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薄型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43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4
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如下高性能薄型扬声器。板和外部磁体分割成n个,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支架部支撑音圈的外侧表面且上述支架部的侧面外部向上述外部磁体和上述板的分割成上述n个的间隙空间延伸,上述扬声器包括:振动板,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振动的方式安装且包括与上述支架部的外侧端部配合的主体部、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延伸而与引导件配合的内侧边缘部、向上述主体部的外侧延伸而与上部框架部配合的外侧边缘部;以及阻尼器部,其将上述支架部与上述上部框架部之间配合。上述支架部与上述上部框架部之间配合。上述支架部与上述上部框架部之间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性能薄型扬声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性能薄型扬声器,更详细地讲,所涉及的高性能薄型扬声器构成为,板和外部磁体分割成n个,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支架部支撑音圈的外侧表面且支架部的侧面外部向外部磁体和板的分割成n个的间隙空间延伸,扬声器包括:振动板,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振动的方式安装且包括与支架部的外侧端部配合的主体部、向主体部的内侧延伸而与引导件配合的内侧边缘部、向主体部的外侧延伸而与上部框架部配合的外侧边缘部;以及阻尼器部,其将支架部与上部框架部之间配合。由于将振动板和阻尼器部全部移动到磁场部的外部,因此,能够使音圈所具有的上下振幅的工作范围在薄的构造内最大化,且能够实现薄的构造,因而能够使用比过去更厚的磁体,因此,尽管薄却性能进一步提高而能够得到高输出,且能够提高音质。

技术介绍

[0002]图1是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扬声器的构成的侧剖视图。
[0003]如图1所示,现有的扬声器包括框架10、设置于上述框架10内部且形成为环形的磁铁111、分别设置于磁铁111的上部和下部的上部板112、下部板113,且与极片114一起构成了磁路。
[0004]这里,设置于上述磁铁111的附近的线圈卷绕于线轴120的外周面,上述线轴120其大致中央部分通过阻尼器121支撑于框架10而构成为能够沿上下方向振动。另外,在线轴120的上端配合有振动板130,该振动板130通过由可弹性变形的原材料制成的边缘140而与框架10连接。
[0005]另一方面,在上部板112与极片114之间由磁铁而形成有磁力,若对线圈122施加电流,则上述振动板130通过洛伦兹力而沿上下方向振动,从而向外部传递声音。
[0006]就根据这种现有技术的扬声器而言,扬声器须具有在振动板130的高度上进一步增加了上部板112、下部板113以及磁铁111的厚度的高度程度的厚度,因此存在导致整体厚度不可避免地增加的问题。另外,为了减小整体厚度而曾有过使上部板112、下部板113以及磁铁111的厚度等变薄的尝试,但在这样减小厚度的情况下,磁力的强度变弱,从而存在输出减小且音质下降的问题。
[0007]并且,在振动板130以大振幅振动的情况下,虽然具有能够得到高输出的效果,但如附图中所示,由于阻尼器121设置于线轴120与框架10之间且水平配置于上部板112的上部,因而卷绕于线轴120的音圈所具有的上下振幅的工作范围由于与上部板112的干涉而不可避免地变窄,导致振动板130的振幅也变窄,因此存在限制输出增大到一定大小以上的问题。
[0008]与此相关地、根据现有专利文献即韩国授权技术第20

0371619号(2004年12月21日授权,技术的名称:设置有阻尼器的薄型扬声器),公开了如下技术构成:本技术涉及一种设置有阻尼器(damper)的薄型扬声器(Thin Speaker),该扬声器包括:基体,其包括向上开口的容纳口;电磁组件,其设置于上述容纳口内,且至少包括磁轭(yoke)、磁
铁、电极板(Pole Piece)以及音圈;以及振动膜,其以边缘包围上述基体的容纳口边缘的方式连接,在上述振动膜中心设置有具有波浪形剖面的阻尼器,上述电磁组件的音圈设置于上述振动膜的与上述容纳口相对的侧面且附着于阻尼器的外部边缘,阻尼器中心固定于上述电磁组件。
[0009]然而,音圈所具有的上下振幅的工作范围不可避免地变窄,导致振动板130的振幅也变窄,因此存在限制输出增大到一定大小以上的问题。
[0010]在先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技术公报第20

