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混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39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物料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混合釜,包括釜体、安装在釜体内的搅拌轴、安装在搅拌轴表面的搅拌杆以及安装在釜体上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釜体顶面开设有进料口,底面开设有第一出料口,且还包括安装在釜体内,且位于搅拌杆上方的分散机构;其中,分散机构包括安装在釜体内,且位于搅拌杆上方的筛网和安装在釜体的内壁上,且用于支撑筛网的支撑环;通过在搅拌杆上方设置分散机构,对从进料口进入且扎堆的物料进行分散,使得物料进入混合搅拌时,更快的混合均匀,相比搅拌杆直接搅动各自扎堆的物料具有混合效率高的效果,同时筛网使物料通过后变成多个水滴(或颗粒),结构简单、混合效率高。混合效率高。混合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混合釜


[0001]本技术属于物料制备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物料混合釜。

技术介绍

[0002]混合釜是将化工或药业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进行混合的容器,而物料混合的均匀度时影响产品质量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因素。
[0003]现有常见的物料混合釜大都是利用电机带动搅拌轴和搅拌杆转动,进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进行混合,而为了混合效率的提高,会在釜体上开设多个进料口,进而便于对多种物料同时进料,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2338538.4)公开了一种双进料口的物料搅拌机,该申请通过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的设置,极大的提高进料效率,然而分别从多个进料口进入的物料一开始大都堆积在与该进料口相对应的釜体内(即各自扎堆),搅拌杆在对其进行搅拌混合时,混合时间花费较长,十分影响工作效率,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物料混合釜,达到了提高混合效率的效果。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混合釜,包括釜体、安装在釜体内的搅拌轴、安装在搅拌轴表面的搅拌杆以及安装在釜体上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釜体顶面开设有进料口,底面开设有第一出料口,还包括:
[0006]分散机构,分散机构安装在釜体内,且位于搅拌杆上方;
[0007]其中,分散机构包括:
[0008]筛网,筛网安装在釜体内,且套设在搅拌轴表面,并位于搅拌杆上方;
[0009]支撑环,支撑环安装在釜体的内壁上,且用于支撑筛网。
[0010]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搅拌杆上方设置分散机构,对从进料口进入且扎堆的物料进行分散,使得物料进入混合搅拌时,更快的混合均匀,相比搅拌杆直接搅动各自扎堆的物料具有混合效率高的效果,同时具体的采用筛网,通过筛网使物料通过后变成多个水滴(或颗粒),结构简单、混合效率高。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分散机构还包括:
[0012]引流斗,引流斗安装在釜体内,且套设在搅拌轴表面,并位于筛网上方;
[0013]拍打板,拍打板为若干个,且圆周等间距安装在搅拌轴表面,且位于引流斗与筛网之间;
[0014]弹簧,弹簧为若干个,且圆周等间距安装在支撑环上,并用于连接支撑环和筛网;
[0015]其中,筛网位于搅拌轴处与搅拌轴表面之间设有环形间隙,引流斗轴向处开设有第二出料口。
[0016]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引流斗,并配合拍打板,使得物料进入搅拌时,被拍打板击打,进一步提高筛网的分散效果,且击打多方向,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和混合均匀性,
而通过弹簧的设置,使得筛网上下跳动,进而使得物料更容易通过筛网,进而可适当调小筛网网孔尺寸,从而提高筛网的分散效果。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0018]预拌机构,预拌机构安装釜体内,且位于引流斗上方,并用于物料的预搅拌。
[0019]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预拌机构,使得物料在引流斗中时,配合引流斗进一步打散扎堆的物料,进一步提高筛网的分散效果。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预拌机构包括:
[0021]预拌杆,预拌杆为若干个,且圆周等间距安装在搅拌轴表面;
[0022]开关组件,开关组件安装在第二出料口处,且用于第二出料口的开启和关闭。
[002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开关组件,便于控制第二出料口的启闭,进而在针对不同物料时,选择是否进行预拌,如固体颗粒间的混合,即关闭第二出料口,对物料进行预拌后在开启,保证后续分散效果,而液体物料间的混合,即直接开启第二出料口,保证混合效率。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开关组件包括:
