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17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其包括外壳、散热支架、风扇以及中控机构;外壳中心处设置有储存卡机构,外壳顶端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与储存卡机构插接,外壳顶端还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外壳底端设置有第二通风孔,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通过外壳的上下均设置有通风孔,配合风扇使得外壳内部气体高速流通,从而进行散热;散热支架的中心处设置第一散热通道,使得散热支架可以对储存卡机构进行支撑,便于外壳内流通的风对储存卡机构进行散热;散热支架周侧环绕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通道,将风扇循环的风往周侧进行导向,提升通风结构的实用性以及散热效果。升通风结构的实用性以及散热效果。升通风结构的实用性以及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全景相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全景相机多在生活、办公场所视频会议使用,全景相机通过网络进行有影像、有声音的交谈和沟通。
[0003]现有的全景相机结构仅通过设置铝壳以及散热板对相机内的结构进行导热散热,导热散热效率低,全景相机内的电子器件部件易产生由于高温损伤,从而无法运行的问题。
[0004]故需要提供一种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全景摄像机仅通过设置铝合金的外壳以及散热板进行散热,不仅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其包括:
[0007]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储存卡机构,所述外壳顶端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插接所述储存卡机构,
[0008]所述外壳顶端还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外壳底端设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
[0009]散热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散热支架内部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所述储存卡机构插接;
[0010]风扇,位于所述散热支架底端,且与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连接,所述风扇将气流在第一通风孔以及第二通风孔之间循环;以及
[0011]中控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风扇以及所述散热支架之间,所述中控机构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中控机构为所述风扇供电。
[0012]本技术中,所述中控机构中心处设置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以及第二通风孔均连通;
[0013]所述散热支架包括:
[0014]支撑框,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位于所述支撑框中心处,以及
[0015]导向框,与所述支撑框底端连接,所述导向框周侧环绕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通道,若干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风孔连通。
[0016]本技术中,所述支撑框包括:
[0017]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框体底端与所述导向框内圈连接;
[0018]第一支撑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内部两侧,两组第一支撑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以及
[0019]第一导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框底端,所述第一导向板将所述第一框体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将空气在第二散热通道以及所述第三通风孔之间导向。
[0020]本技术中,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均相对设置有导风面,两组所述导风面靠近所述风扇一端的距离逐渐增大。
[0021]本技术中,所述支撑框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导向框内圈结构与所述支撑框底端结构相匹配,
[0022]所述支撑框底端与所述导向框内圈插接。
[0023]本技术中,所述导向框包括:
[0024]第二框体,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框底端,所述第二框体侧边设置有第一通槽;
[0025]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框体顶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框底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通槽;以及
[0026]第二导向板,将所述第二框体外侧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底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向板上设置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将所述第一通槽以及所述第二通槽连通,从而形成所述第二散热通道。
[0027]本技术中,所述第二导向板包括:
[0028]延伸部,竖直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底端;以及
[0029]第二导向部,一端与所述延伸部底端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槽底端,且所述第二导向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外侧连接。
[0030]本技术中,所述导风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部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0031]本技术中,所述外壳周侧还设置有若干摄像机构,所述第一框体周侧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竖直设置在相邻所述摄像机构之间。
[0032]本技术中,所述第二支撑板顶端设置有挡板,
[0033]所述第二支撑板顶端设置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位于所述第二通槽上方,且所述散热鳍片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外圈以及所述挡板之间。
[0034]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通过外壳的上下均设置有通风孔,且外壳内部底端配合风扇使得外壳内部气体高速流通,从而进行散热;散热支架的中心处设置第一散热通道,使得散热支架可以对储存卡机构进行支撑,同时便于外壳内流通的风对储存卡机构进行散热。散热支架周侧环绕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通道,散热支架周侧设置若干第二散热通道,从而可将风扇循环的风往周侧进行导向,从而可将设置在外壳周侧的摄像机构进行通风散热,提升通风结构的实用性,提升全景摄像机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0036]图1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分解图。
[0037]图2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全景摄像机截面图。
[0038]图3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散热支架立体图。
[0039]图4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散热支架截面图。
[0040]图5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散热支架使用状态图。
[0041]图6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散热支架结构分解图。
[0042]附图标记:1、外壳;1a、第一卡槽;1b、第一通风孔;1c、第二通风孔;2、摄像机构;41、散热支架;411a、第一散热通道;43、风扇;44、中控机构;41、散热支架;411、支撑框;4111、第一框体;4112、第一支撑板;4113、第一导向板;4114、第一连接柱;4115、第一导风板;412、导向框;412a、第二散热通道;4121、第二框体;4121a、第一通槽;4122、第二支撑板;4122a、第二通槽;4123、第二导向板;4123a、第三通槽;4123b、延伸部;4123c、第二导向部;4124、挡板;422、散热鳍片;7、储存卡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4]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0045]本技术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00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储存卡机构,所述外壳周侧设置有若干摄像机构,所述外壳顶端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储存卡机构插接,所述外壳顶端还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外壳底端设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散热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散热支架内部设置有第一散热通道,所述储存卡机构贯穿所述第一散热通道,所述散热支架周侧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通道,若干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以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延伸方向为中心环绕设置;风扇,位于所述散热支架底端,且与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连接,所述风扇将气流在第一通风孔以及第二通风孔之间循环;以及中控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风扇以及所述散热支架之间,所述中控机构与所述储存卡机构插接,所述中控机构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中控机构为所述风扇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机构中心处设置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以及第二通风孔均连通;所述散热支架包括:支撑框,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位于所述支撑框中心处,以及导向框,与所述支撑框底端连接,若干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导向框周侧,若干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风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景摄像机用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框体底端与所述导向框内圈连接;第一支撑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内部两侧,两组第一支撑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以及第一导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框底端,所述第一导向板将所述第一框体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杰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看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