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井冈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84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解决现有电动自行车采用轮毂结构,存在绞入异物,影响自行车使用,以及会发生与乘客四肢发生碰撞,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自行车包括车架,连接在车架上的前轮和后轮,后轮通过驱动机构与车架连接,前轮和后轮均包括相对转动的内圈和外圈,车架与前轮内圈相固定,在后轮外圈一侧上固定有齿圈,驱动机构包括壳体和驱动电机,壳体与车架相连接,内圈与壳体相固定,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齿轮与齿圈相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车轮无轮毂化,结构设计新颖,具有现代感。减少了制作材料,也减轻了车轮的重量,避免了乘客四肢或异物被绞入车轮轮毂,导致电动自行车无法行走,造成乘客受伤,物体损坏的情况。物体损坏的情况。物体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用作交通工具。现有的自动自行车车轮采用传统的结构,一般都具有轮毂,轮毂上设置轮辐,由于车轮的轮辐之间具有间隙,在使用过程中时有发生乘客衣服或其他异物被卷入轮毂上,损坏了物品也导致电动自行车无法行走,且乘客的四肢若与车轮轮辐发生碰撞,会伤害到乘客安全,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电动自行车重量体积较大,不易携带,也出现很多折叠式自行车,然后大多折叠式自行车只是简单的对折,其折叠后的形状还是很臃肿,且折叠后需要手提电动自行车,仍然存在不易携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电动自行车采用轮毂结构,存在绞入异物,影响自行车使用,以及会发生与乘客四肢发生碰撞,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
[0004]本专利技术还解决了现有电动自行车重量体积大,以及折叠式结构设计不合理,仍然存在不方便携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连接在车架上的前轮和后轮,所述后轮通过驱动机构与车架连接,所述前轮和后轮均包括相对转动的内圈和外圈,车架与前轮内圈相固定,在后轮外圈一侧上固定有齿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壳体与车架相连接,所述内圈与壳体相固定,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齿轮与齿圈相啮合。
[0006]本专利技术将电动自行车车轮分成相对转动的内圈和外圈,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外圈转动,实现了车轮无轮毂化,结构设计新颖,具有现代感。车轮无需轮毂以及相应的轮辐,减少了制作材料,同时也减轻了车轮的重量,另外也避免了乘客四肢或异物被绞入车轮轮毂,导致电动自行车无法行走,造成乘客受伤,以及物体损坏的情况。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圈的内环面上开设有第一滚动槽,所述内圈的外环面上对应开设有第二滚动槽,内圈嵌入设置在外圈的中心,第一滚动槽与第二滚动槽共同形成环形的滚珠腔,在滚珠腔内设置有滚珠。本方案中前后轮的外圈与内圈相嵌套,外圈与内圈之间形成滚珠通道用于设置滚珠,将两者构成类似轴承的结构,外圈与内圈相对转动,将其中内圈与车架相固定,内圈为固定部分,外圈相对内圈为转动部分。轮胎设置在外圈外端面上。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内圈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护罩,所述护罩为设置有断口的环形罩体,所述护罩内环面前端在径向面上向内翻边形成有固定边沿,固定边沿与内圈固定连接。本方案中护罩遮挡在内圈与外圈之间,对内部结构形成遮挡和保护作用。护罩设置有断口,呈C形结构,车架通过连接件于护罩断口处与内圈固定连接。护罩通过内环面的固定
边沿与内圈相固定,护罩形成一腔体,可用于容纳后轮的齿圈和刹车片。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外圈的内环面上位于中心两侧分别开设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内嵌入设置有密封圈。内圈位于两个密封圈之间,密封圈对内圈和外圈相接处进行遮挡,防止异物进入到滚珠通道内。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后轮外圈相对齿圈的另一侧上固定有刹车片。后轮外圈的两侧分别固定齿圈、刹车片,齿圈和刹车片都位于护罩形成的腔体内。在驱动机构内部设置有与刹车片配合的刹车装置。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前后端上设置有供车轮穿过的贯穿孔,在壳体内壁上设置有支柱,支柱与内圈侧面相固定,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壳体下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在壳体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从动齿轮与齿圈相啮合。