耐高压、耐矿化度,并且耐受油田常用杀菌剂和缓蚀剂的微生物驱油菌;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获得上述微生物驱油菌菌株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三是提供一种微生物驱油菌菌剂;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四是将所述的微生物驱油菌株或其发酵液或微生物驱油菌菌剂在微生物采油或者制备微生物采油的产品中的应用。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微生物驱油菌CQS,其微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21180。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微生物驱油菌CQS的细胞形态特征如下:在LB平板上培养3天形成1~2mm白色菌落,菌落边缘整齐,无皱褶,菌体为长杆状,无鞭毛,菌体大小(0.2~0.6)
×
(1~2)μm;经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微生物驱油菌为一新菌,属于线团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 synnemataformans);该微生物驱油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如下:革兰氏阳性,不抗酸,接触酶阳性,明胶液化阴性,酪氨酸水解阴性,酪蛋白水解阴性,无特征性糖,全细胞水解液不含马杜拉糖,无诺卡枝菌酸。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获得微生物驱油菌菌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a.菌种分离:将采集的油、水样各按体积百分比10%加入原油发酵培养基中,在55℃,100rpm条件下,恒温振荡富集培养7~10天后,挑选能够使原油分散成油滴或成褐色悬浮液的摇瓶培养物,吸取1mL做梯度稀释,然后涂布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在37℃恒温下培养48h,培养结束后挑取产生溶血圈的单菌落,转接到斜面培养基上保存备用;
[0013]b.驯化,包括b01:用含0、10、15、25g/L NaHCO3的水分别配制LB液体培养基,调pH分别为5、7、9,将步骤a筛选到的菌种分别接种于上述LB液体培养基中,在15℃、35℃、55℃、75℃,以及0MPa、10MPa、20MPa、30MPa环压下培养菌种,进行菌种驯化筛选,培养72h后取培养液涂布LB平板,挑取单菌落转接至斜面培养基上保存备用,得到微生物驱油菌菌株,其可耐受20~55℃的培养温度,NaHCO3耐受性为0~25g/L,pH耐受性为5~9,压力耐受性为0~30MPa;
[0014]b02:将油田用杀菌剂、缓蚀剂分别加入LB液体培养基中至终浓度分别为100ppm、200ppm,并将杀菌剂和缓蚀剂同时添加至LB培养基中至终浓度分别为100、200ppm,然后将上述三种LB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接种步骤a斜面培养基上保存的菌种,在35℃恒温下,100rpm振荡培养3~5天红藕取培养液涂布LB平板,挑取单菌落转接于斜面培养基上保存备用,得到微生物驱油菌菌株,其杀菌剂和缓蚀剂的耐受性为0~200ppm。
[0015]进一步地,上述步骤a中,原油发酵培养基,用于富集和分离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其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NaCl3%,KH2PO40.5%,NaNO30.07%,酵母膏0.01%,NH4NO30.07%,微量元素液0.5mL%,MgSO4·
7H2O 0.05%,原油10%,其中微量元素液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硫酸锌0.029%,氯化钙0.024%,硫酸铜0.025%,pH:7.0~7.2,110℃灭菌30分钟。
[0016]进一步地,所述血平板培养基,用于分离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按质量百分比计,其配方为:牛肉膏0.3%,蛋白胨1%,酵母膏0.01%,氯化钠0.5%,琼脂1.8%,pH:7.0,121℃灭菌15分钟,在培养基冷却至42~48℃时,将无菌绵羊红细胞按质量百分数为5%的比例加入并混合均匀,制成血平板培养基,4℃冷藏保存备用。
[0017]进一步地,所述斜面培养基,用于菌种的保藏,按质量百分比计,其配方为:蛋白胨1%,葡萄糖2%,酵母膏0.01%,琼脂1.8%,pH:7.0,110℃灭菌15分钟。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微生物驱油菌的发酵液。
[0019]进一步地,该微生物驱油菌的发酵液是由以下培养基发酵获得:可溶性淀粉20g/L,KNO31g/L,K2HPO4·
3H2O 0.5g/L,MgSO4·
7H2O 0.5g/L,NaCl 0.5g/L,FeSO4·
7H2O 0.01g/L,pH=7.4~7.6。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发酵液的发酵条件为35℃恒温,100rpm振荡培养3~5天。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微生物驱油菌剂,其含有如下任一种或多种:
[0022]1)所述微生物驱油菌;
[0023]2)所述微生物驱油菌的发酵液;
