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锌二次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锌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已知:镍锌二次电池、空气锌二次电池等锌二次电池中,在充电时金属锌呈枝晶状地从负极析出,贯穿无纺布等隔板的空隙而到达正极,结果,引起短路。反复发生上述由锌枝晶引起的短路会导致充放电寿命缩短。
[0003]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备层状双氢氧化物(LDH)隔板的电池,其选择性地透过氢氧化物离子,并且,阻止锌枝晶贯穿。例如,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18561号)中公开了在镍锌二次电池中将LDH隔板设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另外,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76047号)中公开了具备与树脂制外框嵌合或接合的LDH隔板的隔板结构体,并公开了LDH隔板具备具有不透气性和/或不透水性的程度的高致密性。另外,该文献中还公开了LDH隔板能够与多孔质基材复合化。此外,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6/067884号)中公开了用于在多孔质基材的表面形成LDH致密膜而得到复合材料(LDH隔板)的各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即,使能够提供LDH的结晶生长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锌二次电池,其具备如下电池要素,该电池要素包括:正极板,该正极板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层及正极集电体;负极板,该负极板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层及负极集电体,该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选自由锌、氧化锌、锌合金及锌化合物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类层状双氢氧化物化合物隔板即类LDH化合物隔板,该类LDH化合物隔板包含类LDH化合物,且将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整体覆盖或包入;以及电解液,所述锌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及所述类LDH化合物隔板分别为四边形状,所述正极集电体具有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1条边延伸出来的正极集电极耳,且所述负极集电体具有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与所述正极集电极耳相反一侧的1条边以超过所述类LDH化合物隔板的端部的方式延伸出来的负极集电极耳,从而所述电池要素能够借助所述正极集电极耳及所述负极集电极耳彼此从相反侧进行集电,并且,所述类LDH化合物隔板的彼此邻接的至少2条边的外缘被封闭,其中,将与所述负极集电极耳重叠的1条边除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类LDH化合物为以下的(a)、(b)或(c),(a)包含Mg、和选自由Ti、Y以及Al构成的组中的至少含有Ti的1种以上元素的、层状结晶结构的氢氧化物和/或氧化物,(b)包含(i)Ti、Y、以及根据期望包含的Al和/或Mg、和(ii)选自由In、Bi、Ca、Sr以及Ba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即添加元素M的、层状结晶结构的氢氧化物和/或氧化物,(c)包含Mg、Ti、Y、以及根据期望包含的Al和/或In的、层状结晶结构的氢氧化物和/或氧化物,该(c)中,所述类LDH化合物以与In(OH)3的混合物的形态存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锌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锌二次电池还具备保液部件,该保液部件介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类LDH化合物隔板之间,且将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整体覆盖或包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锌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液部件为无纺布。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锌二次电池,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矢淳宣,权田裕一,八木毅,鬼头贤信,横山昌平,犬饲直子,山本翔,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