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与抽水储能协同发电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7514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能源技术领域,提出了光伏发电与抽水储能协同发电控制系统,包括漏电流检测电路,漏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T1和运放U8,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火线,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电网,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三输入端连接零线,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电网,电流互感器T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运放U8的同相输入端,电流互感器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震荡电路,运放U8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接地,运放U8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连接运放U8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8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单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逆变器漏电流检测结果准确性差,容易导致电网内的设备出现故障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发电与抽水储能协同发电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型能源
,具体的,涉及光伏发电与抽水储能协同发电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化石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光伏发电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影响整个电网的平稳运行,储能系统通常被用于调节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波动,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及渗透率水平,目前蓄电池和抽水蓄能是较为成熟、应用广泛的新型储能方式。多能互补系统可利用不同资源之间的互补特性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其中抽水蓄能

蓄电池联合储能受到了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当光伏的产生的电能大于负荷需求时,多余电能可直接以电能形式储存在蓄电池中,也可通过水泵抽水工况以水势能形式储存在水库中;当光伏产生的电能小于负荷需求时,不足电能可通过蓄电池放电补充,也可利用水库放水工况经水轮机发电补充,抽水蓄能

蓄电池联合储能通过协同运行可有效消纳光伏的多余电能,并补充不足负荷,从而使整个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0003]因此,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整个电网的平稳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长时间的工作运行,逆变器会出现绝缘老化的现象,容易导致逆变器产生漏电流,会引起并网电流畸变、电磁干扰等问题,因此对逆变器进行漏电流检测尤为重要,传统的漏电流检测通过霍尔传感器实现,由于霍尔传感器的线性度较差,响应时间较慢,温度漂移较大,最终使漏电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差,系统无法根据漏电流检测进行有效的保护,容易导致电网内的设备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光伏发电与抽水储能协同发电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逆变器漏电流检测结果准确性差,容易导致电网内的设备出现故障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光伏发电与抽水储能协同发电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单元、漏电流检测电路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漏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借助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监控终端通讯连接,所述漏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4、电流互感器T1、电阻R5、电阻R1、电阻R2、运放U8、电阻R3和运放U17,
[0007]所述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火线,所述火线为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电网的第一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三输入端连接零线,所述零线为逆变器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电网的第二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8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震荡电路,所述运放U8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所述运放U8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接地,所
述运放U8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运放U8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
[0008]进一步,本技术中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7、运放U2、变阻器RP1、二极管D1、电容C2、电阻R10、运放U3电阻R11、运放U3、电阻R12、光耦U7和电阻R13,所述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7连接所述火线,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变阻器RP1连接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1接地,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3.7V电源,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2连接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3连接3.3V电源,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0009]进一步,本技术中还包括抽水控制电路,所述抽水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2、光耦U9、电阻R21、电阻R20、三极管Q2和继电器K1,所述光耦U9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2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光耦U9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U9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21连接24V电源,所述光耦U9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0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光耦U9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继电器K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24V电源,所述继电器K1的常开端连接水泵,所述继电器K1的公共端连接电网,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
[0010]进一步,本技术中还包括超声发射电路和超声接收电路,所述超声发射电路包括电阻R23、三极管Q1、电阻R24、电阻R25、场效应管Q3、电阻R28、电阻R26、电阻R27、变压器T2、二极管D4电阻R29和超声发射探头P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23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24连接5V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25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通过所述电阻R28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变压器T2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6接地,所述变压器T2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7连接24V电源,所述变压器T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所述电阻R29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超声发射探头P1的第一端,所述超声发射探头P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变压器T2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0011]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超声接收电路包括超声接收探头P2、电容C8、三极管Q4、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和电容C10,所述超声接收探头P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8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超声接收探头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30连接5V电源,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31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32连接5V电源,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电阻R33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10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
[0012]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超声接收电路还包括电阻R8、电阻R14、电容C4、电容
C5、电阻R15和运放U4,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14接地,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容C5连接所述运放U4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4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发电与抽水储能协同发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漏电流检测电路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漏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借助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监控终端通讯连接,所述漏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4、电流互感器T1、电阻R5、电阻R1、电阻R2、运放U8、电阻R3和运放U17,所述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火线,所述火线为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电网的第一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三输入端连接零线,所述零线为逆变器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初级线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电网的第二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8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流互感器T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震荡电路,所述运放U8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所述运放U8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接地,所述运放U8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运放U8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与抽水储能协同发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7、运放U2、变阻器RP1、二极管D1、电容C2、电阻R10、运放U3电阻R11、运放U3、电阻R12、光耦U7和电阻R13,所述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6接地,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7连接所述火线,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变阻器RP1连接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1接地,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3.7V电源,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2连接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3连接3.3V电源,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出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与抽水储能协同发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水控制电路,所述抽水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2、光耦U9、电阻R21、电阻R20、三极管Q2和继电器K1,所述光耦U9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2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光耦U9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U9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21连接24V电源,所述光耦U9的第一输入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志奇刘文杰李浩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清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