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螺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193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螺钉,包括外侧壁具有螺纹的近端金属钉体,所述近端金属钉体一端固定有六角钉帽,所述近端金属钉体的另一端相抵有连接棒体,所述连接棒体的底部相抵有远端金属钉体,所述近端金属钉体和远端金属钉体的外壁均开设有多个穿孔槽,每个所述穿孔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缝接线,所述远端金属钉体与近端金属钉体螺纹旋向以及螺距均相同。本装置中,通过螺钉中间部分采取为金属缆索或高强度缝线的缝接线以及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连接棒体链接,可避免了现在临床上螺钉固定后期断裂同时需要后期再次取出的问题,可使得修复手术的创伤更小,疗效更好,而且盖医用螺钉使用较为方便,存在临床医师易于掌握,且花费较低等诸多优点。多优点。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螺钉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螺钉。

技术介绍

[0002]下胫腓联合损伤、喙锁韧带断裂是临床踝关节损伤常见的损伤形式,临床上需进行骨折复位固定、下胫腓联合复位固定以及喙锁韧带重建,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复位固定以及喙锁韧带重建,其中下胫腓联合损伤最为常见,医学上对于肩锁关节脱位行喙锁韧带重建,下胫腓联合分离等采取金属螺钉刚性固定或采取带袢钢板,钛缆/钢丝等弹性固定;刚性固定和弹性固定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刚性固定早期获得良好稳定,但限制微动关节活动,后期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临床上一般需再次手术取除螺钉,取除螺钉后有部分患者会导致再次分离,固定偏离临床预期甚至手术失败,弹性固定符合生理结构,但对于分离的微动关节或断裂韧带,早期的弹性固定有难以恢复并维持韧带刚度的缺点,技术复杂,学习曲线较长,费用较高,早期难以获得刚性固定的稳定度等缺点,因而我们需要设计一款固定方式简单,效果可靠,学习曲线短,避免二次手术,降低临床费用的骨折复位固定及下胫腓联合的新内固定材料及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用螺钉。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医用螺钉,包括外侧壁具有螺纹的近端金属钉体,所述近端金属钉体一端固定有六角钉帽,所述近端金属钉体的另一端相抵有连接棒体,所述连接棒体的底部相抵有远端金属钉体,所述近端金属钉体和远端金属钉体的外壁均开设有多个穿孔槽,每个所述穿孔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缝接线,所述远端金属钉体与近端金属钉体螺纹旋向以及螺距均相同。
[0006]优选地,所述近端金属钉体的底部和远端金属钉体的上端均开设有榫槽,所述榫槽呈“十”字型。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棒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榫槽内部对应相抵,所述连接棒体采用可吸收材料制成。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棒体的上端贯穿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近端金属钉体和远端金属钉体的端部均贯穿开设有导针孔道。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槽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导针孔道对应,所述六角钉帽的中心位置贯穿开设有通槽,通槽与导针孔道对应。
[0010]优选地,所述穿孔槽呈U型,所述缝接线可为金属线缆或者高强度缝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2]1、本装置中,应用复合螺钉的早期刚度可实现现在临床上应用金属螺钉固定微动关节或韧带的稳定刚性固定,而且可在中间可吸收材料被吸收后,实现现在临床上应用带
袢钢板或类似技术的弹性固定微动关节或韧带带来的生理稳定;
[0013]2、本装置中,通过螺钉中间部分采取为金属缆索或高强度缝线的缝接线以及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连接棒体链接,可避免了现在临床上螺钉固定后期断裂同时需要后期再次取出的问题,可使得修复手术的创伤更小,疗效更好,而且使用较为方便,存在临床医师易于掌握,且花费较低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医用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医用螺钉中连接棒体部分的俯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医用螺钉的主剖视图。
[0017]图中:1近端金属钉体、2远端金属钉体、3连接棒体、4榫槽、5六角钉帽、6穿孔槽、7缝接线、8连接槽、9导针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照图1