0371619号(2004年12月21日),设置有阻尼器的薄型扬声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技术问题
[0014]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研究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薄型扬声器,该扬声器构成为,板和外部磁体分割成n个,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支架部支撑音圈的外侧表面且支架部的侧面外部向外部磁体和板的分割成n个的间隙空间延伸,扬声器包括:振动板,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振动的方式安装且包括与支架部的外侧端部配合的主体部、向主体部的内侧延伸而与引导件配合的内侧边缘部、向主体部的外侧延伸而与上部框架部配合的外侧边缘部;以及阻尼器部,其将支架部与上部框架部之间配合。由于将振动板和阻尼器部全部移动到磁场部的外部,因此,能够使音圈所具有的上下振幅的工作范围在薄的构造内最大化,且通过薄的构造却能够使用更厚的磁体,因而尽管薄但性能进一步提高而能够得到高输出,且能够提高音质。
[0015]解决问题方案
[0016]旨在达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技术的高性能薄型扬声器构成为,板和外部磁体分割成n个,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支架部支撑音圈的外侧表面且上述支架部的侧面外部向上述外部磁体和上述板的分割成上述n个的间隙空间延伸,上述扬声器包括:振动板,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振动的方式安装且包括与上述支架部的外侧端部配合的主体部、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延伸而与引导件配合的内侧边缘部、向上述主体部的外侧延伸而与上部框架部配合的外侧边缘部;以及阻尼器部,其将上述支架部与上述上部框架部之间配合。
[0017]这里,上述扬声器包括下部装配体部和上部装配体部,上述下部装配体部包括:下部框架部,其覆盖上述扬声器的下部且沿上下方向具有开口;磁轭,其位于上述下部框架部的上部而覆盖上述下部框架部的开口;内部磁体,其位于上述磁轭上部;极片(pole piece),其位于上述内部磁体上部;外部磁体,其位于上述磁轭上部且配置成沿着上述内部磁体的侧围靠近上述内部磁体并分割成n个;以及板,其位于上述外部磁体上部且配置成沿着上述极片的侧围靠近上述极片并分割成上述n个。
[0018]另外,上述上部装配体部包括:上部框架部,其覆盖上述扬声器的上部且沿上下方向具有开口;盖子,其覆盖上述上部框架部;引导件,其与上述盖子的下部配合;线轴(bobbin),其包围上述内部磁体并插入上述内部磁体与上述外部磁体之间;音圈,其卷绕于上述线轴并根据所施加的电信号而使上述线轴上下振动;支架部,其将上述音圈从外侧表
面支撑,且上述支架部的侧面外部向上述外部磁体和上述板的分割成上述n个的间隙空间延伸;振动板,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振动的方式安装且包括与上述支架部的外侧端部配合的主体部、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延伸而与上述引导件配合的内侧边缘部、向上述主体部的外侧延伸而与上述上部框架部配合的外侧边缘部;以及阻尼器部,其将上述支架部与上述上部框架部之间配合。
[0019]另外,在将上述板和上述外部磁体分割成上述n个时,优选沿着外周方向以相同的角度均匀地分割。
[0020]另外,上述支架部优选包括:n个内部延伸部,其侧面外部向上述板和上述外部磁体的分割成上述n个的各间隙空间延伸,且其内侧端支撑上述音圈的外侧表面;以及圆形部,其具有圆形形状且将上述n个内部延伸部相互连接。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高性能薄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板和外部磁体分割成n个,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支架部支撑音圈的外侧表面且上述支架部的侧面外部向上述外部磁体和上述板的分割成上述n个的间隙空间延伸,上述扬声器包括:振动板,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振动的方式安装且包括与上述支架部的外侧端部配合的主体部、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延伸而与引导件配合的内侧边缘部、向上述主体部的外侧延伸而与上部框架部配合的外侧边缘部;以及,阻尼器部,其将上述支架部与上述上部框架部之间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薄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扬声器包括下部装配体部和上部装配体部,上述下部装配体部包括:下部框架部,其覆盖上述扬声器的下部且沿上下方向具有开口;磁轭,其位于上述下部框架部的上部而覆盖上述下部框架部的开口;内部磁体,其位于上述磁轭上部;极片,其位于上述内部磁体上部;外部磁体,其位于上述磁轭上部且配置成沿着上述内部磁体的侧围靠近上述内部磁体并分割成n个;以及,板,其位于上述外部磁体上部且配置成沿着上述极片的侧围靠近上述极片并分割成上述n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性能薄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装配体部包括:上部框架部,其覆盖上述扬声器的上部且沿上下方向具有开口;盖子,其覆盖上述上部框架部;引导件,其与上述盖子的下部配合;线轴,其包围上述内部磁体并插入上述内部磁体与上述外部磁体之间;音圈,其卷绕于上述线轴并根据所施加的电信号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映俊郭一焕高宽昊
申请(专利权)人:埃索尼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