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下剥离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859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下剥离操作装置,涉及皮下组织再生技术领域,包括针管,所述针管内部滑动设置有推板,推板右侧外壁上设置有推杆,针管设置有顶盖,所述针管上还设置有剥离针,剥离针与推板连接,所述针管内腔中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装于剥离针外侧,所述复位弹簧右侧末端与推板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左侧末端与针管左侧管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剥离针对患者进行皮下操作,减小了操作创面以及患者的不适感,同时配合刻度使用,方便了医务人员对剥离层次以及深浅度的把控,提高了皮下操作的质量,可更换式的针头,减少了因针头重复使用而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保证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证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证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下剥离操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皮下组织再生
,具体是一种皮下剥离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皮下剥离组织再生技术是通过器械深入皮下受损的细胞,经过反复刺激,让断裂的组织细胞进行再生修复,可有效改善面部、颈部由组织细胞胶原流失引起的凹陷、褶皱。传统的皮下剥离技术在操作上一直使用中医的银针,至今仍然很多医生还在使用,由于针刺的层次、深浅度掌握准确性差,容易引起出血、淤肿、痛感强、手术效果达不到预期。
[0003]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1187448U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皮下组织钝性剥离器,包括一剥离器,剥离器包括一手柄,手柄上安有一连杆,连杆的上部设有一呈长条状的剥离端。本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皮下组织钝性剥离器,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剥离皮下组织时,通过连杆深入皮下后通过剥离端进行剥离操作,所需切口较小,对于皮下组织剥离创伤较小;且剥离端在剥离皮下组织时为顿性剥离,不易对皮下血管及神经造成损伤,避免了皮下组织肿胀程度较高,利于术后恢复。
[000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皮肤进行切口,从而进行剥离工作,在此过程中容易导致患者的不适感增加,同时无法对于剥离的层次以及深浅度进行掌控,容易引起出血、淤肿、痛感强、手术效果达不到预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下剥离操作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皮下剥离操作装置,包括针管,所述针管内部滑动设置有推板,推板右侧外壁上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贯穿针管右侧管壁且与针管滑动连接,所述针管上还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顶盖,所述针管上还设置有剥离针,所述剥离针的右侧末端设置与推板连接,所述剥离针左侧贯穿顶盖且与顶盖滑动连接,所述针管内腔中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装于剥离针外侧,所述复位弹簧右侧末端与推板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左侧末端与针管左侧管壁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管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针管外壁上还设置有与推板配合使用的刻度。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管上设置有把手。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杆右侧末端设置有推头。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盖上还设置有与剥离针配合使用的定位套筒。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刻度所指代的数值即为剥离针推出长度,单位为mm。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利用剥离针对患者进行皮下操作,避免了对患者皮肤进行切口工作,减小了操作创面,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不适感,有助于术后的恢复;
[0015]2、在刻度以及可伸缩剥离针的作用下,方便了医务人员对剥离层次以及深浅度的把控,减少了因刺入过深或过浅而导致皮下操作质量降低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皮下操作的质量;
[0016]3、可更换式的针头,减少了因针头重复使用而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保证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此外可以自动回收的剥离针,也方便了医务人员进行对此剥离的实际操作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主视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顶盖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注释:1、针管;101、刻度;102、观察窗;103、把手;2、推杆;201、推头;3、推板;4、复位弹簧;5、顶盖;501、定位套筒;6、剥离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对本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
[0022]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皮下剥离操作装置,包括针管1,所述针管1内部滑动设置有推板3,推板3右侧外壁上设置有推杆2,所述推杆2贯穿针管1右侧管壁且与针管1滑动连接,利用推杆2即可带动推板3在针管1内部左右移动,所述针管1上还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顶盖5,所述针管1上还设置有剥离针6,所述剥离针6的右侧末端设置与推板3连接,所述剥离针6左侧贯穿顶盖5且与顶盖5滑动连接,此时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皮下剥离手术时,利用推杆2推动推板3在针管1内腔中左右移动,此时推板3推动剥离针6向左侧移动,从而将剥离针6推出针管1内部,从而使得医务人员可以利用剥离针6对患者进行皮下剥离操作,方便了医务人员将剥离针6插入至患者皮下进行相应的剥离操作,此外因顶盖5与针管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方便了将顶盖5从针管1上取下,进而对剥离针6进行更换,所述剥离针6的针头为扁平状的钝性针,其可以更好地刺穿患者皮肤并对皮下组织进行剥离工作,此外剥离针6为一次性医疗针头,方便了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更好,减少了因针头重复使用而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保证了该操作装置使用的安全性,所述顶盖5上还设置有与剥离针6配合使用的定位套筒501,在定位套筒501的作用下,不仅可以使得剥离针6更好的被从针管1中推出,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定位作用,保证了对于患者进行皮下操作时的准确性,减少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的情况发生。
[0024]所述推杆2右侧末端设置有推头201,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皮下剥
离操作时,医务人员可以推动推头201将剥离针6从针管1中推出,即可使得医务人员利用剥离针6对患者进行皮下剥离工作。
[0025]所述针管1内腔中还设置有复位弹簧4,所述复位弹簧4套装于剥离针6外侧,所述复位弹簧4右侧末端与推板3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左侧末端与针管1左侧管壁连接,当医务人员完成对于患者皮下剥离工作后,松开推头201,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可以将剥离针6的针头从患者皮下带离并使得剥离针6归位,进而方便后续使用。
[0026]所述针管1上还设置有观察窗102,所述针管1外壁上还设置有刻度10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皮下操作时,通过按压推头201带动推杆2以及推板3移动,进而将剥离针6从针管1内部推出,同时可以通过观察推板3与刻度101所对应的数值,从而判断出剥离针6推出的长度,进而更好地对患者进行皮下操作,所述刻度101所指代的数值即为剥离针6推出长度,单位为mm,所述针管1上还设置有把手103,在把手103的作用下,方便了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此时医务人员可以根据针刺情况,对针刺的层次以及深度进行控制,从而更好地对患者进行皮下剥离工作,同时患者在此过程中无痛感,轻微肿胀不出血,医务人员反复操作两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下剥离操作装置,包括针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内部滑动设置有推板(3),推板(3)右侧外壁上设置有推杆(2),所述推杆(2)贯穿针管(1)右侧管壁且与针管(1)滑动连接,所述针管(1)上还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顶盖(5),所述针管(1)上还设置有剥离针(6),所述剥离针(6)的右侧末端设置与推板(3)连接,所述剥离针(6)左侧贯穿顶盖(5)且与顶盖(5)滑动连接,所述针管(1)内腔中还设置有复位弹簧(4),所述复位弹簧(4)套装于剥离针(6)外侧,所述复位弹簧(4)右侧末端与推板(3)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左侧末端与针管(1)左侧管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医韩国际整形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