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入壳转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75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入壳转塔机构,包括:转塔装置,包括转动部件以及设于转动部件上的上支撑盘和下支撑盘,转动部件可相对于上支撑盘和下支撑盘转动,上支撑盘上设有上凸台,下支撑盘上设有下凸台;多个入壳装置,包括基座、下压组件、夹持组件和顶升组件;基座与转动部件连接,下压组件沿竖直方向可活动的设置在基座上且其顶部设置在上凸台上,夹持组件与基座连接且其顶部设置在上凸台上,夹持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顶升组件沿竖直方向可活动的设置在基座上且其底部设置在下凸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入壳转塔机构,整线利用转塔装置的模块化设计,机构传动效率高,来料数量不受限制,每个工序动作节省了待料时间,提升了入壳效率。升了入壳效率。升了入壳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入壳转塔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制造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入壳转塔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电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多步操作。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芯的生产制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0003]在传统的电芯入壳工艺中,需要将输送来料的电芯推入电芯壳体。壳体和电芯壳体来料一次需要取四件料,数量有限制,节拍较慢,不符合设备成本和效率管控,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而且壳体和电芯壳体入壳之前要待料,时间有浪费,节拍较慢,不符合设备成本和效率管控,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
[000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电芯入壳转塔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入壳转塔机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壳体和电芯壳体来料数量以及待料时间受限,入壳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入壳转塔机构,包括:
[0007]转塔装置,包括转动部件以及设于所述转动部件上的上支撑盘和下支撑盘,所述转动部件可相对于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入壳转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塔装置,包括转动部件以及设于所述转动部件上的上支撑盘和下支撑盘,所述转动部件可相对于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转动,所述上支撑盘上设有上凸台,所述下支撑盘上设有下凸台;多个入壳装置,每个所述入壳装置均包括:基座、下压组件、夹持组件和顶升组件;所述基座与所述转动部件连接,所述下压组件沿竖直方向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其顶部设置在所述上凸台上,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基座连接且所述夹持组件的顶部设置在所述上凸台上,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电芯壳体,所述顶升组件沿竖直方向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顶升组件底部设置在所述下凸台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入壳转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壳装置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导向板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和所述顶升组件之间,所述导向板中设有供电芯壳体和电芯穿设的导向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入壳转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入壳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入壳后的电芯,所述限位组件沿竖直方向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其底部与所述下凸台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入壳转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第一导轨、第一弹性件、第一凸轮随动器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导轨连接在所述夹持组件上,所述限位件的顶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所述限位件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凸轮随动器设置在所述下凸台上,所述第一凸轮随动器相对于所述基座沿竖直方向可滑动,所述第一凸轮随动器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基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入壳转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台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上凸台和第二上凸台;所述下凸台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下凸台和第二下凸台;所述下压组件的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凸台上,所述夹持组件的顶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凸台上,所述顶升组件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凸台上,所述限位组件的底部设置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昌林余萌付小冬林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