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及离型膜剥离力测量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870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及离型膜剥离力测量方法,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固定台、测力组件及牵拉组件,测力组件及牵拉组件均连接于升降组件,固定台可活动的安装于牵拉组件,固定台用于固定待测薄膜的基底层;测力组件包括第一横梁及应变传感器,第一横梁具有第一固定端及第一连接端,第一固定端连接于升降组件,第一连接端连接于待测薄膜剥离层的端部,应变传感器设置于第一横梁,第一横梁具有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具有弹性的第一横梁能够使测力组件具有较大测量范围及灵敏度可控的优点,针对离型膜的微小力测试具有更高的分辨力,有利于人员对薄膜材料进行更有力的整体性能评估。于人员对薄膜材料进行更有力的整体性能评估。于人员对薄膜材料进行更有力的整体性能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及离型膜剥离力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及离型膜剥离力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薄膜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光电子、微电子以及表面工程和界面工程等交叉学科领域,薄膜材料的力学特性研究对于其在上述各领域的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离型膜剥离测试装置缺乏原位变形测量功能,对离型膜微小力的测试分辨力也较低,剥离力较小时难以被检测显示,使离型薄膜剥离力测量结果及离型膜性能的综合评估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均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及离型膜剥离力测量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固定台、测力组件及牵拉组件,所述测力组件及所述牵拉组件均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固定台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牵拉组件,所述固定台用于固定待测薄膜的基底层;
[0005]所述测力组件包括第一横梁及应变传感器,所述第一横梁具有第一固定端及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待测薄膜剥离层的端部,所述应变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具有弹性。
[0006]如此设置,具有弹性的第一横梁能够被更微小的剥离力拉拽而产生变形,进而将变形产生的应变力传递给应变传感器,使较小的剥离力也能够被应变传感器检测并显示,提高剥离力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使测力组件具有较大测量范围及灵敏度可控的优点,针对离型膜的微小力测试具有更高的分辨力,有利于人员对薄膜材料进行更有力的整体性能评估。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变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端的一侧。
[0008]如此设置,能够使应变传感器更精确更迅速的感应到第一横梁变形而产生的应变力,进一步提高薄膜剥离力测量的灵敏度。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底座及相对所述底座可伸缩的悬梁,所述悬梁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固定端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悬梁,所述悬梁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横梁运动。
[0010]如此设置,升降组件既能够通过悬梁及第一连接件带动第一横梁运动,又能够通过底座为部分牵拉组件提供安装平台。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拉组件包括第二横梁、牵引件、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导轨组件、滑轨组件及带有转角轨道的支撑台;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第二固定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端固设第一滑轮;所述支撑
台固定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所述滑轨组件及导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台;
[0012]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导轨及导轨支撑件,所述导轨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台,另一端通过导轨支撑件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转角轨道处;
[0013]所述滑轨组件包括滑轨及滑轨支撑件,所述滑轨支撑件的一端固连于所述导轨支撑件;所述第二滑轮固设于所述滑轨支撑件的另一端,所述固定台固定于所述滑轨,所述滑轨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滑轨能够沿所述导轨滑轮;
[0014]所述牵引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牵引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轮连接于所述固定台,所述悬梁带动所述牵引件运动,所述牵引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及所述转角轨道带动所述滑轨及所述导轨运动。
[0015]如此设置,牵引件能够配合两个滑轮、滑轨、导轨及转角轨道将上连接件上的测力组件与固定台的运动相关连,保证离型膜结构剥离过程中剥离角度不变,剥离点的裂纹尖端所在的空间位置不变,保证进一步采集图像测试数据的有效性。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牵引件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0017]如此设置,便于撕拉分离待测薄膜的基底层与剥离层。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运动方向。
[0019]如此设置,第一横梁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件能够使第一连接件更迅速稳定的带动第一横梁运动,保证第一横梁与薄膜材料剥离之间良好的力传递,使应变传感器更灵敏的检测剥离力。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均通过夹持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0021]如此设置,夹持件固定的方式既能够保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的稳定性,又便于测试人员对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进行长度调节,适应多种材料的剥离需求。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台为真空吸附台。
