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92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包括电源线、地线、低压辅助线、充电连接确认线、充电通信线、液冷主管道、液冷副管道、液冷回流管道和外防护套,所述外防护套覆盖于充电线缆的最外部,液冷主管道位于两根电源线之间。电源线夹设于液冷主管道和液冷副管道之间,通过在双侧布置贴合的散热管道,在保证对电源线的支撑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液冷回流管道布置于远离电源线的位置,避免冷热管道之间热量传导,提高对电源线的散热效率,液冷回流管道的热反射层采用反射隔热膜反射内部红外热量,隔热层采用隔热材料,热反射层和隔热层共同将热量封锁于液冷回流管道内,以达到更好的热交换效率。以达到更好的热交换效率。以达到更好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模式分为常规充电及快速充电两种,常规充电对应的充电设备为交流充电桩,是指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提供220V或380V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直流充电桩是指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可为非车载电动汽车电池提供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直流充电桩功率通常为100

400kW的大功率,可为电动车提供快速充电。由于直流充电柱的充电功率大,其内部的电缆由于承载大电流发热,导致电缆温度升高,进而限制充电功率,有鉴于此,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电源线、一根地线、两根低压辅助线、两根充电连接确认线、两根充电通信线、一根液冷主管道、两根液冷副管道、两根液冷回流管道和外防护套,所述外防护套覆盖于充电线缆的最外部,两根电源线分别为直流电源负极线和直流电源正极线、对称设置于外防护套内的中部,所述液冷主管道位于两根电源线之间,每根电源线和外防护套之间设有一根液冷副管道,所述外防护套内顶部和底部分设有一根液冷回流管道,所述低压辅助线对称设有两条,分别为低压辅助电源负极线和低压辅助电源正极线,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线和充电通信线各设有两条。
[0005]优选的,所述液冷主管道的横截面为X型。
[0006]优选的,所述液冷副管道的截面为弧形。
[0007]优选的,所述液冷回流管道的截面为弧形。
[0008]优选的,所述液冷回流管道从内向外包括密封层、热反射层和隔热层。
[0009]优选的,所述电源线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电源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内防护层。
[0010]优选的,所述外防护套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双钢带铠装层和外防护层。
[0011]优选的,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线和充电通信线位于顶部的液冷回流管道和液冷主管道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地线和低压辅助线位于底部的液冷回流管道和液冷主管道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液冷主管道和液冷副管道靠近电源线的一侧覆盖有铝膜。
[0014]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源线夹设于液冷主管道和液冷副管道之间,通过在双侧布置贴合的散热管道,在保证对电源线的支撑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液冷回流管道布置于远离电源线的位置,避免冷热管道之间热量传导,提高对电源线的散热效率,液冷回流管道的热反射层采用反射
隔热膜反射内部红外热量,隔热层采用隔热材料,热反射层和隔热层共同将热量封锁于液冷回流管道内,以达到更好的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液冷回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电源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包括两根电源线1、一根地线2、两根低压辅助线3、两根充电连接确认线4、两根充电通信线5、一根液冷主管道6、两根液冷副管道7、两根液冷回流管道8和外防护套9,外防护套9覆盖于充电线缆的最外部,两根电源线1分别为直流电源负极线和直流电源正极线、对称设置于外防护套9内的中部,液冷主管道6位于两根电源线1之间,每根电源线1和外防护套9之间设有一根液冷副管道7,外防护套9内顶部和底部分设有一根液冷回流管道8,低压辅助线3对称设有两条,分别为低压辅助电源负极线和低压辅助电源正极线,充电连接确认线4和充电通信线5各设有两条。
[0020]电源线1、地线2、低压辅助线3、充电连接确认线4、充电通信线5、液冷主管道6、冷却副管道、冷却回流管道均位于外防护套9内部,各线之间填充填料;电源线1夹设于液冷主管道6和液冷副管道7之间,通过在双侧布置贴合的散热管道,在保证对电源线1的支撑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液冷回流管道8布置于远离电源线1的位置,避免冷热管道之间热量传导,提高对电源线1的散热效率。液冷主管道6、液冷副管道7、液冷回流管道8通入冷却液,对电源进行降温,顶部的液冷回流管道8和液冷主管道6的两端在充电枪和充电桩主体进行连通,底部的液冷回流管道8和液冷副管道7的两端在充电枪和充电桩主体进行连通,冷却液在泵的作用下在液冷主管道6、液冷副管道7、液冷回流管道8之间流动,带走电源线1的热量,通过充电桩主体的风扇进行降温,冷却油可以选用绝缘油或水和制冷剂。
[0021]液冷主管道6的横截面为X型。X型的液冷主管道6能够贴合左右两侧的电源线1,对电源性形成良好的散热。
[0022]液冷副管道7的截面为弧形。弧形的液冷副管道7能够贴合左右两侧的电源线1,对电源性形成良好的散热。液冷回流管道8的截面也为弧形。
[0023]如图2,液冷回流管道8从内向外包括密封层81、热反射层82和隔热层83。热反射层82采用反射隔热膜,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将金、银、钛、镍、铟等贵金属均匀溅射到光学级PET基材上制成多层至密的高隔热金属膜层,对红外热量起到持久反射隔热作用,以达到隔热目的;液冷回流管道8的热反射层82采用反射隔热膜反射内部红外热量,隔热层83采用隔热材料,热反射层82和隔热层83共同将热量封锁于液冷回流管道8内,以达到更好的热交换效率。
[0024]如图3,电源线1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电源导体11、绝缘层12、屏蔽层13和内防护层14。屏蔽层13采用铜带屏蔽,内防护层14采用聚氯乙烯,绝缘层12采用交联聚乙烯,内防护
层14采用无卤低烟聚烯烃护套,有效的对电源进行绝缘和密封。
[0025]外防护套9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内衬层91、双钢带铠装层92和外防护层93。内衬层91采用交联聚乙烯,具有绝缘的而作用,外防护层93采用无卤低烟聚烯烃护套。
[0026]充电连接确认线4和充电通信线5位于顶部的液冷回流管道8和液冷主管道6之间。
[0027]地线2和低压辅助线3位于底部的液冷回流管道8和液冷主管道6之间。
[0028]液冷主管道6和液冷副管道7靠近电源线1的一侧覆盖有铝膜。铝膜可以加速电源线1和冷却管道之间的热传导。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电源线、一根地线、两根低压辅助线、两根充电连接确认线、两根充电通信线、一根液冷主管道、两根液冷副管道、两根液冷回流管道和外防护套,所述外防护套覆盖于充电线缆的最外部,两根电源线分别为直流电源负极线和直流电源正极线、对称设置于外防护套内的中部,所述液冷主管道位于两根电源线之间,每根电源线和外防护套之间设有一根液冷副管道,所述外防护套内顶部和底部分设有一根液冷回流管道,所述低压辅助线对称设有两条,分别为低压辅助电源负极线和低压辅助电源正极线,所述充电连接确认线和充电通信线各设有两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主管道的横截面为X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副管道的截面为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液冷式直流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肯攀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适宾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