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桥墩的钢丝绳互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49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固桥墩的钢丝绳互锁结构,包括第一孔道、第二孔道、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一锚夹具、第二锚夹具、第三钢丝绳及第三锚夹具;第一孔道与第二孔道均沿桥墩的径向贯穿桥墩,且在空间上垂直且错位布设;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穿设于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第一钢丝绳两端和第二钢丝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锚夹具和第二锚夹具锚固于桥墩;第一锚夹具或第二锚夹具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锚板;第三钢丝绳在锚板与桥墩之间缠绕于桥墩外周,第三锚夹具锚夹于第三钢丝绳的两端,所述锚板用于压紧第三钢丝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加固桥墩的钢丝绳互锁结构,能够改善环向加固效果,提高桥墩加固结构的安全性。提高桥墩加固结构的安全性。提高桥墩加固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桥墩的钢丝绳互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墩柱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固桥墩的钢丝绳互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桥墩存在竖向开裂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在桥墩圆周方向缠绕钢丝绳和施加预应力进行加固,但是现有技术的向加固结构中,钢丝绳对桥墩环向加固力不明显,特别是对于非圆形截面的桥墩,钢丝绳在受桥墩折角及钢丝绳本身结构的影响,不能与桥墩表面接触,导致钢丝绳的张拉力不能传递的桥墩表面,不能有效的解决桥墩开裂问题;钢丝绳松弛率较大,在长期服役过程中,被加固体的加固力产生损失,影响加固效果;同时钢丝绳在服役过程中,发生断丝或锚固失效,钢丝绳散开将对桥墩周围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固桥墩的钢丝绳互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加固结构钢丝绳张拉力不能传递至桥墩表面,钢丝绳松弛率较大影响加固效果,钢丝绳在服役过程中发生断丝或锚固失效造成安全隐患等问题。
[0004]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加固桥墩的钢丝绳互锁结构,包括第一孔道、第二孔道、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一锚夹具、第二锚夹具、第三钢丝绳及第三锚夹具;所述第一孔道与第二孔道均沿桥墩的径向贯穿桥墩,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在空间上垂直且错位布设;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穿设于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第一钢丝绳两端和第二钢丝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锚夹具和第二锚夹具锚固于桥墩;所述第一锚夹具或第二锚夹具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锚板;所述第三钢丝绳在锚板与桥墩之间环向缠绕于桥墩外周,所述第三锚夹具锚夹于第三钢丝绳的两端,所述锚板用于压紧第三钢丝绳。
[0006]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布置在桥墩不同的截面上,通过第一钢丝绳和/或第二钢丝绳的锚固力带动锚板压紧第三钢丝绳,从而使第一钢丝绳和/或第二钢丝绳与环向布设的第三钢丝绳形成互锁锚固结构,能够改善环向布设的第三钢丝绳与桥墩表面接触效果,提高对桥墩环向加固效果;互锁结构还可以避免环向布设的第三钢丝绳及第三锚夹具或贯穿桥墩的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及其锚夹具失效后,钢丝绳散开或弹出,对周围环境及人员造成安全隐患,提高了桥墩加固结构的安全性;此外,在第三钢丝绳应力损失后,通过对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进行张拉可补偿第三钢丝绳的应力损失,施工方便。
[0007]其施工过程为:
[0008]1、在桥墩的不同截面上,根据设计的数量要求垂直钻通第一孔道、第二孔道;
[0009]2、将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分别穿设于第一孔道、第二孔道;
[0010]3、将第三钢丝绳环形缠绕于桥墩钻通第一孔道和/或第二孔道的截面附近,避开第一钢丝绳或第二钢丝绳,通过第三锚夹具将第三钢丝绳的两端连接;
[0011]4、将第一锚夹具和/或第二锚夹具的锚板夹紧固定在第一孔道和/或第二孔道所
对应孔口附近的第三钢丝绳上;
