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洪亮专利>正文

一种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766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及工艺,所述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包括用于对原污泥进行雾化氧化调理的雾化氧化调理装置、用于对调理后的污泥进行压缩脱水的高压板框脱水装置、用于对压缩脱水后的污泥进行破碎的破碎装置、用于对破碎后的污泥进行水热干化的水热干化装置;其中,所述水热干化装置产生的水蒸气通向所述破碎装置,以对所述破碎装置中的污泥进行预加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污泥调理将原污泥中的的水分充分释放出来后,采用高压压滤脱水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45%以内,并通过水热干化处理得到含水率40%以下的干污泥,降低污泥含水率,便于提高干化效率;同时还利用污泥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对前端污泥进行预加热,进一步提高干化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剩余活性污泥主要由污水处理的微生物细胞团组成,众多微生物细胞形成胞外聚合物EPS,将细胞凝聚成大大小小的细胞团,并包裹着大量水分。其特点是有机成分含量高,呈胶体状态粘性大;微生物细胞团带负电荷,细胞团与细胞团之间互相排斥,导致了活性污泥中的空隙水和毛细水很难去除,脱水干化处理难度大。
[0003]目前,行业内主要的污泥脱水工艺有以下两种:
[0004]1、阳离子絮凝剂PAM调理后使用带式压滤机、叠螺脱水机或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这类脱水工艺只能将污泥含水率最低脱水至含水率75%以上,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高,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给污泥的运输和后续处置带来了很大的限制,通常运输至处置场所后需要进行二次深度脱水干化才能继续开展末端无害化处理。随着环保要求原来越严格,这类脱水工艺将逐步被淘汰。
[0005]2、隔膜板框脱水工艺,这种脱水工艺主要特点是采用隔膜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对污泥调理依赖很大,污泥调理的好坏决定了脱水的效果。行业内常采用的调理方式如下:
[0006](1)采用三氯化铁+石灰,必要时再加PAM进行调理。这种调理原理是采用三氯化铁强氧化破壁调理原理,即在酸性条件下,对微生物及其EPS进行强氧化,使微生物细胞壁受到破坏,并改变微生物细胞的蛋白质结构,去除微生物细胞所带负电荷及其相互排斥作用;并对EPS进行强氧化,使EPS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被去除,将EPS中的结合水释放出来。而后以石灰及其与碳酸盐的反应物作为骨料或填充物,将微生物细胞之间的空隙水和毛细水及胶体水挤压出来,并因骨架作用形成水通路,水分可以被顺利挤压出来。采用这种工艺可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60%以内,但存在很多缺点:调理药剂成本高;生产环境差;使污泥增量;采用三氯化铁酸性和腐蚀性大,对设备造成很大的伤害;使用石灰会导致管道设备结垢影响设备的使用;限制了末端处置。
[0007](2)采用PAC+PAM进行调理,这种调理工艺的原理是利用无机絮凝剂PAC压缩了活性污泥双电层,并使微生物团絮凝成颗粒较大的絮体,将微生物团表面吸附的水分释放出来。而后投加阳离子PAM进一步中和微生物团所携带的负电荷,并将污泥微生物絮团进一步扩大,更方便污泥脱水。这种调理工艺一般可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60%以内,但这种调理工艺微生物细胞的EPS未能去除,活性污泥胶体粘性没有根本消除,对有机物含量高的活性污泥脱水效果较差。且因无机絮凝剂PAC含氯离子和铝离子,也影响了污泥的末端处置,若末端采用焚烧处理,氯离子会对焚烧炉造成不利影响;若采用制作建材或堆肥工艺,也会因成分问题对处理工艺造成不利影响。
[0008]随着污泥处置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污水厂内脱水干化至40%含水率以下,将成为行业内的趋势。而目前行业内主要的污泥脱水工艺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在55%以上,为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及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及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
[0010]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其包括:
[0011]雾化氧化调理装置,其用于接收原污泥并进行雾化氧化调理;
[0012]高压板框脱水装置,其用于接收调理后的污泥并进行压缩脱水;
[0013]破碎装置,其用于接收压缩脱水后的污泥并进行破碎;和
[0014]水热干化装置,其用于接收破碎后的污泥并进行水热干化;
[0015]其中,所述水热干化装置产生的水蒸气通向所述破碎装置,以对所述破碎装置中的污泥进行预加热。
