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炭地下气化注采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煤层气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煤炭地下气化注采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煤炭在我们生活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固体燃料,在世界能源利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煤炭在燃烧利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引起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出现雾霾和酸雨等气象灾害,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因此,清洁高效地开采煤炭资源必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煤炭清洁高效开采过程中煤炭地下气化是一种重要技术,除此以外,煤炭地下气化规模化开发利用,可形成天然气能源的战略接替,解决我国天然气对外过度依存的问题,实现可气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0003]我国是拥有煤气化炉技术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国家,几乎主流气化技术在国内均有应用,国内也在积累丰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大量具有自主特色的煤气化技术,也形成了良好的推广应用态势。但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针对地上气化技术,地下气化缺少规模化开发利用,到目前为止国内自营地下气化技术尚未成功,还处于试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炭地下气化注采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通过管道与地层(1)的储层连接的注入井口装置(2)和生产井口装置(4),注入井口装置(2)连接有绞车(3);还包括主控站(5)、注入井场、生产井场、火炬系统(13);所述注入井场包括井下气化与反应控制单元(6)、气化剂生产单元(7)、供热单元(8)、第一放空管路(9);所述生产井场包括:第二放空管路(10)、井下煤气产出与状态控制单元(11)、粗煤气处理单元(12);所述注入井口装置(2)上设置有氮气端口(B)和气化剂注入水端口(C),生产井口装置(4)上设置有氮气端口(B)和喷淋水端口(E),绞车(3)上设置有氧气端口(A)和点火液端口(D);还包括与氧气端口(A)连接的氧气注入系统、与氮气端口(B)连接的氮气注入系统、与气化剂注入水端口(C)连接的气化剂注入水系统、与点火液端口(D)连接的点火液系统和与喷淋水端口(E)连接的喷淋水系统;主控站(5)分别与氧气注入系统、氮气注入系统、气化剂注入水系统、点火液系统和喷淋水系统连接;所述主控站(5)包括工程师站(5
‑
1)、第一操作员站(5
‑
2)、第二操作员站(5
‑
3)、气化剂生产控制器(5
‑
4)、气化剂注入控制器(5
‑
5)、供热控制器(5
‑
6)、喷淋水控制器(5
‑
7)、发电控制器(5
‑
8)、火炬燃烧控制器(5
‑
9)、循环水控制器(5
‑
10)、数据采集板卡(5
‑
11);所述井下气化与反应控制单元(6)包括注入井氮气注入回路(6
‑
1)、注入井氧气注入回路(6
‑
2)、注入水回路(6
‑
3)、点火液注入回路(6
‑
4)、第一循环水回路(6
‑
5)、注入井传感器单元(6
‑
6);所述井下煤气产出与状态控制单元(11)包括:喷淋水注入回路(11
‑
1)、生产井氮气注入回路(11
‑
2)、第二循环水回路(11
‑
3)、氮气吹扫装置(11
‑
4)、气相色谱分析仪(11
‑
5)、生产井传感器单元(11
‑
6)、补水回路(11
‑
7);其中,注入井口装置(2)和生产井口装置(4)安装于地层(1)上方;绞车(3)与井下气化与反应控制单元(6)、注入井口装置(2)通过管道连接;井下气化与反应控制单元(6)与气化剂生产单元(7)管道连接;第一放空管路(9)、第二放空管路(10)与火炬系统(13)管道连接;井下煤气产出与状态控制单元(11)与粗煤气处理单元(12)管道连接;主控站(5)与绞车(3)、井下气化与反应控制单元(6)、气化剂生产单元(7)、供热单元(8)、井下煤气产出与状态控制单元(11)、粗煤气处理单元(12)、火炬系统(13)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炭地下气化注采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站(5)中所述工程师站(5
‑
1)、第一操作员站(5
‑
2)、气化剂生产控制器(5
‑
4)、气化剂注入控制器(5
‑
5)、供热控制器(5
‑
6)安装于注入井场;所述第二操作员站(5
‑
3)喷淋水控制器(5
‑
7)、发电控制器(5
‑
8)、火炬燃烧控制器(5
‑
9)、循环水控制器(5
‑
10)安装于生产井场;所述数据采集板卡(5
‑
11)采集注入井传感器单元(6
‑
6)、生产井传感器单元(11
‑
6)和气相色谱分析仪(11
‑
5)处返回的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炭地下气化注采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剂注入控制器(5
‑
5)控制注入井氮气注入回路(6
‑
1)、注入井氧气注入回路(6
‑
2)、注入水回路(6
‑
3)、点火液注入回路(6
‑
4)、第一循环水回路(6
‑
5);所述喷淋水控制器(5
‑
7)控制喷淋水注入回路(11
‑
1)、第二循环水回路(11
‑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炭地下气化注采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井传感器单元(6
‑
6)、生产井传感器单元(11
‑
6)、气相色谱分析仪(11
‑
5)将温度、压力、流量、粗煤气组分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板卡(5
‑
11)实时传输至工程师站(5
‑
1)、第一操作员站(5
‑
2)、第二操作员站(5
‑
3);通过控制注入井氮气注入回路(6
‑
1)、生产井氮气注入回路(11
‑
2)
调节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于建林,李唯,杜仕涛,赖晓斌,周明军,李峰,陈运强,马艳琳,徐嘉爽,陈情来,陈宇,王亚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