3,一种医用螺钉,包括外侧壁具有螺纹的近端金属钉体1,近端金属钉体1一端固定有六角钉帽5,近端金属钉体1的另一端相抵有连接棒体3,连接棒体3的底部相抵有远端金属钉体2,近端金属钉体1和远端金属钉体2的外壁均开设有多个穿孔槽6,每个穿孔槽6的内部均设置有缝接线7,远端金属钉体2与近端金属钉体1螺纹旋向以及螺距均相同;近端金属钉体1的底部和远端金属钉体2的上端均开设有榫槽4,榫槽4呈“十”字型;连接棒体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榫槽4内部对应相抵,连接棒体3采用可吸收材料制成;连接棒体3的上端贯穿开设有连接槽8,近端金属钉体1和远端金属钉体2的端部均贯穿开设有导针孔道9;连接槽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导针孔道9对应,六角钉帽5的中心位置贯穿开设有通槽,通槽与导针孔道9对应;穿孔槽6呈U型,缝接线7可为金属线缆或者高强度缝线,可根据不同手术进行更换。
[0020]本技术中,在进行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骨折的部分分型中的喙锁韧带重建术时,采取直径4.0/3.5复合螺钉,手术之前通过测量健侧锁骨拟置入螺钉处上下骨皮质宽度,喙锁韧带长度等指标,复位脱位的肩锁关节后植入导针,选择合适规格长度的复合螺钉,沿导针植入复合螺钉。复合螺钉的总长度、近端金属钉体1和远端金属钉体2长度以及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连接棒体3的长度均参考解剖测量值设计不同规格;通过利用为金属缆索或高强度缝线的缝接线7和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连接棒体3实现近端金属钉体1和远端金属钉体2的连接,可保证复合螺钉的早期可加压固定及良好的固定刚度,同时待中间可吸收材料被吸收后(术后2

3月),使得获得生理的弹性稳定性,避免了现在临床上螺钉固定后期断裂同时需要后期再次取出的问题,可使得修复手术的创伤更小,疗效更好,而且该医用螺钉使用较为方便,存在临床医师易于掌握,且花费较低等诸多优点;
[0021]在进行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术时,采取直径为4.0/3.5的复合螺钉,术前测量健侧胫腓骨拟置入螺钉处左右骨皮质宽度,下胫腓联合间隙等指标,选择合适规格长度的复合
螺钉,然后沿自腓骨向胫骨方向或胫骨向腓骨方向植入复合螺钉,可保证复合螺钉的早期可加压固定及良好的固定刚度,同时待中间可吸收材料被吸收后(术后2

3月),使得获得生理的弹性稳定性,避免了现在临床上螺钉固定后期断裂同时需要后期再次取出的问题,可使得修复手术的创伤更小,疗效更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0022]而在应用于骶髂关节不稳定,分离,骨折等需骶髂螺钉固定的手术,此时可采取直径为7.0/6.5复合螺钉,术前通过测量骶骨、髂骨拟置入螺钉处骨皮质宽度,骶髂关节间隙等指标,选用合适的复合钉体,然后在手术后通过X线透视下植入导针,最后沿着导针植入复合螺钉,利用直径更粗的复合螺钉,能够保证其早期的固定刚度,便于骶髂关节的稳定恢复使用。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螺钉,包括外侧壁具有螺纹的近端金属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金属钉体(1)一端固定有六角钉帽(5),所述近端金属钉体(1)的另一端相抵有连接棒体(3),所述连接棒体(3)的底部相抵有远端金属钉体(2),所述近端金属钉体(1)和远端金属钉体(2)的外壁均开设有多个穿孔槽(6),每个所述穿孔槽(6)的内部均设置有缝接线(7),所述远端金属钉体(2)与近端金属钉体(1)螺纹旋向以及螺距均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金属钉体(1)的底部和远端金属钉体(2)的上端均开设有榫槽(4),所述榫槽(4)呈“十”字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金亮王东魏富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