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01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涉及分油器技术领域,包括循环管道系统和分油阀块,循环管道系统包括两个第一竖向管道和两个与第一竖向管道相连通的第一横向管道。通过单向阀A和单向阀B等结构的设置,使用时单向阀A可以减少泵站卸荷时对板式高压滤油器滤芯的不利影响,限制油液反向流动的流量,降低作用在滤芯上的压差,并可使循环管道系统内的压力以较小梯度缓慢卸除,在使用的过程中单向阀B可以隔离其他作动器,特别使动态作动器,动作时回油压力对减压溢流阀和比例溢流阀上的压力波动,从而兼骚器输出压力的波动,同时可以避免第二横向管道在管路拆除够漏油。以避免第二横向管道在管路拆除够漏油。以避免第二横向管道在管路拆除够漏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


[0001]本技术涉及分油器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

技术介绍

[0002]分油器安装在管路和伺服作动器之间,作为连接液压站与伺服作动器的中继站,将液压油分配到各个伺服作动器。
[0003]然而目前大部分的分油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多作动器同时动作使,大多不具有压力隔离功能,且大多当有使多个负载压力不同的作动器动作时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大多不具有压力隔离功能,且大多当有使多个负载压力不同的作动器动作时会受到影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包括循环管道系统和分油阀块,所述循环管道系统包括两个第一竖向管道和两个与第一竖向管道相连通的第一横向管道,两个第一竖向管道的相对侧靠近其中一个第一横向管道处共同连通设置有第二横向管道,其中一个第一竖向管道表面靠近另一个第一横向管道处连通设置有第三横向管道;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竖向管道表面的中部连通设置有分油阀块。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三横向管道的表面依次连通设置有单向阀A、板式高压滤油器和减压溢流阀,所述第二横向管道的表面靠其中一个第一竖向管道处连通设置有单向阀B,单向阀B可以隔离其他作动器动作时回油压力对减压溢流阀和比例溢流阀上压力的波动,从而减少其输出压力的波动,同时可以避免第二横向管道在管路拆除后漏油,所述第二横向管道和第三横向管道的相对侧均连通设置有第一L型管道,两个所述第一L型管道的一端共同连通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工作时得电,可以将减压后的压力油输出,而失电时,分油器到作动器之间管路压力油卸荷,且不影响其他并联油路的正常工作。应急状态下,可以通过电磁阀断电迅速切断给作动器的供油,提供额外的安全保护;电磁阀失电时,拆卸分油器到控制阀组之间的管路或对各个控制阀组进行维护时,无需采取额外措施也不会导致循环管道系统内的油液大量漏损,所述第二横向管道的表面靠近第一L型管道处连通设置有第二L型管道,所述第二横向管道的表面靠近第二L型管道处连通设置有第二竖向管道,所述第二竖向管道的表面连通设置有比例溢流阀,所述第二横向管道的表面靠近第二竖向管道处连通设置有第三L型管道,所述第三L型管道的一端连通设置有隔膜式蓄能器,所述第三L型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常开逻辑阀插件,所述常开逻辑阀插件的一侧连通设置有第三竖向管道,所述第三竖向管道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常闭逻辑阀插件,所述第三竖向管道与第二横向管道之间共同连通设置有第四L型管道,所述常闭逻辑阀插件的一侧连通设置有第五L型管道,所述第五L型管道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皮囊式蓄能器,隔膜式蓄能器和皮囊式蓄能器可以
有效消除作动器工作时的压力脉动,所述常闭逻辑阀插件与另一个第一竖向管道的相对侧共同连通设置有第四横向管道。
[0007]可选的,所述第四横向管道的中部与常开逻辑阀插件的另一侧共同连通设置有第六L型管道。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三横向管道的表面靠近其中一个第一竖向管道处连通设置有单向阀A,单向阀A可以减少泵站卸荷时对板式高压滤油器滤芯的不利影响,并可使分油器循环管道系统内的压力以较小梯度缓慢卸除,所述第三横向管道的表面靠近单向阀A连通设置有第四竖向管道。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三横向管道的表面靠近第四竖向管道处连通设置有板式高压滤油器,所述第三横向管道的表面靠近板式高压滤油器处连通设置有减压溢流阀,减压溢流阀设定最高输出压力,当比例溢流阀小信号输入时,输出为低压,随着比例溢流阀的压力升高信号加大,减压溢流阀的输出逐渐加大,减压溢流阀的最高输出压力由减压溢流阀的设定值确定,该四通减压溢流阀可在设定压力以下进行压力无级调整。由于比例溢流阀可以平稳的升降,减压溢流阀的输出压力变化较平稳。此功能也适用于开关阀控制的力控制系统,力控制精度取决于先导比例溢流阀的精度。
