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在线短路比的新能源发电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743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在线短路比的新能源发电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在线安全稳定计算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进行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核;若校核不通过,则基于所述数据确定风电场的功率控制权重系数,按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再次进行短路比校核,若校核结果通过,则对新能源风电场执行调减后的发电功率调整控制措施,若校核结果不通过,则按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增加功率调整量,继续调减新能源风电场发电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和功率控制权重系数,逐步调减新能源风电场发电功率,可以释放风资源不均匀状态下各风电场发电能力。发电能力。发电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在线短路比的新能源发电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在线安全稳定计算分析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在线短路比的新能源发电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持续快速增长,在电网中占比日益提高,由于风能出力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且其频率和电压调节特性和常规发电机组不同,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系统的调压能力和抗扰动能力,同时受制于电网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新能源的消纳受到影响。目前,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已成为是制约风电送出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电网通过仿真计算可以得出各风电场出力离线限额。当风资源分布均匀且风力较大时,按离线限额对风电出力进行控制可使风电总出力最大,最大限度消纳新能源电力。当风资源分布不均时(部分风电场发电能力小于离线限额,其它风电场发电能力大于离线限额),若仍按离线限额进行控制,可能会造成部分风电场未能充分释放发电能力,造成风电消纳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短路比的新能源发电优化控制方法,包括:
[0004]获取风电场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进行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核;
[0005]若校核不通过,则基于所述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确定风电场的功率控制权重系数;
[0006]根据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和功率控制权重系数,逐步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并在每步调减后进行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核,若校核结果通过,则对风电场执行调减后的发电功率调整控制措施,若校核结果不通过,则按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增加功率调整量,继续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
[0007]可选的,校核结果小于1.5时为不通过。
[0008]可选的,进行发电功率控制的风电场,满足如下条件:
[0009]风电场的发电能力或优化后的发电指标大于离线限额;和
[0010]风电场所属汇集站有风电场的短路比小于1.5。
[0011]可选的,功率控制权重系数,包括:风电场的短路容量权重系数和发电偏差权重系数。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在线短路比的新能源发电优化控制系统,其包括:
[0013]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风电场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进行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核;
[0014]计算单元,用于在若校核不通过时,基于所述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确定风电场的功率控制权重系数;
[0015]优化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和功率控制权重系数,逐步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并在每步调减后进行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核,若校核结果通过,则对风电场执行调减后的发电功率调整控制措施,若校核结果不通过,则按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增加功率调整量,继续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
[0016]可选的,校核结果小于1.5时为不通过。
[0017]可选的,进行发电功率控制的风电场,满足如下条件:
[0018]风电场的发电能力或优化后的发电指标大于离线限额;和
[0019]风电场所属汇集站有风电场的短路比小于1.5。
[0020]可选的,功率控制权重系数,包括:新能源风电场的短路容量权重系数和发电偏差权重系数。
[0021]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0022]处理器,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
[0023]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方法。
[0024]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方法。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在线短路比的新能源发电优化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进行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核;若校核不通过,则基于所述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确定风电场的功率控制权重系数;根据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和功率控制权重系数,逐步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并在每步调减后进行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核,若校核结果通过,则对风电场执行调减后的发电功率调整控制措施,若校核结果不通过,则按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增加功率调整量,继续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本专利技术开展的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核,可以衡量未来一段时间的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电压强度,量化评估新能源接入后的安全稳定水平,根据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和功率控制权重系数,逐步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可以释放风资源不均匀状态下各风电场发电能力,实现新能源电量的增发。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专利技术,并且向所属
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30]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
的技术人员具有
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0031]实施例1:
[003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短路比的新能源发电优化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0033]步骤1、获取风电场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基于所述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核;
[0034]步骤2、若校核不通过,则基于所述预测数据和实时数据,确定风电场的功率控制权重系数;
[0035]步骤3、根据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和功率控制权重系数,逐步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并在每步调减后进行风电场的短路比校核,若校核结果通过,则对风电场执行调减后的发电功率调整控制措施,若校核结果不通过,则按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增加功率调整量,继续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
[0036]其中,校核结果小于1.5时为不通过。
[0037]其中,进行发电功率控制的风电场,满足如下条件:
[0038]风电场的发电能力或优化后的发电指标大于离线限额;和
[0039]风电场所属汇集站有风电场短路比小于1.5。
[0040]其中,功率控制权重系数,包括:风电场的短路容量权重系数和发电偏差权重系数。
[0041]其中,实时获取风电场进行发电功率控制时的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运行数据确定风电场的功率控制权重系数,具体为:
[00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在线短路比的新能源发电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风电场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进行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核;若校核不通过,则基于所述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确定风电场的功率控制权重系数;根据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和功率控制权重系数,逐步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并在每步调减后进行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核,若校核结果通过,则对风电场执行调减后的发电功率调整控制措施,若校核结果不通过,则按预设的调整功率步长增加功率调整量,继续调减风电场发电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核结果小于1.5时为不通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发电功率控制的风电场,满足如下条件:风电场的发电能力或优化后的发电指标大于离线限额;和风电场所属汇集站有风电场的短路比小于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权重系数,包括:风电场的短路容量权重系数和发电偏差权重系数。5.一种基于在线短路比的新能源发电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风电场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和电网实时运行数据进行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亚洲戴红阳陈骁吕颖李磊魏亚威环加飞张璐路高鹏飞石琛张雷史东宇刘一民王兵郭骏王洁聪曾兵解梅赵峰鲁广明柳玉于之虹刘健贾育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