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775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步骤:步骤S1,使养殖池中的池水形成绕养殖池自身轴线螺旋向下流动的旋涡;使养殖池中心处的池水从下至上流动,且形成从养殖池上层池水的中心处到养殖池边缘、再到养殖池底部、再到养殖池下层池水的中心处、再到养殖池上层池水的中心处的环流;步骤S2,养殖池池水中的固体污物随水流从养殖池底部中心处的主排污口排出;步骤S3,在养殖池外处理从养殖池底部排出的污水,使污水中的固体污物与水体相分离,再将净化后的水体通入养殖池中。能在保证养殖池池水稳定、减少鱼类受到旋涡影响的前提下,提高对养殖池中鱼虾粪便和饲料残渣等固体污物的排出效果。等固体污物的排出效果。等固体污物的排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的
,具体涉及一种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养殖池养殖鱼类、虾类等水产,鱼虾粪便和饲料残渣等固体污物易堆积在养殖池底部。为了避免出现池水富营养化和鱼虾致病等问题,需要对养殖池内的固体污物进行定期清理。传统的做法是,先将养殖池水放掉一部分,再通过安装于岸边的抽水泵将养殖池底部的固体污物随池水一起抽出。为了避免鱼虾受到新通入的池水的刺激,不能将养殖池内的旧池水全部抽排干净,需留部分旧池水在养殖池内,使鱼虾慢慢适应和过渡。而采用抽水泵进行抽排时,鱼虾受到刺激容易在池水中快速游动,池水受到扰动、养殖池底部的固体污物悬浮于池水中。故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抽排,存在抽排不尽、操作繁琐等问题。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2110459131.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漏斗形池塘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其通过涡流助力装置加快粪便、残饵在鱼池锥形侧面向底部中心排污口的聚集速度,鱼类产生的鱼粪和残饵顺着漏斗形鱼池的侧壁不断滑落到池底中央,并从鱼池底部中心处的排污管排出。通过使鱼池池水形成旋涡,目的是提高鱼粪和残饵向底部中心排污口的聚集速度。当鱼池水流的旋转角速度较大时,容易对鱼类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尽量减少旋涡对鱼类造成的不利影响,鱼池水流的旋转角速度应当较小,粪便、残饵向鱼池底部中心处的聚集速度较慢、聚集效果有限。在排出固体污物时需同时排出较多池水,单位体积的污水中,固体污物的占比较小。故,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排污效果差、排污耗时较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能在保证养殖池池水稳定、减少鱼类受到旋涡影响的前提下,提高对养殖池中鱼虾粪便和饲料残渣等固体污物的排出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步骤:
[0006]步骤S1,使养殖池中的池水形成绕养殖池自身轴线螺旋向下流动的旋涡;
[0007]使养殖池中心处的池水从下至上流动,且形成从养殖池上层池水的中心处到养殖池边缘、再到养殖池底部、再到养殖池下层池水的中心处、再到养殖池上层池水的中心处的环流;
[0008]步骤S2,养殖池池水中的固体污物随水流从养殖池底部中心处的主排污口排出;
[0009]步骤S3,在养殖池外处理从养殖池底部排出的污水,使污水中的固体污物与水体相分离,再将净化后的水体通入养殖池中。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通过推水增氧机使养殖池中的池水形成绕养殖池自身
轴线螺旋向下流动的旋涡。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通过升水增氧泵使养殖池中心处的池水从下至上流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从养殖池底部排出的污水,通过沉淀池分离固体污物与水体,再通过生物处理池净化分离出的水体,净化后的水体通入蓄水池中蓄积,再将蓄水池中的水体通入养殖池中;
[0013]养殖池的水面高度为h1,沉淀池的水面高度为h2,生物处理池的水面高度为h3,蓄水池的水面高度为h4,h1>h2>h3>h4。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养殖池池水中的固体污物随水流从养殖池底部的辅助排污口排出,辅助排污口与主排污口之间具有间距,多个辅助排污口沿养殖池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净化后的水体通过富氧水充氧机增氧后形成富氧水,再将富氧水沿养殖池横截面的切线方向L、且顺着池水的流动方向通入养殖池中。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S4,通过微孔增氧装置向养殖池中增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能在保证养殖池池水稳定、减少鱼类受到旋涡影响的前提下,提高对养殖池中鱼虾粪便和饲料残渣等固体污物的排出效果。在排出固体污物的同时排出较少池水,单位体积的污水中,固体污物的占比较大。具有使鱼虾粪便和饲料残渣等固体污物的排出效果好、排污速度较快、对养殖池中鱼虾影响小、节约能源、绿色环保、可持续等优势。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养殖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在竖向剖切视角养殖池中的池水流动、以及固体污物排出的示意图;
[0020]图3是通过微孔增氧装置提高养殖池中的池水含氧量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4是将富氧水通入养殖池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池、沉淀池、生物处理池和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

养殖池;101

主排污口;102

辅助排污口;2

升水增氧泵;3

推水增氧机;4

微孔增氧盘;5

制氧机;6

引水管;7

沉淀池;8

生物处理池;9

蓄水池;10

排污管道;11

第一管道;12

第二管道;13

抽水泵;14

富氧水充氧机;15

净化水出水管;16

富氧水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步骤:
[0026]步骤S1,使养殖池1中的池水形成绕养殖池1自身轴线螺旋向下流动的旋涡;
[0027]使养殖池1中心处的池水从下至上流动,且形成从养殖池1上层池水的中心处到养殖池1边缘、再到养殖池1底部、再到养殖池1下层池水的中心处、再到养殖池1上层池水的中心处的环流;
[0028]步骤S2,养殖池1池水中的固体污物随水流从养殖池1底部中心处的主排污口101
排出;
[0029]步骤S3,在养殖池1外净化从养殖池1底部排出的污水,使固体污物与池水相分离,并将净化后的池水通入养殖池1中。
[0030]公知的,养殖池1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才能形成旋涡。养殖池1内安装有浮于水面上的推水增氧机3,推水增氧机3的安装方式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如通过浮桥或横跨养殖池1搭设的桥梁安装。推水增氧机3靠近养殖池1的边缘布置。通过推水增氧机3使养殖池1中的池水形成绕养殖池1自身轴线螺旋向下流动的旋涡。多个推水增氧机3沿养殖池1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通过设置多个推水增氧机3,使养殖池1中的池水更易形成旋涡。养殖池1中心处的水面上通过浮桥或横跨养殖池1搭设的桥梁安装有升水增氧泵2,升水增氧泵2的安装方式为现有技术。通过升水增氧泵2使养殖池1中心处的池水从下至上流动,并形成如图2所示的从养殖池1上层池水的中心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步骤S1,使养殖池(1)中的池水形成绕养殖池(1)自身轴线螺旋向下流动的旋涡;使养殖池(1)中心处的池水从下至上流动,且形成从养殖池(1)上层池水的中心处到养殖池(1)边缘、再到养殖池(1)底部、再到养殖池(1)下层池水的中心处、再到养殖池(1)上层池水的中心处的环流;步骤S2,养殖池(1)池水中的固体污物随水流从养殖池(1)底部中心处的主排污口(101)排出;步骤S3,在养殖池(1)外处理从养殖池(1)底部排出的污水,使污水中的固体污物与水体相分离,再将净化后的水体通入养殖池(1)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通过推水增氧机(3)使养殖池(1)中的池水形成绕养殖池(1)自身轴线螺旋向下流动的旋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通过升水增氧泵(2)使养殖池(1)中心处的池水从下至上流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从养殖池(1)底部排出的污水,通过沉淀池(7)分离固体污物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龙陈炳银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龙兴大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