壳体由左右两个壳体拼合而成,在左右壳体边缘上具有对应的连接头,连接头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壳体上端通过连接件与车架相连接,壳体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立柱,立柱前端与内圈侧面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驱动电机安装在壳体底部,位于内圈的下方,在壳体侧壁上固定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安装轴承,从动齿轮的转轴连接在轴承上,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固定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与齿圈啮合,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带动齿圈转动,即带动外圈进行转动。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架包括前架和后架,前架与后架转动连接,所述后架为优弧状,所述前架为劣弧状,在前架转动至折叠状态,前架与后架位于同一圆弧上。本方案车架为折叠车架,车架包括相互转动的前架和后架,前架和后架均为弧形,且前架转动180度后处于折叠状态,前架与后架位于同一圆弧上。后架的一端与前架连接,另一端山勾股定理有坐垫。将前架转动180度,前轮位于前架和后架构成的圆弧形状范围内,与车架形成紧凑的配合,车轮不会与车架形成干涉,相比普通自行车简单的对折结构,本专利技术折叠后的整体更加单薄。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架连接一端端头上设置有转动头,在所述后架连接一端端头上对应设置有转动槽,转动头卡置并转动连接在转动槽内,在前架与后架相连的端头上设置有扣合机构。前架通过转动头转动连接在后架转动槽内,前轮折叠时转动前架,直到前轮转动至车架弧形范围内。在未折叠状态,前架与后架呈类似S状,此时扣合机构位于前架和后架同一侧端头上,通过扣合机构将前架和后架相固定。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壳体一侧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前端铰接在后架上,在壳体远离连接板的一侧上铰接有拉杆,在后架相应一侧上设置有相配合的扣座,在所述拉杆前端上螺纹连接有手拧螺母,在后架的最低处两侧分别设置有联接板,在连接板下部设置有轮子。本方案中后轮也能进行折叠,后轮通过连接板转动连接在车架上,后轮绕着连接板铰接轴旋转180度后,后轮折叠在车架圆弧形范围内。在后轮未折叠状态下,拉杆与扣座位于同一侧,将拉杆旋转扣合在扣座内,拧紧手拧螺母,将拉杆与扣座相固定,即将后轮固定住,操作简单快捷。后架的最低处通过联接板设置有两个轮子,在自行车折叠后,该轮子与地面接触,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的拖动折叠后的自行车,同时联接板位于后架最低处也为用户骑行时提供踏板的作用。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车架前端上贯穿且转动连接有扶手支撑杆,扶手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前叉,所述前叉罩在前轮上,前叉的两端分别与前轮的内圈侧面相固定。本方案
中车架前端设置有旋转孔,扶手支撑杆穿过旋转孔,并与旋转孔的两端通过轴承相连接,扶手支撑杆转动连接在车架前端上。前叉为U形状,前叉罩在前轮上且位于前轮罩体的断口内,前叉的两端分别与前轮内圈侧面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001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将电动自行车车轮分成相对转动的内圈和外圈,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外圈转动,实现了车轮无轮毂化,结构设计新颖,具有现代感。
[0017]2.无需轮毂以及相应的轮辐,减少了制作材料,同时也减轻了车轮的重量,另外也避免了乘客四肢或异物被绞入车轮轮毂,导致电动自行车无法行走,造成乘客受伤,以及物体损坏的情况。
[0018]3.车架为弧形,折叠后前轮和后轮位于车架圆弧形范围内,与车架形成紧凑的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连接在车架上的前轮和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通过驱动机构与车架连接,所述前轮和后轮均包括相对转动的内圈和外圈,车架与前轮内圈相固定,在后轮外圈一侧上固定有齿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壳体与车架相连接,所述内圈与壳体相固定,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齿轮与齿圈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外圈的内环面上开设有第一滚动槽,所述内圈的外环面上对应开设有第二滚动槽,内圈嵌入设置在外圈的中心,第一滚动槽与第二滚动槽共同形成环形的滚珠腔,在滚珠腔内设置有滚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在内圈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护罩,所述护罩为设置有断口的环形罩体,所述护罩内环面前端在径向面上向内翻边形成有固定边沿,固定边沿与内圈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圈的内环面上位于中心两侧分别开设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内嵌入设置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在所述后轮外圈相对齿圈的另一侧上固定有刹车片。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前后端上设置有供车轮穿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拂晓潘晓亮何飞高芝肖敏茵赵嘉旭王希栋易福禄
申请(专利权)人:井冈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