[0025]挡流筒,挡流筒安装在引流斗位于第二出料口处的上端面,且套设在搅拌轴表面,并圆周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缺口;
[0026]封盖,封盖安装在挡流筒的顶端,且圆周设有若干与缺口相适配的挡流板;
[0027]棘轮件,棘轮件安装在封盖顶面,且由搅拌轴驱动;
[0028]其中,挡流板面积尺寸大于缺口的面积尺寸。
[0029]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棘轮件,通过单个电机控制即可实现开关组件的开启、关闭以及搅拌轴的转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棘轮件包括:
[0031]环状块,环状块套设在搅拌轴表面,并安装在封盖的上端面,且内壁上圆周等间距设有若干棘齿;
[0032]转盘,转盘固定套设在搅拌轴表面,且安装在环状块上,并用于密封环状块;
[0033]棘爪,棘爪铰连接在转盘靠近环状块的一面,并与棘齿相适配,且铰连接处安装有扭簧。
[0034]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预拌机构进行短暂预拌时,棘爪不与棘齿相抵,进而不带动封盖转动,挡流板堵住缺口,而预拌结束后,驱动电机反转,棘爪与棘轮相抵,进而带动封盖转动,挡流板打开缺口,驱动电机重新正转,在保证搅拌杆转动时,物料经第二出料口和分散机构后,在釜体内混合搅拌,控制简单,保证混合效率。
[003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0036]引流坡,引流坡开设在釜体的底壁,且第一出料口位于引流坡的最低处。
[0037]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引流坡,便于第一出料口的出料,保证混合后的出料效率。
[003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9]1.通过在搅拌杆上方设置分散机构,对从进料口进入且扎堆的物料进行分散,使得物料进入混合搅拌时,更快的混合均匀,相比搅拌杆直接搅动各自扎堆的物料具有混合效率高的效果;
[0040]2.通过设置引流斗,并配合拍打板,使得物料进入搅拌时,被拍打板击打,进一步提高筛网的分散效果,且击打多方向,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和混合均匀性;
[0041]3.通过弹簧的设置,使得筛网上下跳动,进而使得物料更容易通过筛网,进而可适当调小筛网网孔尺寸,从而提高筛网的分散效果;
[0042]4.通过采用棘轮件,通过单个电机控制即可实现开关组件的开启、关闭以及搅拌轴的转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43]图1是本技术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45]图3是本技术位于棘轮件处的局部爆炸视图;
[0046]图中标记表示为:1、釜体;2、搅拌轴;3、搅拌杆;4、驱动电机;5、进料口;6、第一出料口;7、分散机构;70、筛网;71、支撑环;72、引流斗;73、拍打板;74、弹簧;75、第二出料口;8、预拌机构;80、预拌杆;81、开关组件;810、挡流筒;811、缺口;812、封盖;813、挡流板;814、棘轮件;8140、环状块;8141、棘齿;8142、转盘;8143、棘爪;9、引流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混合釜,包括釜体(1)、安装在釜体(1)内的搅拌轴(2)、安装在搅拌轴(2)表面的搅拌杆(3)以及安装在釜体(1)上用于驱动搅拌轴(2)转动的驱动电机(4),所述釜体(1)顶面开设有进料口(5),底面开设有第一出料口(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散机构(7),所述分散机构(7)安装在釜体(1)内,且位于搅拌杆(3)上方;其中,所述分散机构(7)包括:筛网(70),所述筛网(70)安装在釜体(1)内,且套设在搅拌轴(2)表面,并位于搅拌杆(3)上方;支撑环(71),所述支撑环(71)安装在釜体(1)的内壁上,且用于支撑筛网(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机构(7)还包括:引流斗(72),所述引流斗(72)安装在釜体(1)内,且套设在搅拌轴(2)表面,并位于筛网(70)上方;拍打板(73),所述拍打板(73)为若干个,且圆周等间距安装在搅拌轴(2)表面,且位于引流斗(72)与筛网(70)之间;弹簧(74),所述弹簧(74)为若干个,且圆周等间距安装在支撑环(71)上,并用于连接支撑环(71)和筛网(70);其中,筛网(70)位于搅拌轴(2)处与搅拌轴(2)表面之间设有环形间隙,引流斗(72)轴向处开设有第二出料口(7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混合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拌机构(8),所述预拌机构(8)安装釜体(1)内,且位于引流斗(72)上方,并用于物料的预搅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拌机构(8)包括:预拌杆(80),所述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宏渊林才龙徐麟李小慧卢宁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江北南海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