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水沟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03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截水沟降噪结构,包括坡道基础层、吸声腔、铸铁篦子和坡道面层,坡道基础层中间设置有截水沟,吸声腔设置在截水沟两侧的坡道基础层内,包括沿截水沟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内部设置有吸声材料的内腔、沿竖直方向设置且贯通内腔与坡道基础层的顶面的共振吸声孔和设置在内腔的朝向截水沟的一侧且贯通内腔与截水沟的泄水孔,共振吸声孔沿截水沟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铸铁篦子对应截水沟搭设在坡道基础层上方,坡道面层设置在坡道基础层上方,且位于铸铁篦子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截水沟降噪结构整体简单,便于施工,利用物理学共振、吸声材料特性以及混凝土材料的物理性能,有效降低截水沟位置噪音。置噪音。置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截水沟降噪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一种截水沟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道路坡道截水沟或者道路排水沟上一般铺设铸铁篦子,将铸铁篦子放置于排水沟的混凝土结构上方,在排水的同时对垃圾等物品进行过滤。由于车辆经过时产生冲击力,冲击力作用于铸铁篦子与混凝土结构后,产生较大的噪音,对附近居民影响较大,查阅资料显示网上对截水沟噪音的投诉高达86%,并且此类噪音让人感觉极其不适。
[0003]现有关于排水沟降噪主要措施有:加固铸铁篦子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或在铸铁篦子下方设置减震弹簧。但是,通过加固连接时,由于车辆经过时的冲击,加固部位的混凝土容易脱落,长时间冲击后会在铸铁篦子和加固角钢、槽钢之间形成更大的噪音;而减震弹簧这类构件一般需要厂家定做,且需要配套的混凝土构造,安装条件较高,造价高昂,易损坏,损坏后无法维修,只能替换,且部分减震弹簧受冲击频率影响,疲劳老化程度不一致,造成排水篦子与路面形成高度差,易造成车辆爆胎,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水沟降噪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截水沟位置噪音较大影响附近居民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截水沟降噪结构,包括:
[0007]坡道基础层,浇筑在地面上,坡道基础层中间设置有凹陷的截水沟;
[0008]吸声腔,对称设置在截水沟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的坡道基础层内,包括内腔、共振吸声孔和泄水孔,内腔沿截水沟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内腔距离坡道基础层的顶面存在设定的距离,内腔内设置有吸声材料,共振吸声孔沿竖直方向设置,共振吸声孔的一端与内腔连通,另一端贯穿坡道基础层的顶面,且共振吸声孔沿截水沟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泄水孔设置在内腔的朝向截水沟的一侧,泄水孔的一端与内腔连通且连接位置靠近内腔的底面,另一端与截水沟连通;
[0009]铸铁篦子,对应截水沟搭设在坡道基础层上方,铸铁篦子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铸铁篦子沿截水沟长度延伸方向依次搭设;
[0010]坡道面层,设置在坡道基础层上方,且位于铸铁篦子两侧。
[0011]优选的,所述铸铁篦子的两侧与坡道面层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加固层,连接加固层用于加强对铸铁篦子的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加固层采用C40以上微膨胀细石混凝土。
[0013]优选的,所述铸铁篦子、连接加固层和坡道面层的顶面处于同一高度。
[0014]优选的,所述共振吸声孔呈漏斗状,共振吸声孔的截面直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
[0015]优选的,所述泄水孔倾斜设置,泄水孔的与截水沟连通的一端的高度低于泄水孔
的与内腔连接的一端。
[0016]优选的,所述吸声材料表面设置有隔离层,用于避免浇筑时水泥浆填充吸声材料表面上的孔洞。
[0017]优选的,所述铸铁篦子的角铁加强边缘设置在共振吸声孔上方时,角铁加强边缘上对应共振吸声孔设置有洞口,洞口沿铸铁篦子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且相邻两洞口之间的间距为相邻两个共振吸声孔之间的间距的2~3倍。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截水沟降噪结构通过在截水沟两侧的坡道基础层内设置吸声腔,吸声腔的内腔中设置有吸声材料,且铸铁篦子上设置有与内腔上的共振吸声孔对应的洞口,通过上部噪音与共振吸声孔的频率形成共振原理,吸收大部分噪音,通过内腔中的吸声材料对噪音进一步弱化,以达到降噪效果。
[0019]本技术的截水沟降噪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0020]1.吸声腔与坡道基础层一次浇筑,操作简单,且施工方便不用考虑后期成品、半成品截水沟盖板制作;
[0021]2. 通过在混凝土中设置吸声材料,吸声腔利用物理学共振、以及不同的材料对声音传播频率的不同以相互抵消,极大地降低了噪音的扩散;
[0022]3.充分的利用C40以上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材料的物理性能,减少铸铁篦子与路面面层间隙,减少侧壁噪音,通过将铸铁篦子、连接加固层和坡道面层的顶面设置在同一高度,减少车辆冲击带来的扰动,减少道路裂缝产生,降低后期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截水沟降噪结构的平面视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截水沟降噪结构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