[0016]进一步地,所述雾化氧化调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布料区、接触反应区、雾化区和主反应区;所述布料区连接有进料管,所述主反应区连接有出料管。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布料区内的一端设置有污泥布料器。
[0018]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区设置有进液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液管用于注入调理剂,所述进气管用于注入压缩空气和臭氧气体。
[0019]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位于所述雾化区内的一端设置有调理剂布料管。
[0020]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反应区与所述所述布料区和所述雾化区之间均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下料孔。
[0021]进一步地,所述雾化氧化调理装置和所述高压板框脱水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缓冲罐,用于对污泥进行泄压和稳定调节。
[0022]进一步地,所述水热干化装置包括螺旋输送管,所述螺旋输送管外侧套设有外壳,所述螺旋输送管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流水通道;所述螺旋输送管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破碎装置。
[0023]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污泥脱水干化系统进行的污泥脱水干化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将原污泥输送至所述雾化氧化调理装置中进行雾化氧化调理;
[0025]S2、将调理后的污泥输送至所述缓冲罐中进行泄压和稳定调节;
[0026]S3、将调节后的污泥输送至所述高压板框脱水装置中进行压缩脱水;
[0027]S4、将压缩脱水后的污泥输送至所述破碎机中进行破碎,同时将所述水热干化装置中产生的水蒸气通向所述破碎装置,以对所述破碎装置中的污泥进行预加热;
[0028]S5、将破碎后的污泥输送至所述水热干化装置中进行水热干化。
[002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1、向所述雾化区注入调理剂、压缩空气和臭氧气体,其中,压缩空气、臭氧气体和一部分调理剂混合形成混合雾气并进入所述接触反应区,另一部分调理剂进入所述主反应区;
[0031]S12、将原污泥输送至所述雾化氧化调理装置中,原污泥通过所述布料区均匀地分散布料;
[0032]S13、分散布料后的污泥进入所述接触反应区与混合雾气接触,经过初步混合反应
形成混合液;
[0033]S14、混合液进入所述主反应区与调理剂进一步混合反应,使混合液中的污泥形成絮体并与水分分离;
[0034]S15、静置3

5分钟,完成雾化氧化调理。
[00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污泥调理将原污泥中的的水分充分释放出来后,采用高压压滤脱水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45%以内,并通过水热干化处理得到含水率40%以下的干污泥,降低污泥含水率,便于提高干化效率;同时还利用污泥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对前端污泥进行预加热,进一步提高干化效率。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氧化调理装置,其用于接收原污泥并进行雾化氧化调理;高压板框脱水装置,其用于接收调理后的污泥并进行压缩脱水;破碎装置,其用于接收压缩脱水后的污泥并进行破碎;和水热干化装置,其用于接收破碎后的污泥并进行水热干化;其中,所述水热干化装置产生的水蒸气通向所述破碎装置,以对所述破碎装置中的污泥进行预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氧化调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布料区、接触反应区、雾化区和主反应区;所述布料区连接有进料管,所述主反应区连接有出料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布料区内的一端设置有污泥布料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区设置有进液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液管用于注入调理剂,所述进气管用于注入压缩空气和臭氧气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位于所述雾化区内的一端设置有调理剂布料管。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反应区与所述所述布料区和所述雾化区之间均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下料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氧化调理装置和所述高压板框脱水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缓冲罐,用于对污泥进行泄压和稳定调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少辉凌云陈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陈洪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