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8421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将孵化出的3日龄仔鱼放入培育池中,仔鱼的放养密度为15~20万尾/亩,经20~25天时间,培育成2.5~3cm的夏花鱼种。培育池为面积2~3亩的土池,池底淤泥厚为25~30cm,池中放入装有肥料的缓释袋,池背阳面处设有暂养区,其面积为培育池的1~1.5%,底部采用无毒、表面光滑的波纹形状的硬质材料,暂养区设增氧气头1~2个/平方米。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搭建暂养区的技术,将暂养阶段与夏花培育合二为一,装配简单,操作程序简略,管理容易,鱼种成活率在80%以上;采用肥料缓释技术,能保持塘底清洁,实现了无公害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类的养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 育技术,属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黄颡鱼(Psei/do6agri/s fuJ"cfraco Richardson)属鲶形目、據科、黄颡鱼 属。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体中,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髙的鱼类。其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无肌间剌,深受大众喜爱,国内外市场需求日益增 长。此外,黄颡鱼具有对生态环境适应性强,耐广温,抗病力强,食性杂,饵 料系数低,可活鲜上市等特点,因此,发展黄颡鱼养殖业具有良好的前景,它 既可以获得较髙的经济效益,又可作为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的优良品种,满足 人们对特种水产品的需求,全国各地均在研究,发展规模养殖。无公害黄颡鱼产业化生产的基础是苗种鱼种的规模化生产。自上个世纪八 十年代开始,在"黄颡鱼生物学特点及其繁殖和饲养"—文中公开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以来,全国各地科研人员对黄颡鱼 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人工繁殖技术已趋于 成熟。因此,鱼苗鱼种规模化培育技术是成为黄颡鱼规模化养殖的关键技术。 刚孵出的黄颡鱼仔鱼全长约4.8 5.5毫米,身体无色透明,行动能力很差, 腹部膨大的卵黄囊使其不能自由游动,喜欢集聚侧卧在水体的底部,也用口下 方的"胡须状"附着器将身体黏附在鱼巢或水泥池壁,这属于仔鱼的"静止附 着阶段"。当孵化出后24 26小时,胸鳍出现后,此阶段(黏附)便结束。这一 阶段的仔鱼当缺乏黏附条件时便会出现大批死苗现象。当孵化后第四天,仔鱼 全长8.5亳米左右,胸鳍、尾鳍部分鳍条出现黑色素分布,臀鳍条原基出现,卵 黄襄缩小,此时的仔鱼可以头顶头地集群游动。与此相对应的黄颡鱼苗摄食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刚孵化出的仔鱼(0 2日龄),口和肛门均不能张开, 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源,称为内源性营养阶段第二阶段为混合营养阶段(2 4日龄),此时的仔鱼随着个体的生长,卵黄逐渐变小, 一方面仍在吸收卵 黄营养,另一方面开始从外界摄食部分食物(小型轮虫和人工投喂的蛋黄粉末 等);第三阶段为外源性营养阶段(4 5日龄),此时仔鱼的内源营养全部吸收 完,完全依靠摄食外界食物为营养(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人工投喂的蛋黄等)供 身体发育。据于黄颡鱼苗上述生物学特性,在"黄颡鱼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书中提出了黄颡鱼的苗种培育分为鱼苗暂养(刚孵化 到0.9cm以上)、夏花培育(1.0 5cm)、大规格鱼种地培育三个阶段,其中,鱼 苗暂养方式有微流水水泥池暂养、网箱暂养、大卵化缸内暂养。在"黄颡鱼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试验" — 文中公开了一种用水泥池内置网箱,采用微流水方式的夏花培育模式,当受精 卵孵出4 5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能分散平游、主动摄食1 2天后进行放养。 以蛋黄浆及打捞的浮游生物,后期加少量人工饲料为食粮,养殖22天后的夏花 鱼种平均规格为2.8cm ,成活率为939L这种方法养殖效果好,但要用水泥池流 水养殖,靠蛋黄浆及打捞的浮游生物为饲料,基建耗电费用大,费工费时,同 时,残饵粪便容易将网衣堵塞,容易造成网箱内缺氧。网箱培育黄颡鱼夏花的 推广难度较大。在"鄱阳湖黄颡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 一文中采用暂养到1.2c迈时进行土池及水泥池流水培育夏花鱼种,收获时流水水 泥池的鱼种平均规格为3.26cm,成活率为25.696; 土池培育池的鱼种平均规格为 8.6cm,成活率为33.6%, 土池的培育效果显著好于流水水泥池,但原低于93% 的成活率。