[0023]如此设置,真空吸附台既能够稳定固定薄膜材料的基底层,又能够避免对薄膜材料造成拉扯损坏,材料的固定和收取均更安全、迅速且方便,且真空吸附台能够克服薄膜、金属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的预张力。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还包括温度箱,所述固定台、测力组件及牵拉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温度箱内。
[0025]如此设置,温度箱加热的方式不会使加热件直接接触薄膜材料,能够避免待测薄膜材料在未加载测试之前受到额外的张力,保证测试结果不受到干扰,且封闭的温度箱能够使环境温度更均匀,相对于开放环境的加热方式,温度箱的封闭加热能够避免产生热对流现象,有利于光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箱开设有透明的观测窗,所述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还包括高速相机,所述高速相机设置于所述温度箱外并处于观测窗对应待测薄膜的剥离点处。
[0027]如此设置,采用高速相机观测,能够在获取剥离过程载荷位移曲线的同时,同步观
测薄膜材料、粘接剂材料的变形程度和变形过程,通过对高速相机采集的离型膜剥离过程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能够使薄膜材料性能测试结果更加丰富可靠。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离型膜剥离力测量方法,基于所述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所述离型膜剥离力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将应变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横梁,标定第一横梁的第一连接端受到的作用力与应变传感器的应变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
[0030]将待测薄膜的基底层固定于固定台;
[0031]将待测薄膜的剥离层的端部固定在第一横梁的第一连接端;
[0032]启动牵拉组件剥离所述待测薄膜的所述基底层与所述剥离层;
[0033]根据牵拉组件的位移数据以及所述应变传感器的应变数据,获得离型膜剥离的力学性能参数。
[0034]如此设置,能够实现角度、速度可控的离型膜剥离力的测量,更加全面可靠的评价待测离型膜剥离的力学性能,且测试过程更为稳定。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还包括高速相机;
[0036]所述启动牵拉组件剥离所述待测薄膜的所述基底层与所述剥离层步骤包括:
[0037]启动牵拉组件剥离所述待测薄膜的所述基底层与所述剥离层,控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10)、固定台(20)、测力组件(30)及牵拉组件(40),所述测力组件(30)及所述牵拉组件(40)均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10),所述固定台(20)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牵拉组件(40),所述固定台(20)用于固定待测薄膜的基底层;所述测力组件(30)包括第一横梁(31)及应变传感器(32),所述第一横梁(31)具有第一固定端(311)及第一连接端(312),所述第一固定端(311)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10),所述第一连接端(312)连接于所述待测薄膜剥离层的端部,所述应变传感器(32)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31),所述第一横梁(31)具有弹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传感器(32)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31)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端(311)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10)包括底座(11)及相对所述底座(11)可伸缩的悬梁(12),所述悬梁(12)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1),所述第一横梁(31)的第一固定端(311)通过第一连接件(13)连接于所述悬梁(12),所述悬梁(12)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横梁(31)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型膜剥离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组件(40)包括第二横梁(41)、牵引件(42)、第一滑轮(43)、第二滑轮(44)、导轨组件(45)、滑轨组件(46)及带有转角轨道(471)的支撑台(47);所述第二横梁(41)包括第二固定端(411)及第二连接端(412),所述第二固定端(411)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所述第二连接端(412)固设有第一滑轮(43);所述支撑台(47)固定于所述底座(11)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13)的一侧,所述滑轨组件(46)及导轨组件(45)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台(47);所述导轨组件(45)包括导轨(451)及导轨支撑件(452),所述导轨(451)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台(47),另一端通过导轨支撑件(452)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转角轨道(471)处;所述滑轨组件(46)包括滑轨(461)及滑轨支撑件(462),所述滑轨支撑件(462)的一端固连于所述导轨支撑件(452);所述第二滑轮(44)固设于所述滑轨支撑件(462)的另一端,所述固定台(20)固定于所述滑轨(461),所述滑轨(461)置于所述导轨(451)上,所述滑轨(461)能够沿所述导轨(451)滑轮;所述牵引件(4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轮(43),所述牵引件(4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轮(44)连接于所述固定台(20),所述悬梁(12)带动所述牵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家业孙明迁何志峰朱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