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888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充放电设备,连接电网以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和控制设备,实现装置内各个部分的统一调控;充放电设备包括:充电枪、快充接口、慢充接口、接口切换器、充电自动断开器和放电辅助装置,充电自动断开器设置在充电枪与电缆一端的连接处,电缆另一端设置接口切换器,通过接口切换器使电缆切换连接快充接口或慢充接口;快充接口或慢充接口均通过各自的充电转换器从电网取电;放电辅助装置输入端分别连接快充接口和慢充接口,并将输出端连接至电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汽车锂电池慢充和快充一体化,满足用户充电需求;降低未及时拔下充电枪的负面影响;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的电能交互。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的电能交互。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的电能交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电动汽车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使用,适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的充电装置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0003]目前,一般的充电装置的功能相对单一,只能实现慢充或快充中的一种,无法同时满足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和紧急情况下的充电需求。同时,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未及时拔下充电枪的现象时常发生,给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例如:过充电、电池老化、充电器故障等问题)。而且电动汽车无法有效关联电网,不能实现与电网之间的电能交互,降低了电能的质量和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实现汽车锂电池慢充和快充一体化,满足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和紧急情况下的充电需求。在此之上,在充电枪与充电装置连接的电缆上配备了充电自动断开器,降低未及时拔下充电枪的负面影响。并通过给充放电装置配备放电辅助装置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的电能交互。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包括:
[0006]装置外壳,承载装置各部件和设备;
[0007]充放电设备,连接电网以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实现两者电能的传递;
[0008]和控制设备,实现装置内各个部分的统一调控;
[0009]所述充放电设备包括:充电枪、快充接口、慢充接口、接口切换器、充电自动断开器和放电辅助装置,充电自动断开器设置在充电枪与电缆一端的连接处,所述电缆另一端设置接口切换器,通过接口切换器使电缆切换连接快充接口或慢充接口;快充接口或慢充接口均通过各自的充电转换器从电网取电;所述放电辅助装置输入端分别连接快充接口和慢充接口,并将输出端连接至电网。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装置外壳包括装置箱体、顶盖和通风网,在所述箱体顶部设有顶盖,通风网设置在箱体背部,将充放电产生的热量排出。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接口切换器包括横向滑轨、插头和插头推进器,插头通过内部滑槽套在滑轨上,所述插头通过电机驱动在滑轨上水平滑动,在所述插头背部设置有插头推进器通过电机驱动进行插头的推进与拔出,所述插头与电缆电连接。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插头包括固定座和伸缩部,所述固定座通过内部滑槽套在滑轨上,所述插头推进器的推动杆穿过固定座推动连接前部的伸缩部,在所述伸缩部内设置插座的电连接部件且电连接部件连接电缆。
[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充电自动断开器包括内部插头和内部插座,所述内部插座设置在下接口,所述内部插头设置在上接口,所述上接口和下接口通过电机驱动的升降杆连接,完成上下接口的连接和断开。
[0014]进一步的是,所述放电辅助装置包括:放电转换器、蓄电池、电力逆变器以及变频器,快充接口和慢充接口各自与一个放电转换器连接,两个放电转换器与蓄电池连接,电力逆变器与蓄电池连接,最后连接变频器并由其接入电网。
[0015]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安全防护设备,由控制设备调控,在装置发生故障时进行故障处理;
[0016]所述安全防护设备包括熔断器、防雷器、急停开关、泄放回路和故障信号灯;所述熔断器设置在充放电装置通向电网的电力母线上;所述防雷器设置在充放电装置旁侧;急停开关设置在装置外壳上,与充放电装置通向电网的电力母线相连;所述泄放回路设置在与充电枪相连的电缆上;所述故障信号灯设置在装置外壳上,与控制设备连接。
[0017]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检测设备,检测装置运行中的各参数并采集数据反馈给控制设备。