就其原因,黄颡鱼鱼苗集约化培育投喂人工词料,营养不能完全符 合黄颡鱼苗的营养需求同时,培育过程水质控制十分严格,必须保持全天24h 有微流水,同时用空气压缩机增氧,定期将池底污物吸出,防治疾病发生,必 须每天巡池,稍有疏忽,造成大量鱼苗的死亡。而土池培育水体大,水质条件 好,又以天然饵料培育,因此,无论规格还是成活率均好于流水水泥池。在"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文中采用玻璃 缸水槽或水泥池将黄颡鱼仔鱼暂养5-6天后进行土池培育,养殖3个月后的秋片 平均体长为ll. 98cm,成活率为36.44%。在"利用工人孵化卤虫工厂化培育黄颡鱼乌仔技术"—文中,采用人工孵化卤虫在流水水泥池培育黄颡鱼乌仔,养成2.0~ 2.5cm乌仔的成活率为61.61)6。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黄颗鱼水花到乌仔的培育成活 率较高,不受天气、气温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全天候生产,且利于集中销售, 方便用户。但需专门进行卤虫孵化,水电费、人工费较大。这一生产技术在广 大养殖者中推广不太容易。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操作、管理方便,成活率髙、容易推广的黄颡鱼 规模化养殖技术还未见报道和公开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简单,操作程序简略, 管理容易,夏花鱼种成活率髙的。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黄颡鱼夏花鱼 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将孵化出的3日龄仔鱼放入培育池中,仔鱼的放养密度为 15 20万尾/亩,经20 25天时间,培育成2. 5 3cm的夏花鱼种所述的培 育池为面积2 3亩的土池,池底淤泥厚为25 30cm,池中放入装有肥料的缓 释袋,池的背阳面处设有暂养区;所述的暂养区,其面积为培育池的1 1.5%, 底部采用波纹形状的无毒、表面光滑的硬质材料,暂养区设增氧气头1 2个/ 平方米。孵化出的3日龄仔鱼在早上7: 00 8: OO放入培育池中。 暂养区底部为具有波纹形状的塑料板、彩钢板或石棉瓦,波纹的高为3 5cm,宽为10 15cm。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仔鱼暂养与夏花培育阶段合二为一,由于采用了波 纹状硬质材料如石棉瓦等代替网箱的技术,可以避免因增氧气头直接放入土池 将底泥搅混使鱼苗呛死;硬质材料能使布苗均匀,避免因网箱皱褶使鱼苗堆积 造成死苗事件还可以将鱼苗直接放入大池,水体交流量大,避免因网箱网目 堵塞而造成箱体缺氧死苗的事件发生;因黄颡鱼一开始布在板上,开始投饵也 在板上,因此,即使黄颡鱼能自由游动后离开暂养区,但已经养成回到暂养区 的石棉瓦上觅食的习惯,所以在后期石棉瓦起到食台的作用,便于观察鱼苗的5吃食、活动等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 本专利技术根据黄颡鱼仔鱼具有卵黄囊大、活动能力弱、以天然浮游生物为 开口馎料、需氧量髙的生物学特点,改传统的水泥池流水培育及土池密眼网箱 培育等封闭或半封闭培育模式为开放式培育模式,将暂养阶段与夏花培育合二 为一,暂养区采用波纹形状的无毒、表面光滑的硬质材料,隔离了黄颡鱼仔鱼 与土池底泥,避免了在增氧时搅动土池底泥,有机物耗氧造成池底缺氧而使鱼 苗死亡的事件发生。同时,驯化黄颡鱼定时、定点索饵的习性,省工省时省费 用,养殖效果髙。2. 改直接施肥于土池为采用用肥料袋直接放到池子中肥水的方法,可根据 池塘水体中浮游生物丰度随时调节肥料袋数量,灵活方便,可操作性强,较好 地控制水质。同时,池肥料袋中营养成份浸出后,将肥料渣移出池塘,塘底保 持清洁,拉网捕苗时避免因肥料残渣缠绕鱼苗造成死苗的结果,实现了黄颡鱼 的无公害养殖。附图说明图1是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培育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土池;2、肥料缓释袋;3、暂养区;4、增氧气头;5、增氧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孵化出的3日龄仔鱼放入培育池中,仔鱼的放养密度为15~20万尾/亩,经20~25天时间,培育成2.5~3cm的夏花鱼种;所述的培育池为面积2~3亩的土池,池底淤泥厚为25~30cm,池中放入装有肥料的缓释袋,池背阳面处设有暂养区;所述的暂养区,其面积为培育池的1~1.5%,底部采用无毒、表面光滑的波纹形状的硬质材料,暂养区设增氧气头1~2个/平方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学宏许爱国杨彩根王志林陈祖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苏州市水产养殖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