[0024]3)所述微生物驱油菌的代谢产物。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微生物驱油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S1.菌种的活化:将

80℃或液氮条件下的微生物驱油菌,解冻后,以划线法接种于活化用固体培养基上,在35℃恒温下培养48h;
[0027]S2.种子液的制备:从步骤S1的固体培养基上挑取单克隆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
中,在35℃、100rpm的条件下振荡培养48h,得种子液;
[0028]S3.发酵培养:将S2得到的种子液按质量百分数5%的接菌量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在35℃恒温下,100rpm振荡培养3~5天,得到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驱油菌,其特征在于,其微生物保藏号是:CGMCC No.2118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驱油菌,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驱油菌的菌体为长杆状,大小为(0.2~0.6)
×
(1~2)μm,无鞭毛;菌落边缘整齐,无皱褶;革兰氏阳性,不抗酸,接触酶阳性,明胶液化阴性,酪氨酸水解阴性,酪蛋白水解阴性,无特征性糖,全细胞水解液不含马杜拉糖,无诺卡枝菌酸。3.一种获得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驱油菌菌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菌种分离:将采集的油、水样各按体积百分比10%加入原油发酵培养基中,在55℃,100rpm条件下,恒温振荡富集培养7~10天后,挑选能够使原油分散成油滴或成褐色悬浮液的摇瓶培养物,吸取1mL做梯度稀释,然后涂布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在37℃恒温下培养48h,培养结束后挑取产生溶血圈的单菌落,转接到斜面培养基上保存备用;b.驯化,包括b01:用含0、10、15、25g/L NaHCO3的水分别配制LB液体培养基,调pH分别为5、7、9,将步骤a筛选到的菌种分别接种于上述LB液体培养基中,在15℃、35℃、55℃、75℃,以及0MPa、10MPa、20MPa、30MPa环压下培养菌种,进行菌种驯化筛选,培养72h后取培养液涂布LB平板,挑取单菌落转接至斜面培养基上保存备用,得到微生物驱油菌菌株,其可耐受20~55℃的培养温度,NaHCO3耐受性为0~25g/L,pH耐受性为5~9,压力耐受性为0~30MPa;b02:将油田用杀菌剂、缓蚀剂分别加入LB液体培养基中至终浓度分别为100ppm、200ppm,并将杀菌剂和缓蚀剂同时添加至LB培养基中至终浓度分别为100、200ppm,然后将上述三种LB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接种步骤a斜面培养基上保存的菌种,在35℃恒温下,100rpm振荡培养3~5天后取培养液涂布LB平板,挑取单菌落转接于斜面培养基上保存备用,得到微生物驱油菌菌株,其杀菌剂和缓蚀剂的耐受性为0~200pp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获得微生物驱油菌菌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原油发酵培养基用于富集和分离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其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NaCl 3%,KH2PO
4 0.5%,NaNO
3 0.07%,酵母膏0.01%,NH4NO
3 0.07%,微量元素液0.5mL%,MgSO4·
7H2O 0.05%,原油10%,其中微量元素液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硫酸锌0.029%,氯化钙0.024%,硫酸铜0.025%,pH:7.0~7.2,110℃灭菌30分钟;所述血平板培养基,用于分离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按质量百分比计,其配方为:牛肉膏0.3%,蛋白胨1%,酵母膏0.01%,氯化钠0.5%,琼脂1.8%,pH:7.0,121℃灭菌15分钟,在培养基冷却至42~48℃时,将无菌绵羊红细胞按质量百分数为5%的比例加入并混合均匀,制成血平板培养基,4℃冷藏保存备用;所述斜面培养基,用于菌种的保藏,按质量百分比计,其配方为:蛋白胨1%,葡萄糖2%,酵母膏0.01%,琼脂1.8%,pH:7.0,110℃灭菌15分钟。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微生物驱油菌的发酵液。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驱油菌的发酵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液是由以下培养基发酵获得:可溶性淀粉20g/L,KNO
3 1g/L,K2HPO4·
3H2O 0.5g/L,MgSO4·
7H2O 0.5g/L,NaCl 0.5g/L,FeSO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军刚杨剑史小亮王延景晓琴王鑫海孟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