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源性功能菌及选择性胃菌移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040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胃源性功能菌及选择性胃菌移植方法,所述胃源性功能菌是以健康人群作为供体,取胃黏膜组织,制备胃菌液;分离筛选得到具有胃内定植特性、耐酸能力及能减少幽门螺杆菌在小鼠胃内的定植的功能菌,采用“选择性胃菌移植”的方法,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筛选获得的胃源性功能菌应用于动物实验,可以缓解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炎症和酒精引起的急性胃溃疡,改善病理损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胃源性功能菌及其建立的“选择性胃菌移植”的方法,可以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相关疾病,同时为其他胃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他胃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他胃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胃源性功能菌及选择性胃菌移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胃源性功能菌,以及利用该胃源性功能菌,采用选择性胃菌移植的方法,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相关疾病。

技术介绍

[0002]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诱因包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感染、药物、酒精、应激等,针对胃炎诱因的干预措施在胃炎的防治尤为重要。传统治疗H.pylori感染采用铋剂四联(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铋剂+两种抗生素),胃炎使用PPI类药物。这些药物容易导致耐药性升高、治疗效果不明显等。同时抗生素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PPI类药物长期服用也会增加骨折、肺炎的风险。近年来利用益生菌恢复胃内菌群平衡成为防治H.pylori感染,降低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
[0003]目前关于益生菌防治胃相关疾病有大量研究,包括用于防治急性肠胃炎的乳双歧杆菌,防治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癌的植物乳杆菌,以及鼠李糖乳杆菌GG(LGG)通过缓解东非非H.pylori感染胃炎的病理变化,肠源性的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制剂能提高H.pylori的清除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在益生菌干预急性肠胃炎的研究中,益生菌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胃损伤,但是关于益生菌在胃肠疾病管理中的作用的AGA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到,鼠李糖乳杆菌可以降低急性传染性胃肠炎腹泻天数,但在传染性和症状上并没有显著改善。综上研究结果提示利用益生菌防治胃相关疾病可行,但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推测益生菌的生物来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的益生菌菌株多为粪便、乳制品、酸菜等来源,难以耐受胃部酸性环境,不能在胃内定植。
[0004]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的肠道组织中,重新建立起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从而实现肠道疾病或者肠道外疾病的治疗。迄今,粪菌移植在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肿瘤合并的肠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中取得一定疗效。但粪菌移植方法,首先粪便供体来源局限,筛选条件严苛,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点的粪便也存在批次效应,质量不可控;已有文献报道粪菌移植可导致受者便秘、腹泻、发热、感染甚至肠穿孔等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不稳定。其次,粪菌的制备方法繁琐,涉及到粗滤、离心、富集,耗时长,单个样本人工操作耗时6小时左右。再者,移植过程中涉及到肠道准备、灌肠等,步骤复杂;因此,目前在胃部疾病中较少应用到粪菌移植。
[0005]因此,探讨作用于胃相关疾病的益生菌,需要更严谨的研究,在保证益生菌的来源安全、可靠的同时,用能高度耐受胃酸环境的益生菌株或益生菌组合来防治H.pylori感染等胃相关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
相关疾病的胃源性功能菌,利用该胃源性功能菌,通过“选择性胃菌移植”方法,能够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相关疾病。
[0007]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0008]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相关疾病的胃源性功能菌,所述胃源性功能菌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
[0009](1)、以健康人群作为供体,取胃黏膜组织,制备胃菌液;
[0010](2)、从步骤(1)所述胃菌液中分离筛选得到所述胃源性功能菌;所述胃源性功能菌为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功能菌。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胃源性功能菌在小动物活体成像中,能在胃内定植72小时以上,确保胃源性功能菌能在胃部存活。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胃源性功能菌在PH 3的人工胃酸中的存活率高于50%。优选地,所述胃源性功能菌在PH 2的人工胃酸中的存活率高于50%。更为优选地,所述胃源性功能菌在PH 1的人工胃酸中的存活率高于1%。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健康人群为20岁~45岁无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健康人群。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胃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胃黏膜组织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进行研磨,加入生理盐水重悬,即得。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分离筛选包括以下步骤:将胃菌液加入到MRS固体培养基平板中涂抹均匀,微需氧培养24~48小时;挑取类似乳酸菌生长特征的单菌落,进行划线分离纯化;再将分离纯化后的单菌落接种到MRS肉汤培养基中,微需氧培养24~48小时后,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胃相关疾病为胃溃疡、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胃癌。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胃相关疾病为酒精致急性胃溃疡。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非诊断、非治疗目的的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方法,所述方法为选择性胃菌移植方法,包括对幽门螺杆菌施用上述胃源性功能菌。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以健康人为胃菌供体者,分离纯化所述供体者胃黏膜的功能菌群,并筛选具有胃内定植特性、耐酸能力及能减少幽门螺杆菌在小鼠胃内的定植的功能菌,采用“选择性胃菌移植”的方法,将本专利技术筛选获得的胃源性功能菌应用于动物实验,可以缓解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炎症和酒精引起的急性胃溃疡,改善病理损伤,本专利技术的胃源性功能菌及其建立的“选择性胃菌移植”的方法,可以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相关疾病,同时为其他胃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0021]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胃源性功能菌,从细菌来源保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且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另外,胃源性功能菌能在人类胃部定植和繁殖,提升宿主胃肠道黏膜屏障能力,而且胃菌移植过程中,可以直接口服,以活菌形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操作简单可行。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对H.pylori感染者(HP组)和H.pylori未感染者(HN组)胃内菌落组成的分析结果。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H.pylori感染者(HP组)和H.pylori未感染者(HN组)的β多样性分析结果。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对H.pylori感染者(HP组)和H.pylori未感染者(HN组)的LEfSe差异物种分析。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从胃黏膜中分离筛选胃源性益生菌,通过“选择性胃菌移植”方法建立和防治胃相关疾病的流程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对从胃黏膜中分离的胃源性益生菌进行耐酸性能(PH 3)测定的结果。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对从胃黏膜中分离的胃源性益生菌进行耐酸性能(PH 2)测定的结果。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对从胃黏膜中分离的胃源性益生菌进行耐酸性能(PH 1)测定的结果。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相关疾病的胃源性功能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胃源性功能菌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1)、以健康人群作为供体,取胃黏膜组织,制备胃菌液;(2)、从步骤(1)所述胃菌液中分离筛选得到所述胃源性功能菌;所述胃源性功能菌为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功能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相关疾病的胃源性功能菌,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胃源性功能菌在PH 3的人工胃酸中的存活率高于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相关疾病的胃源性功能菌,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胃源性功能菌在PH 2的人工胃酸中的存活率高于5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相关疾病的胃源性功能菌,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胃源性功能菌在PH 1的人工胃酸中的存活率高于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相关疾病的胃源性功能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胃源性功能菌在胃内定植72小时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相关疾病的胃源性功能菌,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健康人群为20岁~45岁无慢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宏英白杨陈振辉唐子钰曾位森孟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