[0010]可选的,所述减压溢流阀与比例溢流阀的相对侧共同连通设置有第五竖向管道,所述减压溢流阀与第二L型管道相连通。
[0011]可选的,所述常闭逻辑阀插件与常开逻辑阀插件的相背侧共同连通设置有U型管道,所述U型管道与电磁阀的相对侧共同连通设置有第五横向管道。
[0012]可选的,所述第六L型管道与第四竖向管道的一端均连通设置有测压接头,两个所述测压接头的一端均连通设置有测压软管,两个所述测压软管的一端均连通设置有轴向带边压力表。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通过单向阀A和单向阀B等结构的设置,使用时单向阀A可以减少泵站卸荷时对板式高压滤油器滤芯的不利影响,限制油液反向流动的流量,降低作用在滤芯上的压差,并可使循环管道系统内的压力以较小梯度缓慢卸除;
[0015]在使用的过程中单向阀B可以隔离其他作动器,特别使动态作动器,动作时回油压力对减压溢流阀和比例溢流阀上的压力波动,从而兼骚器输出压力的波动,同时可以避免第二横向管道在管路拆除够漏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分油阀块;2、单向阀B;3、比例溢流阀插件;4、电磁阀;5、隔膜式蓄能器;6、常开式逻辑插件;7、单向阀A;8、板式高压滤油器;9、减压溢流阀;10、皮囊式蓄能器;11、测压接头;12、测压软管;13、轴向带边压力表;14、常闭逻辑阀插件;15、循环管道系统;1501、第一竖向管道;1502、第一横向管道;1503、第二横向管道;1504、第三横向管道16、第一L型管道;17、第二L型管道;18、第二竖向管道;19、第三L型管道;20、第三竖向管道;21、第四L型管道;22、第五L型管道;23、第四横向管道;24、第六L型管道;25、第四竖向管道;26、第五竖向管道;27、U型管道;28、第五横向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包括循环管道系统15、分油阀块1,单向阀B2、比例溢流阀插件3、电磁阀4、隔膜式蓄能器5、常开式逻辑插件6、单向阀A7、板式高压滤油器8、减压溢流阀9、皮囊式蓄能器10、测压接头11、测压软管12、轴向带边压力表13、常闭逻辑阀插件14等部件。
[0020]这里的循环管道系统15包括两个第一竖向管道1501和两个与第一竖向管道1501相连通的第一横向管道1502,两个第一竖向管道1501的相对侧靠近其中一个第一横向管道1502处共同连通设置有第二横向管道1503,其中一个第一竖向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包括循环管道系统(15)和分油阀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系统(15)包括两个第一竖向管道(1501)和两个与第一竖向管道(1501)相连通的第一横向管道(1502),两个第一竖向管道(1501)的相对侧靠近其中一个第一横向管道(1502)处共同连通设置有第二横向管道(1503),其中一个第一竖向管道(1501)表面靠近另一个第一横向管道(1502)处连通设置有第三横向管道(1504);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竖向管道(1501)的中部连通设置有分油阀块(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向管道(1504)的表面依次连通设置有单向阀A(7)、板式高压滤油器(8)和减压溢流阀(9),所述第二横向管道(1503)的表面靠其中一个第一竖向管道(1501)处连通设置有单向阀B(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大流量分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管道(1503)和第三横向管道(1504)的相对侧均连通设置有第一L型管道(16),两个所述第一L型管道(16)的一端共同连通设置有电磁阀(4),所述第二横向管道(1503)的表面靠近第一L型管道(16)处连通设置有第二L型管道(17),所述第二横向管道(1503)的表面靠近第二L型管道(17)处连通设置有第二竖向管道(18),所述第二竖向管道(18)的表面连通设置有比例溢流阀(3),所述第二横向管道(1503)的表面靠近第二竖向管道(18)处连通设置有第三L型管道(19),所述第三L型管道(19)的一端连通设置有隔膜式蓄能器(5),所述第三L型管道(19)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常开逻辑阀插件(6),所述常开逻辑阀插件(6)的一侧连通设置有第三竖向管道(20),所述第三竖向管道(20)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常闭逻辑阀插件(14),所述第三竖向管道(20)与第二横向管道(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宁张宇光丁昱郗存根程立同邓育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