[0018]进一步的是,还包括通讯设备,通过远程通信网络将装置的信息发送至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装置在无人监管时的可靠运行。
[0019]进一步的是,还包括人机界面HMI设备,控制系统通过与HMI设备的通信,将装置信息在HMI设备上显示。
[0020]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0021]本装置将汽车锂电池慢充和快充两种充电模式整合在一起,充分满足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和紧急情况下的充电需求,让用户自由便捷地选择充电模式,不受设备的影响,有效提高充电效率和充电装置使用率。同时,电动汽车完成充电后充电自动断开器将充放电装置和电动汽车间的连接完全断开,有效减少了过充电、电池老化、充电器故障等问题发生的概率,成本较低,实用性强。而且,给充放电装置配备蓄电池实现了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设备与电网的充分交互,为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交互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快慢充接口切换器正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快慢充接口切换器左视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充电自动断开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控制设备连接示意图;
[0028]其中,1是装置外壳,11是箱体,12是顶盖,13是通风网,14是故障信号灯,2是人机界面HMI设备,31是充电自动断开器,32是充电枪,33是急停开关,41是横向滑轨,42是插头,43是快充接口,44是慢充接口,45是插头推进器,51为升降杆,52为下接口,53为上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
作进一步阐述。
[0030]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

图2所示,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包括:
[0031]装置外壳1,承载装置各部件和设备;
[0032]充放电设备,连接电网以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实现两者电能的传递;所述充放电设备包括:充电枪32、快充接口43、慢充接口44、接口切换器、充电自动断开器31和放电辅助装置,充电自动断开器31设置在充电枪32与电缆一端的连接处,所述电缆另一端设置接口切换器,通过接口切换器使电缆切换连接快充接口43或慢充接口44;快充接口43或慢充接口44均通过各自的充电转换器从电网取电;所述放电辅助装置输入端分别连接快充接口43和慢充接口44,并将输出端连接至电网;
[0033]和控制设备,实现装置内各个部分的统一调控。
[003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1,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外壳1包括装置箱体11、顶盖12和通风网13,在所述箱体11顶部设有顶盖12以遮蔽阳光直射和雨水,通风网13设置在箱体11背部,将充放电产生的热量排出,保证装置内温度稳定。
[003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切换器包括横向滑轨41、插头42和插头推进器45,插头42通过内部滑槽套在滑轨上,所述插头42通过电机驱动在滑轨上水平滑动,在所述插头42背部设置有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承载装置各部件和设备;充放电设备,连接电网以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实现两者电能的传递;和控制设备,实现装置内各个部分的统一调控;所述充放电设备包括:充电枪(32)、快充接口(43)、慢充接口(44)、接口切换器、充电自动断开器(31)和放电辅助装置,充电自动断开器(31)设置在充电枪(32)与电缆一端的连接处,所述电缆另一端设置接口切换器,通过接口切换器使电缆切换连接快充接口(43)或慢充接口(44);快充接口(43)或慢充接口(44)均通过各自的充电转换器从电网取电;所述放电辅助装置输入端分别连接快充接口(43)和慢充接口(44),并将输出端连接至电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包括装置箱体(11)、顶盖(12)和通风网(13),在所述箱体(11)顶部设有顶盖(12),通风网(13)设置在箱体(11)背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切换器包括横向滑轨(41)、插头(42)和插头推进器(45),插头(42)通过内部滑槽套在横向滑轨(41)上,所述插头(42)通过电机驱动在横向滑轨(41)上水平滑动,在所述插头(42)背部设置有插头推进器(45)通过电机驱动进行插头(42)的推进与拔出,所述插头(42)与电缆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42)包括固定座和伸缩部,所述固定座通过内部滑槽套在横向滑轨(41)上,所述插头推进器(45)的推动杆穿过固定座推动连接前部的伸缩部,在所述伸缩部内设置插座的电连接部件且电连接部件连接电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湛健陈锐姜垚陶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