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以及循环生态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8395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养殖池,包括池体,池体的侧壁竖向设置;池体的底壁包括从池体边缘至池体中心处的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和第三倾斜段;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和第三倾斜段均从上至下向靠近池体中心处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之间的夹角α小于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殖池以及循环生态养殖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的
,具体涉及一种养殖池以及循环生态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养殖池养殖鱼类、虾类等水产,鱼虾粪便和饲料残渣等固体污物易堆积在养殖池底部。为了避免出现池水富营养化和鱼虾致病等问题,需要对养殖池内的固体污物进行定期清理。传统的做法是,先将养殖池水放掉一部分,再通过安装于岸边的抽水泵将养殖池底部的固体污物随池水一起抽出。为了避免鱼虾受到新通入的池水的刺激,不能将养殖池内的旧池水全部抽排干净,需留部分旧池水在养殖池内,使鱼虾慢慢适应和过渡。而采用抽水泵进行抽排时,鱼虾受到刺激容易在池水中快速游动,池水受到扰动、养殖池底部的固体污物悬浮于池水中。故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抽排,存在抽排不尽、操作繁琐等问题。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2110459131.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漏斗形池塘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其鱼池为漏斗形结构,旋涡助力装置使鱼池中的池水形成旋涡,加快鱼粪、残饵等固体污物从鱼池锥形侧面向底部中心排污口的集聚速度,进而使固体污物从排污口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的侧壁(101)竖向设置;所述池体(1)的底壁包括从所述池体(1)边缘至所述池体(1)中心处的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倾斜段(102)、第二倾斜段(103)和第三倾斜段(104);所述第一倾斜段(102)、第二倾斜段(103)和第三倾斜段(104)均从上至下向靠近所述池体(1)中心处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段(102)与第二倾斜段(103)之间的夹角α小于180
°
;所述第二倾斜段(103)与第三倾斜段(104)之间的夹角β大于180
°
;所述第二倾斜段(103)与第三倾斜段(104)的相交处,设置有辅助排污口(106),所述辅助排污口(106)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辅助排污口(106)绕所述池体(1)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池体(1)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主排污口(1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集污坑(107),所述主排污口(105)位于所述集污坑(107)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坑(107)为圆柱形坑,其深度为0.5米,横截面的直径为2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污口(105)和辅助排污口(106)处均安装有拦网。5.采用如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水增氧泵(2)、推水增氧机(3)、沉淀池(6)、生物处理池(7)、蓄水池(8)和抽水泵(13);所述升水增氧泵(2)通过第一安装座安装,且位于所述池体(1)中心处的水面上;所述升水增氧泵(2)使所述池体(1)中心处的池水从下至上流动,并形成从所述池体(1)上层池水的中心处到所述池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龙陈炳银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龙兴大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