坡道基础层、2

吸声腔、3

铸铁篦子、4

坡道面层、5

连接加固层、6

截水沟、7

内腔、8

共振吸声孔、9

泄水孔、10

吸声材料、11

洞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本技术的截水沟降噪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为: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截水沟降噪结构包括坡道基础层1、吸声腔2、铸铁篦子3、坡道面层4和连接加固层5。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坡道基础层1浇筑在地面上,坡道基础层1中间设置有凹陷的截水沟6。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吸声腔2对称设置在截水沟6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的坡道基础层1内,吸声腔2包括内腔7、共振吸声孔8和泄水孔9。内腔7沿截水沟6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内腔7距离坡道基础层1的顶面存在设定的距离,内腔7内设置有吸声材料10。在本实施例中,吸声材料10采用高要求吸声的多孔吸声材料,如离心玻璃棉、有机纤维材料、麻棉毛毡、无机纤维材料等,吸声材料10表面设置有隔离层(图中未示意出),用于避免浇筑时水泥浆填充吸声材料10表面上的孔洞,以保证吸声材料10的吸声效果。共振吸声孔8沿竖直方向设置,呈漏斗状,且共振吸声孔8的截面直径在自上至下逐渐减小。共振吸声孔8的一端与内腔
7连通,另一端贯穿坡道基础层1的顶面,且共振吸声孔8沿截水沟6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泄水孔9设置在内腔7的朝向截水沟6的一侧,泄水孔9的一端与内腔7连通且连接位置靠近内腔7的底面,另一端与截水沟6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泄水孔9倾斜设置,泄水孔9的与截水沟6连通的一端的高度低于泄水孔9的与内腔7连通的一端,以便于进入内腔7中的流水排出。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铸铁篦子3对应截水沟6搭设在坡道基础层1上方,铸铁篦子3设置有多个,多个铸铁篦子3沿截水沟6长度延伸方向依次搭设。铸铁篦子3的角铁加强边缘设置在共振吸声孔8上方,角铁加强边缘上对应共振吸声孔8设置有洞口11,洞口11沿铸铁篦子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且相邻两洞口11之间的间距为相邻两个共振吸声孔8之间的间距的2倍。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坡道面层4设置在坡道基础层1上方,且位于铸铁篦子3两侧。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加固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水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道基础层,浇筑在地面上,坡道基础层中间设置有凹陷的截水沟;吸声腔,对称设置在截水沟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的坡道基础层内,包括内腔、共振吸声孔和泄水孔,内腔沿截水沟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内腔距离坡道基础层的顶面存在设定的距离,内腔内设置有吸声材料,共振吸声孔沿竖直方向设置,共振吸声孔的一端与内腔连通,另一端贯穿坡道基础层的顶面,且共振吸声孔沿截水沟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泄水孔设置在内腔的朝向截水沟的一侧,泄水孔的一端与内腔连通且连接位置靠近内腔的底面,另一端与截水沟连通;铸铁篦子,对应截水沟搭设在坡道基础层上方,铸铁篦子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铸铁篦子沿截水沟长度延伸方向依次搭设;坡道面层,设置在坡道基础层上方,且位于铸铁篦子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水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铁篦子的两侧与坡道面层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加固层,连接加固层用于加强对铸铁篦子的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水沟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加固层采用C40以上微膨胀细石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李久安杨鹏飞石胜岩卞冠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