[0012]5、对第三钢丝绳进行预应力张拉、锚固,再分别对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进行张拉、锚固夹紧,实现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三钢丝绳的互锁结构。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锚夹具包括锚板、锥形夹片,所述锚板设有贯穿其端面的锥形锚孔,所述锥形夹片的外锥面与锥形锚孔的内锥面相配合,用于夹紧第一钢丝绳。本技术方案采用锥形夹片与锥形通孔锚板相配合的锚夹具,便于安装施工。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锚板与桥墩相对的侧壁上还设有与第三钢丝绳紧配合的凹槽。凹槽能够在不影响第三钢丝绳与桥墩表面接触效果的同时方便第三钢丝绳的安装定位。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加固桥墩的钢丝绳互锁结构,采用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与环向布设的第三钢丝绳形成互锁锚固结构,能够改善环向布设的第三钢丝绳与桥墩表面接触效果,提高对桥墩环向加固效果;互锁结构还可以避免环向布设的第三钢丝绳及第三锚夹具或贯穿桥墩的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及其锚夹具失效后,钢丝绳散开或弹出,对周围环境及人员造成安全隐患,提高桥墩加固结构的安全性;此外,在第三钢丝绳应力损失后,通过对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进行张拉可补偿第三钢丝绳的应力损失,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第一钢丝绳与第三钢丝绳的互锁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述桥墩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所述第二钢丝绳与第三钢丝绳的互锁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桥墩;10、第一孔道;11、第一钢丝绳;12、第一锚夹具;121、第一锚板;20、第二孔道;21、第二钢丝绳;22、第二锚夹具;221、第二锚板;31、第三钢丝绳;32、第三锚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加固桥墩1的钢丝绳互锁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结构包括第一孔道10、第二孔道20、第一钢丝绳11、第二钢丝绳21、第一锚夹具12、第二锚夹具22、第三钢丝绳31及第三锚夹具32;所述第一孔道10与第二孔道20均沿桥墩1的径向贯穿桥墩1,所述第一孔道10和第二孔道20在空间上垂直且错位布设,即第一孔道10和第二孔道20布置在桥墩1不同的截面上,分别用于容纳第一钢丝绳11和第二钢丝绳21;所述第一钢丝绳11和第二钢丝绳21分别穿设于第一孔道10和第二孔道20,第一钢丝绳11两端和第二钢丝绳21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锚夹具12和第二锚夹具22锚固于桥墩1,即第一锚夹具12用于将第一钢丝绳11锚固于第一孔道10的两端,第二锚夹具22用于将第二钢丝绳21锚固于第二孔道20的两端,每个第一锚夹具12包括位于第一钢丝绳11两端的锚固结构,每个第二锚夹具22包括位于第二钢丝绳12两端的锚固结构;所述第一锚夹具12包括第一锚板121;所述第三钢丝绳31在第一锚板121与桥墩1之间缠绕于桥墩1外周,所述第三锚夹具32锚夹于第三钢丝绳31的
两端,使第三钢丝绳31形成对桥墩1的环向锚固结构,所述第一锚板121用于压紧第三钢丝绳31,即通过第一钢丝绳11的预应力,带动第一锚板121压紧第三钢丝绳31,提高第三钢丝绳31与桥墩1表面接触效果;
[0024]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桥墩1为八边形结构,第一孔道10贯穿间距较小的两个侧面,第二孔道20贯穿间距较大的两个侧面,第一孔道10和第二孔道20的具体数量根据第一钢丝绳11和第二钢丝绳21的数量确定,第一钢丝绳11和第二钢丝绳21的数量可根据桥墩1的具体开裂情况或具体需要加固的位置等因素确定,在此不做限定;第一锚夹具12具体采用带有第一锚板121的结构,还包括锥形夹片,所述第一锚板121设有贯穿其端面的、且与锥形夹片相配合的锥形锚孔,用于夹紧第一钢丝绳11,每根第一钢丝绳11对应的两个第一锚夹具12分别在对应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桥墩的钢丝绳互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孔道、第二孔道、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一锚夹具、第二锚夹具、第三钢丝绳及第三锚夹具;所述第一孔道与第二孔道均沿桥墩的径向贯穿桥墩,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在空间上垂直且错位布设;所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穿设于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第一钢丝绳两端和第二钢丝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锚夹具和第二锚夹具锚固于桥墩;所述第一锚夹具或第二锚夹具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锚板;所述第三钢丝绳在锚板与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进曹皓雷欢吴志刚刘志权刁凯庞锐剑殷亮李小祥朱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