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74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属于空气调节领域,其中的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本体,所述导风板本体具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所述导风面与所述背风面相背设置,所述导风面上设有多个扫风叶片,多个所述扫风叶片沿着所述导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部分所述扫风叶片能够被驱动偏转实现对流经所述导风面的气流进行扫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扫风叶片处于导风板本体上形成一个整体,能够在导风板本体进行导风的同时实现对出风气流的扫风处理,导风扫风有机结合形成环绕式送风,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


[0001]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扫风叶片多是固定在底壳上,扫风叶片不能随着导风板变化而变化,形成不了环绕式的扫风模式,另外,目前带动扫风叶片的连杆都在风口处,不仅挡风,而且外观比较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扫风叶片独立于导风板设计,不能随着导风板变化而变化,形成不了环绕式的扫风模式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本体,所述导风板本体具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所述导风面与所述背风面相背设置,所述导风面上设有多个扫风叶片,多个所述扫风叶片沿着所述导风板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部分所述扫风叶片能够被驱动偏转实现对流经所述导风面的气流进行扫风。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风板组件还包括扫风连杆,所述扫风连杆与各所述扫风叶片驱动连接,所述导风板本体具有中空容置腔,所述扫风连杆处于所述中空容置腔内。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板本体包括相互扣合的导风板与背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背风板之间形成所述中空容置腔,所述扫风叶片具有扫风部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穿过所述导风板与所述扫风连杆连接。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扫风叶片包括一个中间叶片、多个处于所述中间叶片的左侧的左侧叶片以及多个处于所述中间叶片的右侧的右侧叶片,其中,多个所述左侧叶片的扫风方向与多个所述右侧叶片的扫风方向相反。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叶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导风板上,所述扫风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与所述中间叶片的所述驱动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各所述左侧叶片的所述驱动部驱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各所述右侧叶片的所述驱动部驱动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扫风连杆还包括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扫风电机的输出转轴套接,所述扫风电机处于所述中空容置腔之外且能够被从所述导风板本体上拆卸。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板本体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导风连杆组件,所述导风板本体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导风连杆组件,所述第一导风连杆组件包括第一齿条连杆,所述第一齿条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导风板本体的第一端之间铰接,且所述第一齿条连杆的
第一端形成有扫风电机罩壳,所述扫风电机安装于所述扫风电机罩壳内。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风连杆组件包括第二齿条连杆,所述第二齿条连杆的第一端形成有导风电机罩壳,所述导风电机罩壳内安装有导风电机,所述导风电机的输出转轴与所述导风板本体的第二端之间驱动连接。
[00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上述的导风板组件。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扫风叶片处于导风板本体上形成一个整体,能够在导风板本体进行导风的同时实现对出风气流的扫风处理,导风扫风有机结合形成环绕式送风,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组件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导风组件略去背风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第一导风连杆组件与导风板连接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为图1中的第一齿条连杆与扫风电机的组装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中第二齿条连杆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的导风组件处于仅导风不扫风的状态下;
[0021]图7为图6中的空调器室内机导风组件处于导风且扫风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3]1、导风板本体;11、导风板;12、背风板;21、扫风叶片;211、中间叶片;212、左侧叶片;213、右侧叶片;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第三连杆;34、第四连杆;35、扫风电机;4、第一导风连杆组件;41、第一齿条连杆;411、扫风电机罩壳;42、第一齿条驱动盒;5、第二导风连杆组件;51、第二齿条连杆;511、导风电机罩壳;512、压板;52、导风电机;53、第二齿条驱动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参见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本体1,导风板本体1具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导风面与背风面相背设置,导风面上设有多个扫风叶片21,多个扫风叶片21沿着导风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部分扫风叶片21能够被驱动偏转实现对流经导风面的气流进行扫风。该技术方案中,扫风叶片21处于导风板本体1上形成一个整体,能够在导风板本体1进行导风的同时实现对出风气流的扫风处理,导风扫风有机结合形成环绕式送风,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002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风板组件还包括扫风连杆,扫风连杆与各扫风叶片21驱动连接,导风板本体1具有中空容置腔,扫风连杆处于中空容置腔内,该技术方案中,扫风连杆被容置于中空容置腔内,也即不与扫风导风气流直接接触,减少了对出风气流的风阻,同时,该隐蔽式的设计还能够提升空调器的外观美感。具体而言,导风板本体1包括相互扣合的导风板11与背风板12,导风板11与背风板12之间形成中空容置腔,扫风叶片21具有扫风部及驱动部,驱动部穿过导风板11与扫风连杆连接,采用相互扣合的导风板11以及背风
板12形成前述的中空容置腔,能够利于前述扫风连杆的组装,同时还可以在该中空容置腔内敷设必要的隔热材料,以防止在制冷模式下的凝露产生现象发生。
[0026]参见图2所示,多个扫风叶片21包括一个中间叶片211、多个处于中间叶片211的左侧的左侧叶片212以及多个处于中间叶片211的右侧的右侧叶片213,其中,多个左侧叶片212的扫风方向与多个右侧叶片213的扫风方向相反,该技术方案中,左侧叶片212与右侧叶片213的扫风方向相反也即一个向左而另一个则向右扫风,如此能够具有更大的扫风范围,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
[0027]进一步参见图2,中间叶片211固定连接于导风板11上,扫风连杆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及第三连杆33,其中,第一连杆31的中间位置与中间叶片211的驱动部铰接,第一连杆31能够围绕中间叶片211作为旋转点旋转,而中间叶片211的驱动部则并不产生驱动,仅仅是起到一个铰接直接的作用,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32铰接,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杆33铰接,第二连杆32与各左侧叶片212的驱动部驱动连接,第三连杆3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板本体(1),所述导风板本体(1)具有导风面以及背风面,所述导风面与所述背风面相背设置,所述导风面上设有多个扫风叶片(21),多个所述扫风叶片(21)沿着所述导风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部分所述扫风叶片(21)能够被驱动偏转实现对流经所述导风面的气流进行扫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风连杆,所述扫风连杆与各所述扫风叶片(21)驱动连接,所述导风板本体(1)具有中空容置腔,所述扫风连杆处于所述中空容置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本体(1)包括相互扣合的导风板(11)与背风板(12),所述导风板(11)与所述背风板(12)之间形成所述中空容置腔,所述扫风叶片(21)具有扫风部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穿过所述导风板(11)与所述扫风连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扫风叶片(21)包括一个中间叶片(211)、多个处于所述中间叶片(211)的左侧的左侧叶片(212)以及多个处于所述中间叶片(211)的右侧的右侧叶片(213),其中,多个所述左侧叶片(212)的扫风方向与多个所述右侧叶片(213)的扫风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叶片(211)固定连接于所述导风板(11)上,所述扫风连杆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及第三连杆(33),其中,所述第一连杆(31)的中间位置与所述中间叶片(211)的所述驱动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琴梁志辉史弦立刘秋华唐伟青杜均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